2015年,中国智库建设跃至新高度、站上新起点: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政策支撑愈加有力;自身治理机制逐渐建立,体制痼疾有所缓解;智库研究理论体系开始建构,评价机制趋向多元;智库与媒体间关系紧密,融合发展之势凸显。本书着眼于上述方面,在2015年中国智库建设与发展的海量信息中寻找新亮点、总结新态势、形成新思考、助力新发展。书中特别针对党政智库、社科院系统智库、高校智库、社会智库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
序言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媒体担当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杜飞进
(一)
回望来路,人们每每发现,只有把一个年份置于特定事件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观察,才能更好地发现其独特性与重要性。对于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而言,已经过去的2015 年便是这样一个独特且重要的标志性节点。就在这一年年初,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印发,“智库”这个此前对中国大众而言稍显陌生的群体得到了数倍于前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作为相对稳定、独立运行的政策研究与咨询类专业机构,智库发挥功用的空间与可能性大为拓展,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作用也受到了更为普遍的重视与认可。正是在此意义上,一个共识在2015 年逐渐形成:中国智库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
应当看到,“智库春天”来临的大背景,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已成为中国社会政治文明大厦的重要组成,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智库理应成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强大脑”。今日中国,一方面“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另一方面,前进道路上仍然关隘重重,面临诸多考验与挑战——放眼全球,国际经济政治格局深刻调整,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反观国内,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和经济增长阶段转换期已经到来,经济社会结构发生着复杂变化,许多重大公共政策问题亟待破解。这一切,构成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向智库提出的“时代之问”。
大变革呼唤大智慧。中华民族崇德尚智,自古深谙“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之理。今天,如何让中国这个文明古国借助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智力资源,焕发新的时代活力,是智库之职责,是各界之瞩望。
我们看到,党和国家的智库建设部署步步推进:2015 年11月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5 年12 月1 日,首批25 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我们看到,“七路大军”构成的智库军团热情高涨、持续发力,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迅速壮大,更在资政研究与开启民智方面屡创佳绩。回望2015 年,几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离不开智库所建之真言、所献之良策:从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到谋划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从深度解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全方位建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从“一带一路”建设展开,到为大国外交健康发展“开方抓药”……中国智库正肩负“智为国所用,策为民而谋”之责,在成长道路上稳步前行。
尽管起步未曾抢占先机、水平尚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像中国这艘航船终将破冰扬帆、行稳致远一样,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也必能不断发展壮大,迎来堪当大任、不负众望的美好明天。
(二)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与基本逻辑,“认识世界”很重要的一个视角就是反观自省、自我剖析。对于起步不久的中国智库而言,能否在观察外部世界、建言国家发展的同时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发展水平、成长阶段、努力方向,对其发展至关重要。而这种认识,单靠碎片化研究智库建设的文章是难以形成的,往往需要以年度为单位,纵观智库建设全貌、遍览国家发展大局、对照国际先进经验,以大量实地调研与科学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总体研究结果,以此为智库发展划定每一年度的“坐标系”与“地形图”。
这一工作,已有先行者开拓。2015 年1 月,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2015 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这是该院就智库研究发布的第二本年度评价报告。该报告以中国智库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及智库成长能力为评价标准,制定了2015 年中国智库的综合影响力排名、分项影响力排名、系统影响力排名、专业影响力排名四大榜单。
更多智库评价报告随后涌现。同一年内,先后有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等单位加入智库评价研究行列,分别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智库评价报告。
尽管有排名就有争议,但是应当承认,这些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智库的自我身份认同,提升了其咨政建言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并通过设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形式引导智库发展方向,有助于中国智库“摸清家底、有序发展”。
然而,智库年度发展情况研究,是不是只有“评价排名”一种形式?其实并不尽然。如果说排名式研究重在且依赖于建构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智库评价指标体系,那么,智库研究中视域更加宏阔、涵盖更加丰富的其他各类问题,就需要有形式多样的研究加以补充。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这本由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组织编写的《2015 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应运而生。
《报告》由总报告及四个分报告组成。总报告不求全但求新,主要围绕2015 年度中国智库发展的四个鲜明特点落笔着墨:智库建设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政策支撑愈加有力;智库自身治理机制逐渐建立,体制痼疾有所缓解;智库研究理论体系开始建构,评价机制趋向多元;智库与媒体关系愈加紧密,融合发展之势鲜明凸显。以上述四点为内核,《报告》在2015 年中国智库建设与发展的海量信息中寻找新亮点、把握新态势、形成新思考,以期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的智库建设有所裨益。四个分报告,则分别聚焦智库建设中的四类智库——党政智库、高校智库、社会科学院系统智库、社会智库,更加条分缕析、有针对性地展开年度盘点,从中得出许多有新意、有价值的独到观点。
应当说,视野开阔、角度新颖、信息量大、挖掘深入是这本《报告》的最大特点。而不论是研究角度切入、研究队伍构成还是研究特点呈现,这本《报告》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媒体与智库融合发展”特征,恰与《报告》中的相关论断不谋而合,也印证和投射着光明日报社“智库化办报”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三)
在一个飞速发展、新意盎然的时代,媒体应当何为?中央重点媒体应当何为?《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智库运用大众媒体等多种手段,传播主流思想价值,集聚社会正能量;支持中央重点新闻媒体“先行开展高端智库建设试点”。
那么,智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应当如何界定、怎样拓展?这是光明人近年来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作为党中央指导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作为一份以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见长且主要面向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中央党报,《光明日报》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家国为情怀、以资政启民为己任。面对如今的时代重托,《光明日报》在智库建设、宣传与研究领域理应更加自觉地带着思考勉力而为,借力媒体融合发展之势能,实现智库研究与成果传播的双重推进。
我们的结论是:媒体绝不只是各色讯息的“传声筒”“二传手”,而是发现问题、探求症结的瞭望哨,是托举思想、滋养智慧的大平台,是集聚智士、彰扬智识的思想库;智库与媒体之间,不是“谁依附谁、谁有求谁”的单向度关系,而是相互依存、携手前行的共同体;不是偶发性、短时性、浅表化的合作,而是长期性、可持续、深度化的合作,日渐走向融合发展。这种交汇、融合,不是由其他什么因素所导致,而是由双方的本质属性、核心职能所决定的。智库的核心功能是生产资政启民的思想产品,而今天的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浪潮、自媒体兴起的冲击下,越来越强调“观点立报”“内容为王”。这一切,均为媒体和智库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基本前提与内在逻辑。
于是,作为一种新型智库形态,媒体型智库正以其强大的活力迅速发展起来,在智库理论研究与智库建设实践中,既为主体又为平台,把新闻敏感性与研究深入性有效衔接,把思想先声与舆论引导深度融合,起到引领和旗帜的作用,并以此作为智库创新的一大特色。
光明日报社率先擎起了这杆旗帜。2014 年12 月25 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智库》版正式创刊,这是全国平面媒体中第一个以“智库”命名、以智库研究与成果发布为主要特色的专刊。如今,《智库》版已推出80 余期,刊发了众多智库专家的研究文章及访谈,并对国内智库举办的重要活动、形成的重要成果进行了充分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5 年5 月,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以研究报道中外智库建设情况、发布中国智库各类研究成果、开展相关社会活动为基本职责,组织专家团队共同开展调研、举办活动、推出成果,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发出了主流媒体应有的声音。一年多来,中心多次大型智库论坛的主办、“中国智库索引”等智库类项目的研发、一批智库建设典型案例的采集报道等,在社会各界引发连锁传播效应。近期,中心还将在智库管理与治理机制、智库数据库建设、智库评价评估等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并形成成果。与此同时,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城乡调查中心、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日渐发挥智库功能,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光明智库群”。
理论来自实践、指导实践,又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今天,一个更加清晰全面的发展理念,正在成为“光明智库”建设的行动指南:做“智库之中的智库”,为各类智库搭建传播平台,报道好其思想产品、发展经验与先进理念;做“智库之上的智库”,在服务智库建设的同时,从中汇聚研究力量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咨询产品;做“智库之后的智库”,促进智库产品的深度开发,实现智库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使专家资源、思想产品成为光明日报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力量之源。
强国须强智,媒体当先行。未来,光明日报社将进一步发挥优势、整合资源,以自觉的价值追求与责任担当,以丰富的媒体形态与传播渠道,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更为坚实的思想支撑,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为广泛、更为深厚的智力支持。诚挚欢迎各界智士与我们携手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谱写属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华彩篇章!
王斯敏,光明日报社理论部智库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版主编,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副主任,多年来在期刊和《光明日报》上发表多篇关于智库研究的理论性文章。
总报告
汇聚“最强大脑”支撑科学决策——2015年中国智库建设与研究概览
引 言
一 国家战略勾画蓝图——大政新政频出
(一)中央顶层设计全面布局
(二)高校智库建设稳中有新
(三)各地积极跟进,层层落实
(四)各行业领域科学谋划发展
(五) 智眼旁观:进一步健全智库发展的法制保障与制度设计
二 智库建设热火朝天——创新体制机制
(一)数量“井喷式增长”,新智库纷纷建立
(二)改革体制机制,既有智库积极转型
(三)智库联盟风起云涌,国内国际协同合作
(四)智眼旁观:厉行改革,深化合作,提升智库建设质量与水准
三 智库研究蓬勃兴起—— 提升行业自觉
(一)研究与评价机构如雨后春笋
(二)评价与排名指标日趋多元
(三)研究专著纷纷涌现
(四)学术观点盈千累万
(五) 智眼旁观: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的新时代
四 媒体与智库相向而行—— 走向融合发展
(一)媒体智库传播平台不断涌现
(二)媒体自办智库推陈出新
(三)智库自办媒体趋势火热
(四) 智眼旁观:智库与媒体发展呈现深度融合大趋势
结 语
分报告
·分报告一·
新进展 新探索——我国党政直属智库2015年度发展报告
·分报告二·
紧抓机遇 跨越发展—— 我国地方社会科学院系统智库2015年度发展报告
·分报告三·
改革创新 加速前行——我国高校智库2015年度发展报告
·分报告四·
茁壮成长的智库新力量——我国社会智库2015年度发展报告
附 录
2015年度智库研究十大成果(自身建设类)
2015年度智库研究十大成果(咨政建言类)
2015年度中国智库建设大事记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