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年年》是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日本茶道中一年一度的光悦茶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松子在一年之间的人生变迁。松子的母亲与年轻情人私奔,只剩松子和年老的父亲相依为命。母亲私奔后境遇并不好,父亲嘴上难以原谅母亲,却在意外目睹母亲的那一刻脑溢血发作去世。松子曾与青梅竹马的宗广有肌肤之亲,却在母亲私奔后,被宗广和他家里人抛弃,至今孤身一身。宗广另娶妻子后,马上病倒,婚姻并不幸福,松子父亲去世,宗广撑着病体来吊唁。只要爱过一次,责任就不能消失。……一切都随着死亡消失,只有爱留下的余念还伴随活着的人…… 小说语言优美,富有日本情调,全书充满日本传统文学的物哀情调,对生命中逝去感情的细微感受。
《岁岁年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全书充满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于生死流转世事变幻中着笔爱的千回百转与真实温度,哀婉动人,充满日本情调。
川端康成(18991972),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日本现代文学大师,是新感觉文学流派里达到最高成就的作家,他用现代主义文学技法重新发掘出日本的古典传统美,留下了一大批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文学财富。因其《雪国》、《古都》、《千羽鹤》等作品荣获一九六八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亚洲第一位用东方文字写作的该奖得主(一九一三年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获奖作品诗集《吉檀迦利》系英文写成)。《雪国》,以一种淡淡的哀愁烘托了沦为艺妓的年轻姑娘驹子的辛酸、郁闷和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在梦幻的氛围中,将驹子那炽烈似火的情和岛村的飘渺阴冷之爱对照描写,有如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古都》,将双胞胎姐妹失散多年又重逢的悲欢离合故事融在四季风物之中;乱伦的情爱,是《千羽鹤》这篇小说的内容,但茶具被赋予了生命,高度展现了日本物哀的美学理念。川端的著名作品还有将少男少女淡淡的恋情融于伊豆旖旎风光中的《伊豆的舞女》;通过对丑陋、衰老、死亡的否定及对年轻生命力的向往来展现淡淡哀愁美的《山之音》……
川端六十二岁时获文化勋章,六十九岁时获诺贝尔文学奖。评
奖委员会认为川端以丰富的感受性,表现了日本人内在的精华,给了世界人民以深深的感铭。川端文学的价值正是在于他的文学真正继承和发扬光大了本居宣长倡导的平安时代《源氏物语》以来物哀的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物哀,指的是表示客观对象的物和表示主观世界的哀高度一致,将调和、优美的情趣世界理念化,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触景生情。纵观川端的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如此。我们以川端获奖作品《雪国》、《古都》、《千羽鹤》为例,来探讨一下川端文学的实质。在《雪国》中,因家贫而沦为艺妓的美丽少女驹子,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徒劳无为的岛村,而岛村却是把驹子当成了雪之精怪这样一个美的对象来鉴赏,这表现了岛村对虚幻、美丽的非现实世界的向往;《古都》,其背景实际上并非实在的京都,而是梦幻中的世界,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双胞胎姊妹俨然梦幻都市的市民,一切都有着异国情调;《千羽鹤》中,太田夫人被死去的老情人已长大成人的儿子菊治身上的乃父面影所吸引,生出一段乱伦之爱,而菊治将美丽妖艳的夫人当作志野茶碗之精灵,他和夫人的女儿文子也有了肌肤之亲,有负罪感的文子把母亲遗留下来的志野茶碗在石钵上摔碎并留下一封信引咎遁走了。虽然小说由茶会开场,整个情节和美学意境都是由茶道来推进,但川端自己说:读我的小说《千羽鹤》,认为那是写日本茶道形神之美,那乃是误读。其实我写的是如今世间的俗恶之茶,对其表示质疑,并让人们引以为戒。河上彻太郎认为《千羽鹤》以镰仓为风土舞台,以茶道为纽带,刻画有闲阶层青年男女形象……整个作品弥漫着非现实的魅惑。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借现代形式表现中世幻想的小说。实际上,川端文学的魅力,或许正在于这种亦真亦幻的虚
无缥缈之中。
川端文学的价值还在于他出色地运用了现代主义文学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日本的传统美,具体来说,也就是所谓新感觉的笔法。译者记得,川端在《雪国》中有这样出色的特异笔法:岛村用手抹掉列车窗玻璃上的哈气,玻璃就变成一面镜子,将叶子那美丽的面庞映在上面,而背景则是飞驰而过的万家灯火。这种时刻,她的脸上点起了灯火,镜中影像不能清晰到可以消去窗外的灯火,而窗外灯火也消除不了镜中影像,这样一来,灯火也就流淌过她的整个面庞。然而,那灯火又不能将她的脸照射得灿灿生辉,而只是遥远的冷光而已。姑娘的眼睛和灯火重合,小小的瞳孔周围便突然变亮,那一瞬间,她的眼睛就像漂浮在暮色苍茫的海浪中妖冶、绚丽的夜光虫。其笔法的奇特与新感觉派前辈横光利一(18981947)的正午,满员的特快列车高速奔驰,沿铁路线的小站像小石子一样被抹杀(横光利一:《头与腹》)那绿色的森林倒映在马额头上的汗珠里,在摇摇曳曳(横光利一:《苍蝇》)等笔法如出一辙。
川端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到三年时,突然将煤气龙头含在嘴里又套上塑料袋,万无一失地自杀了。年龄刚过七旬,获奖后事业如日中天,写作技法炉火纯青,后生小子们对其趋之若鹜,在这个当口突然自杀,委实让局外人难以理解。笔者以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川端康成的自杀可谓禅宗佛教式的自杀,和他的佛教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何以见得?有文为证。川端说过:我相信东方古典,尤其是佛典,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文学。我尊重经典,不是作为宗教的教义而是作为文学的幻想。芸芸众生解脱轮回的羁绊,达
到涅槃的圆满境界,那些每每转生的灵魂大约都是执迷不悟的可怜灵魂。然而,我还是从内心感到,世上再没有比轮回转生的教义更富于幻想的故事了,这是人类创造的最美的爱的抒情诗。他将佛教的生死无定、轮回转生的精神贯注到其作品中,认为死不是终极,而是生的起点,是至美的表现,是最高的艺术;认为人只有悟到死,方能看到真正的美。有人说,川端作品中总是有一种神秘的光若隐若现,那就是从死亡深渊中射出的。显而易见,川端内心有一种极浓烈的虚无观。阅读川端作品,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不能不为种种美的表现背后所透出的那种荒凉和不毛而颤栗。川端在获奖感言《美丽日本的我》的最后说道: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虚无,但西洋的虚无主义安不到我头上。我以为心的本质不同。道元的《四季歌》也题为本来面目,但却是既咏诵四季之美、又强烈地和佛禅相通的。显然,川端的虚无属于佛禅的虚无,这是无法否定的。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等。一九六八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一九五七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目 录
光悦会上…………………………………1
秋叶点心………………………………17
冬宜温暖………………………………31
持茶花之人……………………………43
浪里夕阳………………………………55
春日之梦………………………………69
爱女闺房………………………………79
父亲身后………………………………89
地狱之墙………………………………101
不速之客………………………………115
秀发……………………………………127
真实,摇铃………………………………139
母亲与家………………………………151
晚霞过后………………………………163
惟剩女眷………………………………175
北山阵雨………………………………187
后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