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哲学闲思录》是一本老年人写的哲学随笔。对哲学思考来说,体力不是主要的。哲学家的优势是不怕老,只要头脑还能转动,越老越能有所思、有所悟。哲学离不开生活。老年人去曰苦多,但年老没有功名利禄之心的干扰,没有不必要的应酬,比起终日浮躁不安的年轻人,思考和写作的时间要多得多,故名《哲学闲思录》西赛罗《论老年》对我鼓励极大,使我有勇气继续不断地思考、敲电脑。老年人的视角,不同于年轻人。从《回归生活(哲学闲思录)》中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老年人对暮年、人生、生命、哲学的种种看法。
陈先达,江西鄱阳人。生于1930年12月30日。195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班哲学分班学习,1956年毕业留校。身无半官,一生从教。虽有小挫,终难舍笔。著有《陈先达文集》(6卷本)、《处在夹缝中的哲学》等书。合著中较有影响的是《被肢解的马克思》。有旧体诗《学步诗选》问世,薄薄一本,自娱之作,为识者哂笑。
年近八旬,仍在键盘上敲敲打打。非求闻达,实防痴呆。“居家不知油米价,弄文差比弄孙强”,可为晚年写照。
上篇
一、哲学不应该是哲学家的“盛宴”
二、走出神圣的哲学殿堂
三、生活之树常青
四、关于回归生活世界
五、哲学问题来自现实
六、生活的智慧
七、要懂理论哲学,更要懂生活哲学
八、哲学断想
九、众妙之门
十、哲学的智慧
十一、哲学的视角
十二、哲学的远见卓识
十三、哲学的真理性
十四、哲学的妙用
十五、再谈哲学的妙用
十六、科学的哲学与哲学的科学化
十七、哲学的使命
十八、再谈哲学的使命
十九、哲学的软肋
二十、哲学的吓人和吓人的哲学
二十一、哲学的慰藉和慰藉的哲学
二十二、道存于屎溺之中
二十三、哲学兴趣可以培养
二十四、哲学家是死后才出生的
中篇
二十五、谁有资格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二十六、有预见的马克思
二十七、不能忽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
二十八、辩证思维的灵活性与确定性
二十九、合理辩证法与神秘辩证法
三十、辩证法的现实性
三十一、辩证法与相对主义
三十二、辩证思维的本质是矛盾思维
三十三、破与立
……
下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