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以来,为了维护股票市场秩序,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的行政监管功能更为突出,我国的审批制、核准制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对股票市场发展曾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股票发行核准制与企业融资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体系不能满足企业的多层次直接融资需求。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顶层制度设计为契机,我国正在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而股票发行注册豁免制度是股票发行注册制的延伸,是建立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确定选题,研究我国建构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必要性,借鉴境外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的经验,为我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构建提供基本思路与理论指南。
甘肃农业大学法学副教授张菊霞是我指导的2017届博士生,她是个有志青年,勤奋努力最终成功考取了北京大学博士生,她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我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研究。这个题目的选项是我和她一起商定的,主要是想因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宏大国策和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愿景,探讨其中市场化运作环境条件下的某一深层问题,为构建健康有效的股票发行制度提供理论滋养。
我国是后发市场经济体制,为防止金融风险,凡公募的证券发行在信息披露方面一以贯之的实行无差别的强制制度。但这种无发行规模大小区分的安排对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造成了比较沉重的负担,一些小规模企业不愿接受苛刻的披露条件,另一些企业则不愿承担由于披露需发生的中介机构的高额费用,于是面对崇山峻岭而却步。在美国发轫且流行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开启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先例,我们可以借鉴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社会现实需求的背景,作者对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展开了研究。
我国时下正在进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本书作者通过借鉴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小额证券发行探讨,研究构建我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企图实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与小额股票发行注册豁免制度采用的衔接,立意和社会效果极具现实价值。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不仅是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延伸,也会为我国规模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提供更加畅通的融资渠道。
张菊霞的博士论文答辩通过后,她接受我的建议继续丰满文章,补充必要的内容,成书出版。因此,本书是她博士毕业论文的扩展版,也是她请我作序的正当理由。
以下是我对本书内容的一些粗浅评介,试图向读者递上一张名片。
虽然小额证券发行制度产生于美国,但是小额证券发行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根源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融资的成本效益分析,因此,美国的小额证券发行制度为我国扩展企业融资渠道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由于企业发行证券的成本相对固定,当企业的融资规模过小时,企业发行证券获得的融资与企业发行证券的成本比例不协调,而且小规模发行证券豁免注册也不影响证券市场的安全。当然,美国没有明确限制小额证券发行企业的规模,企业是否适用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由企业根据融资的效益自行酌情决定。美国的这一规定再一次体现了证券发行的市场化规律。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高成本亦是阻碍我国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因素,建构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可以自愿选择的融资渠道也是激发证券市场活力、繁荣经济的重要举措。
本书分析和阐述我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建构的必要性和路径,立足于我国企业融资需求的现实,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体系添加新的成员并使其趋于完善。在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理论研究中,从小额证券发行制度与证券发行相关制度的协调互补为切入点,使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的建构有了扎实的制度基础。在具体制度的构建研究中,通过与国外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的对照研究,设计了适合我国的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的适用主体、监管规则、信息披露要求、登记监管程序以及违反小额证券监管要求的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与保障制度。因而,该著作形成了小额证券发行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我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持。本书在研究我国的小额证券发行制度时采取了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主张允许随着时代的变迁使小额证券的发行额度和发行方式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增强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的适应性。
与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证券发行制度的形成有两个特点:一是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二是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型阶段,证券发行制度建设遵循自上而下的模式。因此,作者十分专注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凸显了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小额证券发行制度与企业融资监管强度相适应的优点,相比之下,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的不足和行政主导的缺点也被暴露剖析。因而,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可以取域外小额证券发行制度之精华运用于我国的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建设中。此外,本书也运用历史研究法梳理了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的阶段性成果与其中的不足,解析我国建构小额证券发行制度与我国的证券发行制度改革的步调契合程度。案例研究法和法律经济学研究法也是本书研究的方法论特色。案例研究法是法学研究的基本功,本书当无例外。发行证券的效率和效益始终是小额证券发行制度追求的目标,在美国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的设计与实施中始终伴随着对于该制度的经济分析,因而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是研究小额证券发行制度必备的研究手段。从本书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来看,基本上达到了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研究必备方法的要求,因而保证了本书研究视角的全面性和研究结论的科学性。
与我国的企业制度相适应,多层次的证券发行制度是促进我国企业融资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有效途径。证券发行注册制是对我国长期以来的行政主导模式的证券发行制度的重大改革,证券发行注册制的实施和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建构将使我国证券发行制度实现市场化的转变。本著作梳理了我国理论界关于小额证券发行制度研究的理论成果,并将其中的理论观点加以整合,予以应用和评析,形成了关于我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较为完整和完善的理论体系,不失为对我国证券发行制度理论研究的一点贡献。学生著书立说,是老师的无上荣耀。我国证券发行注册制改革目前正在艰难地匍匐前行,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建构亦是指日可待,本著作的研究有望为我国小额证券发行注册豁免制度的建构提供理论参考。为此,我谨向各界读者推荐本书。
(甘培忠于北京大学陈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