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扬子是我国最早开始页岩气研究并首次取得商业开发突破的地区,
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气形成条件优越,但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且后期改造强,为勘探开发带来了挑战。全书对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发育地质背景、成藏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开展了有利选区及资源评价。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目录
前言
1 页岩气发育地质背景 1
1.1 地层发育 1
1.1.1 区域地层 1
1.1.2 富有机质页岩层系 4
1.2 沉积环境 10
1.2.1 牛蹄塘组 10
1.2.2 五峰组—龙马溪组 12
1.3 构造区划 14
1.4 页岩分布 16
1.4.1 牛蹄塘组 16
1.4.2 五峰组—龙马溪组 17
2 页岩有机地球化学 19
2.1 有机质类型 19
2.1.1 牛蹄塘组 19
2.1.2 龙马溪组 20
2.2 有机质丰度 21
2.2.1 牛蹄塘组 21
2.2.2 龙马溪组 24
2.3 有机质成熟度 29
2.3.1 牛蹄塘组 29
2.3.2 龙马溪组 31
2.4 有机质微观赋存状态 33
2.4.1 牛蹄塘组 34
2.4.2 龙马溪组 35
3 页岩矿物 36
3.1 矿物组成 36
3.1.1 牛蹄塘组 36
3.1.2 龙马溪组 42
3.1.3 矿物组成与岩相划分 47
3.2 矿物成因与转化 53
3.2.1 矿物成因 53
3.2.2 矿物转化 61
3.3 矿物在页岩气地质研究中的意义 66
4 页岩储集物性 68
4.1 储集空间类型 68
4.1.1 孔隙类型与成因 68
4.1.2 裂缝类型与成因 72
4.2 储集空间表征 74
4.2.1 孔隙特征 74
4.2.2 裂缝特征 81
4.3 储集物性参数 87
4.3.1 孔隙几何形态 87
4.3.2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 90
4.3.3 孔隙度与渗透率 92
4.4 孔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模式 94
4.4.1 孔缝发育主控因素 94
4.4.2 孔缝分布模式 98
5 页岩含气性 100
5.1 页岩含气显示 100
5.2 页岩含气量测试 104
5.2.1 等温吸附模拟 104
5.2.2 含气量测井解释 108
5.2.3 页岩现场解吸 113
5.3 含气饱和度和含气组分 121
5.3.1 含气饱和度 121
5.3.2 含气组分 122
5.4 含气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124
5.4.1 含气量变化 124
5.4.2 影响因素 128
5.4.3 含气量预测 138
6 页岩气富集及有利选区 142
6.1 页岩气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 142
6.1.1 页岩气形成条件 142
6.1.2 页岩气富集机理 144
6.1.3 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147
6.2 页岩气发育地质模式 154
6.2.1 古构造突起模式 155
6.2.2 断背斜模式 156
6.2.3 逆冲褶皱模式 157
6.2.4 富氮页岩气聚集模式 159
6.3 页岩气选区方法及标准 162
6.3.1 选区方法 162
6.3.2 选区标准 165
6.4 调查井选取及有利区优选 167
6.4.1 调查井选取 167
6.4.2 有利区优选 168
7 页岩气资源潜力 172
7.1 评价方法优选 172
7.1.1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影响因素 172
7.1.2 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优选 177
7.1.3 概率体积法 178
7.2 评价结果 187
7.2.1 单元分布 187
7.2.2 层系分布 188
7.2.3 深度分布 190
7.2.4 地表条件分布 192
7.2.5 省际分布 193
7.3 合理性分析 195
7.3.1 方法和参数的合理性分析 195
7.3.2 资源量评价结果合理性分析 195
参考文献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