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临淄齐墓(第二集)

临淄齐墓(第二集)

定  价:420 元

        

  • 作者: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编
  • 出版时间:2019/5/1
  • ISBN:9787501058327
  • 出 版 社:文物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K878.85 
  • 页码: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
  • 开本:16开
9
7
0
8
5
7
8
5
3
0
2
1
7
  《临淄齐墓(第2集)》集中介绍了临淄两醇(孙家庄)墓地321座墓葬和1座殉马坑的发掘资料。该墓地位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大武镇孙家庄村北,东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12千米。1984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为配合中国齐鲁石油化工总公司乙醇、丙醇(简称两醇)工程建设进行了全面发掘。
  墓地东西长约280余米,面积在32000平方米以上。发掘时将墓地自东而西划分为四个发掘区,各区墓葬单独编号。两醇墓地墓葬均为中、小型,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大部分墓葬排列密集,个别地方因施工破坏或堆土出现空白。但从墓葬总体布局看,整个墓地存在打破关系比较少,同时代的墓基本不见打破关系,墓葬分布排列具有一定规律,属于一般平民邦墓之地域。
  在321座墓葬中有228座墓葬随葬陶器,其中,变化规律明显的主要有鬲、豆、罐、盂、鼎、盖豆、壶、盘、匜、敦10大器类。根据这些陶器的特征、器形的变化以及器物组合演变规律,可将随葬陶器的墓葬分为七期,由西周晚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晚期。西周晚期陶器组合基本为鬲、豆、罐、盂,并从春秋早期一直延续到春秋晚期。春秋末期器物组合开始发生变化,新出现了鼎、盖豆、敦等器型。到战国时期,完整的器物组合以鼎、豆、盖豆、鬲、盂、壶、盘、匜为代表。
  墓地布局、器物组合和棺椁形制自春秋晚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尤其到战国时期,陶礼器的普遍使用以及石椁墓的流行是一种礼制上的僭越。从随葬品的数量对比来看,自春秋晚期开始,墓葬之间的差距在逐渐拉大,可能是贫富差距加大的反映,这与西周春秋时期的均衡发展形成鲜明对比。自春秋中、晚期普通墓葬中开始随葬青铜兵器的现象,或说明国家武装力量的扩大和武装力量来源的增加,与同时期墓主性别比例的变化吻合,应是兼并征伐战争日趋激烈的结果。
  通过对两醇墓地系统整理与研究,可以看出墓葬从西周晚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末,随葬陶器及组合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一定的发展规律,包括腰坑、壁龛、石椁、积石、洞室墓以及殉狗等葬制、葬俗的演变,逐渐表现出典型的齐文化特色,是研究齐国葬制、葬俗的重要资料。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