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支持的上海市十大高校智库之一,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依托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团队,吸收和组织校内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法学等不同学科研究人员,联合国内其他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机构,建立多学科融合、协同研究、机制创新的科研平台;旨在对接国家战略,以政府需求为对象,力图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破解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中的难题,提供具有战略性、综合性、科学性理论支撑的政策建议和高质量决策咨询报告,服务政府决策;形成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学术研究“三位一体”合力,在研究者与决策者、知识与决策权间架起桥梁,把优秀的思想与紧迫的现实问题对接,在中国经济改革与社会发展中发挥“咨政启民”的“思想库”作用。
本书的题目中列举了“预算国家”“财政社会学”这两个并不常见的单词,并特意强调了“危机”两字。在此先简单地对以上词语加以说明。预算国家“国家(Staat)与预算(Etat)作为一组相同的概念同时诞生”,这句话是最早提倡财政社会学的鲁道夫·葛德雪(Rudolf Goldscheid)在1917年写下的。在这里我们有意识地把这两个单词衔接在一起。据笔者所知在日本“预算国家”这一说法应该是第一次出现。
“租税国家”与“预算国家”相似。这一词语出现在葛德雪提出“预算国家”概念之后,由著名的理论经济学家熊彼特1918年在一次名为“租税国家的危机”的演讲中提出的。熊彼特高度地评价了葛德雪提倡的财政社会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租税国家”①这一全新的概念。熊彼特指出“租税(Steuer)与租税国家(Steuerstaat)的表达方式就像一对重复语一般,都与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虽说熊彼特的说法有模仿葛德雪的嫌疑,但是熊彼特提出的租税国家对于研究近代国家的存在根本意义非凡。他提出的租税国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征收租税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指出了国家在确立了私有财产制度之后不得不通过征收租税来保证国家收入。这可谓是一针见血。现代国家虽然被称之为“福利国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摆脱租税国家。那为什么要刻意地提出“预算国家”这一概念来呢?这是因为在预算制度体系下,出现了超越“租税国家”这一概念体系的国家行为。
熊彼特提出的租税国家论中所涉及的国家是近代初期欧洲的领土国家。租税国家形成的契机在于,依据身份制度形成的等级议会承认了原本属于领主权力的课税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国民代表制为本的议会来决定预算的制度体系,这又成了现代国家财政的基本属性。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哥白尼式革命”。葛德雪关注的是在此巨大变化过程中的“预算”。因为预算是某一国家根据某个特定时期的具体政策需要,以货币形式列示出全部政策内容的文书,并通过具体的“立案”“决定”“实施”“审计”等不同步骤,将国家的政策向国民展示,并由国民对国家行为加以评价。国民的日常生活也受其巨大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预算看作是一种广义的制度结构,是体现财政政策的具体“场所”。
葛德雪指出:“预算是国家剥去了种种迷惑人的意识形态皮囊后剩下的骨架。”这句话非常明确指出了预算制度体系的精髓。本书正是以此为轴心来探讨“预算国家”的。
大岛通义,1929年出生。1952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1954年任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助理,1957年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先后任经济学部助理、专任讲师、副教授,1973年至1995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教授。1995年至2000年担任独协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庆应义塾大学终身名誉教授。专攻财政社会学、德国财政史。
徐一睿,1978年出生。1997年赴日留学,2003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研究科博士课程毕业(经济学博士)。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助教,嘉悦大学经营经济学部讲师,现为专修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专攻财政学、中国经济。
总序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财政社会学
第一节 财政社会学的诞生
第二节 方法与侧重
第三节 本书中的主要论点
第二章 葛德雪
第一节 独立的思想家
第二节 财政中的拟制和虚构
第三节 寻求“战斗的学问”
第三章 熊彼特
第一节 跨界的理论经济学家
第二节 租税国家概念的范围
第三节 租税国家论和财政的现实
第四章 走向预算国家
第一节 课税和军事力量一一国家的基石
第二节 国家主权以及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化
第三节 预算国家的历史状况
第五章 预算责任论
第一节 预算责任概念的构成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展开和预算责任
第三节 预算责任的变质和预算国家
第六章 预算国家日本
第一节 财政体制的各种形态
第二节 预算中的参与者
第三节 政府与国民之间
后记
参考文献
译丛主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