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研究/东北大学技术哲学博士文库》研究和探讨阿奇舒勒的创造思想,包括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提出和形成背景分析、阿奇舒勒的创造方法论、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阿奇舒勒的创造主体、创造教育理论——阿奇舒勒的教育实践、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价值和局限等内容。
被誉为“TRIZ之父”的俄罗斯著名创造学家阿奇舒勒因创建经典TRIZ而被世人所熟知。但TRIZ的成功无形中掩盖了他在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教育领域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后期重点研究的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和贯穿始终的创造教育理论长期被外界所忽视。如果以整体性视野去审视阿奇舒勒的创造学研究,不难发现由经典TRIZ、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所组成的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清晰的内在逻辑性,还覆盖了创造工程学和创造心理学这两大创造学主要研究领域,并在创造教育实践研究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理论体系。但阿奇舒勒和他的追随者并没有将已经具有体系化特征的众多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整合和概括。因此,本书大胆地提出“阿奇舒勒创造思想”这一学术概念,并基于对阿奇舒勒原著和原始研究资料的解读,分析该创造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背景、理论构成和特征,以及它的价值和局限。
首先,本书对“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提出进行了阐述,对这一概念进行初步的理论界定和体系结构分析,对“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研究”进行必要的界定,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从历史逻辑分析入手,结合苏联和俄罗斯的社会历史发展对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并从不同学科层次和不同地域文化视角分析了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理论来源。
其次,对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核心理论——经典TRIZ的认识论、方法论、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工具——进行了分析。提出技术系统进化理论不仅是经典TRIZ的基础理论,还是其认识论基础;阐述了经典TRIZ的方法论,即对技术和技术创造过程的系统分析和辩证分析;总结了技术思维这一全新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内涵和构成;分析了基于客观科学知识的发明问题解决工具——知识库。
再次,通过翻译整理阿奇舒勒俄文理论原著和原始研究资料,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进行介绍和分析。针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分别介绍了阿奇舒勒总结的创造性个体素质,开发的创造性个体人生策略,以及概括的理想的创造策略大纲;通过与创造心理学主流研究的比较,分析了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的特征、价值和局限。针对创造教育理论,分别介绍了TRIZ教育与创造性素质和人格培养的基本内容,包括TRIZ教育的教学理论体系、创造性素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发展创造性人格的“商务游戏——综合棋局”;并分析了TRIZ教育与创造性素质和人格培养的特征,以及阿奇舒勒创造教育理论的后续发展。
最后,对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价值和局限进行分析和归纳。一是丰富了进化认识论,指出经典TRIZ虽然没能实现创造方法的全面进化,但阐明了创造主体与客体共同进化的认识论机理;二是深化了矛盾分析法,指明了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精髓,即技术创造就是创造主体和客体内在矛盾的发现和解决,但在解决创造主客体矛盾的措施上还存在局限;三是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新模式——技术思维,虽然该思想还未达到哲学认识论的高度,但实现了对技术逻辑、技术发明逻辑和思维逻辑的整合,呈现出体系化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具有向普遍适用性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潜质;四是提出阿奇舒勒创造思想对提升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推动作用,但尚未实现真正“中国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提出和形成的背景分析
第一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提出和理论体系分析
第二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背景
第三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
第三章 经典TRIZ:阿奇舒勒的创造方法论研究
第一节 技术系统进化理论:经典TRIZ的认识论
第二节 技术系统的辩证法:经典TRIZ的方法论
第三节 技术思维:经典TRIZ的创造性思维
第四节 知识库:基于知识的创造工具
第四章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阿奇舒勒的创造主体研究
第一节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和过程
第二节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阿奇舒勒个人因素对理论形成的影响
第四节 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评析
第五章 创造教育理论:阿奇舒勒的教育实践研究
第一节 阿奇舒勒创造教育理论的界定和形成
第二节 基础性的TRIZ教育
第三节 突破性的创造性素质和人格培养
第四节 阿奇舒勒创造教育理论评析
第六章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价值和局限
第一节 丰富了进化认识论:创造客体与主体的共同进化
第二节 深化矛盾分析法:从“技术矛盾”到“创造性个体发展矛盾”
第三节 解读技术思维方法:从“非逻辑思维”到“逻辑思维”
第四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对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推动
第七章 结论
第一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形成的必然性和提出的合理性
第二节 经典TRIZ的思想精髓
第三节 阿奇舒勒创造性人格发展理论的贡献
第四节 阿奇舒勒创造教育理论的宝贵实践经验
第五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内在逻辑
第六节 阿奇舒勒创造思想的价值与局限
第七节 当前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