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童视为拥有权利的主体并从人权的角度加以保护,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儿童权利发展水平既体现了儿童的生存状况,也能刻画出成人世界的文明程度。然而,对许多人而言,儿童权利是不可思议的。尽管普遍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但很少有人认为儿童也是拥有权利的主体。
《儿童权利论:一个初步的比较研究(第2版)》纳入了儿童权利保护领域的新内容,比如,对儿童利益原则具体而深入的阐释、从权利视角解决儿童问题以及对儿童群体权利的强调,充实了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的内容,特别是从《儿童权利公约》的视角对困境儿童特殊需求的阐释,都有助于对儿童权利的理解,进而制定适合我国儿童保护的政策和法律。
本书自2005年出版至今已历经13载,对于一个人来说开始进入更有思想和主张的青春期。就本书而言,因为当初理论准备和资料积累得不够充分,对某些问题思考得也不够深入,在内容和技术上留有的遗憾未能及时弥补。比如,在内容上,儿童保护原则当中的“尊重儿童意见原则”,其意义在于强调要听取儿童的意见并给予认真对待,因此也有论者以“参与原则”表示,笔者当初的理解重点在于“尊重儿童”,因此将尊重儿童人格尊严放在一起加以论述,但实际上可能会削弱该原则对儿童参与的强调;最大限度保障儿童生存和发展原则,意在强调儿童的生命、存活和发展,以及国家、家庭、社会及儿童这些主体之间的关系,原版用“多重责任原则”表示,仅注意强调了后者,不够全面。在儿童权利的基本内容一章,“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权利”分为两节讨论并没有问题,但是考虑到多数人将权利内容分为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我国2006年修改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将这四大权利纳入其中,因此,从善而如流,这次修订也将儿童权利内容分为四节来论述。另外,基于作者这些年对儿童权利保护问题的持续思考和关注,时有心得,希望有机会加以补充,此其一。
其二,十几年来无论是在国际范围还是国内范围内,儿童权利保护理论和实践都有了一些新进展,特别是后者。当然,基本原理方面不会有太大变化,只是这些年有两个新动向需要介绍给读者。一个动向是国际社会从特别强调儿童权利的个体属性,向个体权利和儿童群体权利同等保护方面转变,从《儿童权利公约》的英文表达(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就可以看得出其对个体权利的重视,这里用的是“the child”不是“children”。而近些年,儿童权利委员会关注到了某些儿童群体权利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处于特殊状态下或困境当中的儿童,如难民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等。另一个动向是特别强调用儿童权利保护的视角看待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而不只是采取一种福利的视角。在儿童福利保护当中注意权利视角的把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传统的福利保障都是补缺性质的,且往往被看作一种额外的利益,甚至是“施舍”。但事实上,就对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来说,不管是物质帮助还是精神上的福祉,都是他们原本就该有的权利,他们之所以陷入困境,是因为有不合格的父母、不合理的制度,那么,对困境儿童的福利保障其实就是成人社会弥补对他们的亏欠,是对困境儿童应有权利的尊重。就儿童权利保护的实践发展来看,十几年来,国际、国内儿童权利保护实践也特别关注一些新问题,比如,联合国儿基会发布的《2016年世界儿童状况》关注的是“平等的机会”,《2017年世界儿童状况》关注的是数字时代的儿童。而我国儿童福利保障也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流动儿童、留守儿童、重症儿童、失依儿童的保护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做出阐释。
王雪梅,江苏宿迁人。法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编审。1984-1988年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庭工作,1988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图书管理、编辑和研究工作至今。主要作品有专著《儿童福利论》,论文《少年司法的特殊理念和价值取向》《再论少年观护制度之建构——兼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当代恐怖主义犯罪发展特点分析》等。
总论 儿童权利的一般问题
第一章 儿童的地位及其权利
一 儿童的地位
二 儿童保护运动
三 儿童权利概念
四 中国儿童权利保护与《儿童权利公约》
第二章 儿童权利保护原则
一 最大利益原则
二 平等(无歧视)原则
三 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四 最大限度生存和发展原则
第三章 儿童权利的基本内容
一 生存权
二 受保护权
三 发展权
四 参与权
第四章 儿童权利实施机制
一 《儿童权利公约》的实施机制
二 国内实施机制
分论 特殊状态下儿童的权利保护
第五章 特殊状态下儿童权利保护概述
一 残疾儿童
二 重症儿童——从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视角
三 失依儿童
第六章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利保护
一 流动儿童
二 留守儿童
第七章 收养儿童的权利保护
一 收养的一般问题
二 我国收养制度
三 国际收养制度
第八章 流离失所儿童的权利保护
一 难民儿童
二 受武装冲突影响的儿童
第九章 少年司法与儿童权利保护
一 少年犯罪与综合性少年司法政策
二 对被控少年的实体法保护及刑事责任承担
三 少年刑事程序中的权利保护
四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及司法保护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再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