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力量(非洲野生动物摄影集)》详细介绍了野生动物的拍摄必须具备动物与地理的相关知识。
2012年国庆假期,我随旅行团到了肯尼亚马赛马拉和坦桑尼亚塞伦盖蒂。与同行的都市人一样,我被这里的原始生态所感动。低矮的丘陵绵延起伏,广阔的草原一望无际,蓝天白云下成群的野生动物在吃草、嬉闹、奔跑……令我忘却了一切烦恼,每天敞开胸怀,释放着都市的压抑。这次旅行让我喜欢上了非洲,更让我爱上了这片大地上的野生动物。
晨光里,夕阳下,动物们美好而可爱的画面,令我久久难忘。回国后只要打开电视,我就选择非洲动物纪录片观看,开始了解它们的习性。于是,在2014年初我决定拍摄并出版一本非洲野生动物画册。
拍摄野生动物,运气很重要。2014年7月下旬,作为第一次专题摄影,我选择了马赛马拉大迁徙的主题,遇上了数年中规模最大的渡河迁徙,拍到了满意的作品。除了运气,我还认识到野生动物的拍摄必须具备动物与地理的相关知识。三年来,我观看了近百部动物纪录片,查阅了数十本有关非洲的画册与书籍。学到的知识对我选择拍摄题材、拍摄地点、拍摄时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我撰写画册的文字内容积累了丰富的素材。除了运气、知识之外,耐心也十分重要,主要体现在对动物的等待与守候,以及长时间的跟踪上。
画册的制作得到了陈米先生的帮助。他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在拍摄、后期、设计、印刷方面十分专业。我和他都崇尚自然,反对在照片后期处理上移花接木,所以画册中的照片只做了色温和锐度的调整。
画册的拍摄与出版还得到了家人的大力支持。连续三年春节,太太邵燕作为翻译,陪同我在非洲度过起早摸黑的日子。由于画册的拍摄受到了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等国摄影朋友的关注,所以女儿周雨晴为画册做了英文翻译。
从风光摄影转向野生动物摄影,完全是一个思想转化的过程。我选择将美观、新颖、趣味性的作品呈现给大家,目的并不在于获得大家对我摄影作品的认可,而在于吸引更多的人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周顺华,1982年因从事宣传工作,开始学习摄影,并有幸师从新华社浙江分社原社长夏公然先生,从此摄影成为一生所爱。个人擅长风光摄影,2005年在《中国摄影》杂志上出版个人摄影专集(杂志副刊)。从2003年开始每年拍摄出版台历,年发行量从最初3万册至2017年10万册。
肯尼亚尼
坦桑尼亚
纳米比亚
博茨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