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来到我们手上,就好像我们去了远方。
文字的神妙之处,在于令我们在现实生活之外,构筑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
阅读让我们超过了世俗意义上的羁绊,人生也渐渐丰厚起来。
好书像一座灯塔,使我们在人生旅途中执着地守护心中的明灯。
当我们拈花微笑,于喧嚣红尘中自在地坐看云起的时候,不经意地挥一挥手。
袖间,会有隐隐浮动的书香。
“小小说美文馆”丛书这项出版工程,推举小小说作家,推出小小说作品,推广小小说文体,为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建设书香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纵观我国现代文学史,每一种文体的兴盛都有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其中,传媒载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如大型文学期刊之于中、短篇小说,报纸文化副刊之于散文、随笔。现代社会,传媒往往引导着阅读的时尚。
当代中国的小小说,也是如此。
仅仅在三十多年前,小小说对于读者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在称谓上也五花八门,诸如微型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袖珍小说、千字小说、快餐小说、迷你小说等。当时,全国没有一家小小说专业报刊,小小说作品往往作为报刊的补白或点缀,难登大雅之堂。与之相对应,也没有专门从事小小说创作的作家,大都属于散兵游勇式的业余创作。而全国性的文学评奖,更是从来就没有小小说的一席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10月,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前身百花园杂志社,敢为天下先,在旗下的文学期刊《百花园》推出“小小说专号”,引起文学界的关注,受到读者的欢迎。此后,1985年1月,《小小说选刊》正式创刊;1990年1月,《百花园》改版为专发小小说的期刊。此外,百花园杂志社还多次举办小小说笔会、评奖等文学活动,先后创办小小说学会、函授学校等民间机构,不断推进小小说作家专集、作品选本等出版项目。
通过业界同仁多年不懈的努力,小小说已从点点泛绿到蔚然成林,以独立的姿态屹立于中国当代文坛,跻身“小说四大家族”,并进入鲁迅文学奖评选序列,在全国各地拥有逾千人的较为稳定的创作队伍,成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文体。
小小说是新兴的文体,又有着古老的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它与文学的起源密不可分:上古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等,就具有小小说精炼、精美的叙事特征;春秋战国的诸子著述,不乏微型珍品;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堪称我国最早出现的小小说集;宋代人编撰的《太平广记》,可谓自汉代至宋初野史小小说的集大成著作;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立古典小小说的高峰;现代鲁迅的《一件小事》等,开启白话小小说兴盛的序幕。
近几十年来,小小说之所以大行其道,是与现代生活节奏合拍分不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小说是一种最具有读者意识的文体。同时,小小说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根本原因在于展示出了宝贵的文学艺术价值。当代中国的小小说,继承了从古代神话到诸子寓言、从史传文学到笔记小说的叙事艺术传统,并与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精神相通相融。比如对意象之美和境界之美的追求,就代表着中国文艺美学的主要传统,它是至高的,也是永恒的,也正是小小说艺术的自我要求。
文学创作的成功与否,不能以篇幅长短而论,最终还是看思想艺术上的成就。诸多优秀小小说作品,言近旨远,微言大义,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其艺术含量和思想容量丝毫不逊于中、短篇小说。所以,小小说最能够、也最便于在读者心灵上打下烙印,原因就在于它的精炼和集中,常常呈现给读者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典型事件,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小小说还是“留白的艺术”,把最大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去回味、创造和补充。小小说对语言的要求很高,诗歌创作中的炼字炼意,对于小小说同样适用。
当代中国的小小说已形成气候,成为一种广阔的文学景观。今日,小小说已步入创作成熟期,以特有的艺术魅力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必将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位置。在此,作为一位“小小说人”,我期望小小说作家像苍穹中的繁星那样,闪烁出五彩缤纷的个性之光。
海半仙在武林
酒里金刚
秋天有病
选择
墙洞
台上坐着个杀人犯
蚕王
老干棍,干巴瓢
谎言
捕鸟
飞火
歪嘴
咿呀
对台戏
天下第一匠
锄奸
劁猪的老庞
法医李炎
做木活儿的老严
匪歌
坏良心的窖
姐姐
规则
妇人
血缨
惊梦
捉放曹
胡一刀的江湖
野猪横行的日子
儒匪
提意见
匪事
王的疼痛
母狼的交易
响担
吃码头
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