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上大学,学什么这一莘莘学子需要用心思考的元问题切入,提出大学求学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人生境界。接下来论述了卓越法学本科生的培养之路,围绕卓越法学本科生应具备的读、写、思三大基本能力,论述了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阅读、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写作、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思考,并介绍了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一些做法。
一本书写给法学本科生,一部指引带你认识卓越法律人,一位好老师教你规划四年大学生涯。
2011年底,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肯定了我国法学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包括法学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等;同时指出了我国法学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还不够深入,培养模式相对单一,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不足。《意见》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法学教育进入了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新时期。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离不开政策层面的支持与引导,比如国家级、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遴选,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的强力推进等;亦离不开理论研究的百花齐放,比如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及其各省分会举办的专题论坛,报纸、杂志刊发的诸多理论文章等;更离不开各高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的积极探索,比如中国政法大学开展的同步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西北政法大学提出的需求导向、联合培养、强化实践、追求卓越的实施路径等。我们在欣喜地看到上述措施所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措施多立足于学校与教师,所要解决的理论命题是如何培养卓越法律人才。 培养作为该命题的关键词,彰显了园丁的辛勤,但有忽视种子自身生长的危险,甚至有揠苗助长之嫌。吕叔湘先生说了个比喻,他说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既定的工序,制造成为符合设计的产品。农业可不是这样。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破解培养蕴藏着的上述危险,需要我们站在种子学生的立场审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计划。以学生为视角,如何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就演变成了如何成长为卓越法律人。尽管这两个命题只有一语之差,即培养与成长,但后者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研究的价值之一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探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问题。这是一本写给法学本科生的书,告诉他们如何成长为卓越法律人。本书从上大学,学什么这一莘莘学子需要用心思考的元问题切入,提出大学求学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人生境界。接下来论述了卓越法学本科生的培养之路:一是与年级、课程相适应,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使学生具备结构合理的丰富知识;二是以项目为抓手,实施四年一贯制的项目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将课程与活动、校内与校外相衔接,对学生进行知识获取、价值评价、行为选择层面的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从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筑牢卓越的基础。本书围绕卓越法学本科生应具备的读、写、思三大基本能力,论述了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阅读、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写作、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思考,并介绍了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省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的一些做法,包括卓越法学本科生必读书目、卓越法学本科生应看影视作品、卓越法学本科生要关注的新媒体等。如果说以上部分构成了本书的主体,即理念篇与实践篇,则附录的内容就是回响篇:优秀检察官、律师以过来人的眼光、经验,告诉本科生如何成长为卓越法律人。本研究的另一价值是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法学教学提供参考。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中国开办法学专业的法学教育机构为637所。 换句话说,全国57%的本科院校(本科院校为1112所)招收法学专业学生。在这些院校中,绝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就数量而言,新升本地方高校无疑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主力军。而这些高校在师资、图书资源、实践教学、实验设施等软、硬件方面,均与211、985高校存在很大差距。它们既不能照搬知名高校的做法,也无法套用老牌政法院校的模式,更谈不上深度借鉴国外高校的成功经验。怎样办学?这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生存问题。同时,新建本科院校还面临着发展问题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不只是高水平大学法学院的任务,同样离不开新建本科院校的踊跃参与,不仅因为基层法律实务部门中的工作人员几乎都由这些院校培养,而且因为读研深造的一部分学生也出自这些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法学本科生是否卓越,直接影响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卓越法律人成长之路?是我国法学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书愿为之抛砖引玉。
刘振红2016年1月
刘振红,安阳师范学院法学院院长,曾著有《司法鉴定:诉讼专门性问题的展开》,在《人民法院报》《中国司法》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序 1前言 9一、上大学,学什么 1二、培养你的法商 10三、人生就是选择的不断展开 15四、论卓越法学本科生的培养基于安阳师范学院的考察 18五、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阅读 36六、卓越法学本科生阅读什么 40七、卓越法学本科生怎样写作 77八、卓越法学本科生应欣赏的影视作品 85九、卓越法学本科生要关注的新媒体 113附录 124检察官眼中的卓越法律人才以基层检察机关需要什么样的法律人才为视角 /韩火青 124卓越律师是怎样做成的 /任卫东 137律师眼中的卓越法律人 /耿小武 144我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日本临床法学教育为借鉴 /赵向华 153后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