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价与希望
路海波
历时两年半之久,行程数万公里,采访100 余个代表性中国村落,许多村落甚至反复采访与拍摄三到四次。著名纪录片人夏燕平及其团队继《西湖》与《南宋》之后的又一部大型人文纪录片力作《中国村落》即将面世,完成片的文字稿也将一并刊行。我曾有幸参与项目的论证研讨,也曾随同踏访过西北黄河边的古村,并在九曲黄河边某个不知名小庙的廊下与村民们一起吃过粗粝的斋饭。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始终关注着《中国村落》的拍摄进展,犹记得2018 年一个秋雨蒙蒙的傍晚,我在杭州萧山的机房里初次看到《中国村落》的样片时,那些画面里洋溢出的温度与深情,解说词字里行间对凝聚在神州大地5000 年村落文明史里的深层内容所做的精准解读及其情怀担当,是那样深深地打动我,打动陪伴我一起看片的夏燕平团队里那些年轻人。
《中国村落》共分七集:《如画》《建构》《家传》《望乡》《忙闲》《田园》和《再造》,展示了中国影视人在中华民族面对几千年未有之历史大变局的当下,通过形象呈现和深入剖析五千年中国村落文明的历史变迁、文化传承与前景展望,表现了对中华文化发展与民族复兴之关系的高度关切,尤其是表达了文化人在国家迈向现代化强国之路上,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结构性矛盾的种种思考。拳拳之心,上天可鉴。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遍布神州版图的无数村落曾是中华农耕文明宇宙间的点点繁星,它们使中华农耕文明呈现出灿烂的姿态,并曾为世界瞩目万众敬仰。然而近代西方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和技术的进步,以及1949 年之前中国历史一百多年的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渐使中国积贫积弱,以致屡遭西方列强欺侮,直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国势甚至沦落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而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 年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时间里,虽然勤劳勇敢的中国
但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
发达国家的基本标志之一是技术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最终依靠极少的农业人口获得极高的农业产量,使粮仓丰裕,人民生活富足。数据显示,美国与英国的农业人口都仅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其中美国生产的粮食不仅自给有余,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换言之,在全世界范围内看,城市化或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标志。截止到2016 年,中国的城市化指数出现了极大的飞升。1978年,中国城镇人口1 亿7245 万,2000 年跃升至4 亿5906 万,2015年7 亿7116 万,2016 年7 亿9298 万,是1978 年的4.598 倍。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村人口的持续下降。从城乡人口结构比来看,1978年城镇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7.9%,2016 年则占到了57.3%。改革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努力要将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但是工业革命以来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红利长期与中国无缘,使中国错失了几十年的发展机会。是痛定思痛之后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才使中国抓住了历史机遇,经过四十年的奋勇追赶,终于使如今的中国强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遂使世界任何国家如今都不能无视中国的
存在。开放近40 年间,城镇化率增长了3.2 倍。a
如此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在标志着社会进步的同时还意味着什么?环境恶化,田园不再,农村人口大量移向城市,农民工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使许多新城拔地而起。但与此同时,农村在空心化,作为农耕文明基础的村落在逐渐消失。2000 年,中国有360 万个自然村,到了2010 年,这一数字变成270 万个。10 年间消失了90 万个自然村。又七年过去……b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徽商、晋商、浙江衢州南孔的重视耕读,以诗书继世,富过三代几十代以致无穷。七集纪录片《中国村落》不仅赞颂和剖析了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灿烂的中华农耕文明,展示了这种文明中所包含的种种能够使中华民族历尽数千年沧桑而仍能生生不息、繁衍强大的优秀基因。同时也在探索和尝试提出,在新的历史变局面前,在农耕文明面临消融的矛盾面前,如何通过种种积极的举措,以文化自觉的态度,重新审视传统文化,披沙沥金,取传统文化之精华,融合新意,再造先进文化。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