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代的违和感,容易催生出孤独感。消极地对待孤独,很容易使人慢慢陷入忧郁的精神状态。……为了防止自己被孤独所吞噬,为了不对世界抱有敌意,首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感知放大到自己身体的各个角落,与自己的身体愉快沟通。用自己的声音来震撼自己的身体,那份震撼十分舒适愉快。不仅仅是哼歌,包括放声高歌,都是和自己身体交往的一种方式。把身体当做是一个保持冷静的空间,感受自己与更宏大的东西所连接着的充实感。仔细琢磨体会现在的孤独,尝试潜心于其中,这是有着深奥意味的孤独。……能够忍耐独处的烦躁,就能够培育出强大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独处,正是生命之根源。
现代人都非常恐惧孤独。或因此便分外想要和他人结伴而行,甚至可以称得上“没有朋友就恐慌综合征”。
实际生活中,一旦说自己“没有朋友”,几乎肯定会被当成人格问题者对待。正因为惧怕“没有朋友”的状态,所以很多人对于本来没什么必要来往的人也会一直与其保持来往,对吧?
如果说这样能令你感到舒适,那也算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假如这样的生活无法满足你的本心,不能令你积极地理解独自生活的真意,而只是勉强打发时间过日子的话,那么这些碌碌无为的时光等同于是在稀释你的人生真味。
记得小时候曾经唱过的一首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可以交到一百个朋友吗?”但是,若真有一百个朋友恐怕也会受不了吧。(《假如我上一年级》作词:麻土道雄/作曲:山本直纯)
那么,为什么人们如此苦于孤独呢?
恐怕是因为“孤独”这一词汇留给人的直接印象就是“孤单、寂寞、凄凉”吧。仿佛像是冬季草木枯萎般的凄冷萧条之感,不论是谁都会苦于寂寞,因而诞生了“结伴”这一关系性。
学习之所以令人觉得痛苦,有一方面正是因为学习是需要在孤独之中完成的事情。做题也好,读书也罢,这段时间人都是处于孤独的状态之中。但也正因为孤独,效率和生产性才得以提高。如果连这点孤独的时间都忍耐不住,一边看电视、听广播、听喜爱的音乐,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能吸收的东西也就减少了。
尤其是电视,它可以营造出一种节目中出现的人如同自己的朋友的氛围空间。“某某说了这样的话啊”“某某真厉害啊”……电视上的名人们亲昵地和你交谈着,仿若亲近的朋友一般,造成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的错觉。彼时彼刻,的确会忘却孤独,当然也就没有精力去深入思考了。
现在所流行的品牌、潮流趋势,也都是大家一股脑儿跟风而形成的结果。其他人都想要那个东西,那么我也想要拥有。所谓品牌战略,就是企业推动、传播集体的欲望,玩弄着孤独的心理罢了。
斋藤孝,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于该校修读教育学研究系学校教育学博士课程,现任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沟通论。著作:《开口就能说重点》、《瞬间学会读、写、说的技术》、《评论力》、《斋藤孝的点子革命》、《畅销!命名创想塾》等。
序言
第一章 失落的十年(孤独与我)
我的孤独时代
孤独之中的光明
孤独的时候积蓄力量
第二章 作为“独行者”而活
首先要决意离群索居
目前的自己够好吗?
“拿出结果来”这一咒语
孤独的时间中应做之事
成为独立之人才会变成强者
要有断绝来往的勇气
选择积极向上的孤独
一个人的身体感觉
第三章 孤独的技巧
为了不让自己安于自身现状——有三个技巧
超越孤独——有三种方法
把自己当作战友
水拯救了孤独
地水火风
身体是可以挪动的寺院
一点点地错开负面情绪
震动能抚慰孤独
女性们的独处技巧
第四章 一个人孤独的世界(孤独的实践者们)
孤独与流浪
史力奇流孤独的体味
与时代违和的孤独感
文学与孤独
读书是通往死者世界的旅程
孤独的诱因
中原中也
潜心
“憎恶平凡人”
第五章 孤独的力量
独自一人才能看见的风景
了解爱的孤独
正因为孤独才更加理解他人
孤独与乐器
与孤独相匹配的工作
孤独力量的基础是去甲肾上腺素
以无常观为武器
地下水脉
尾声
本书中摘录的书籍及参考文献一览
解说小池龙之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