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是蜚声国际的学术、艺术大师,治学治艺九十余载,对中华文化有继承,也有开创。饶宗颐学贯中西,用典隶事十分擅长,其诗词中几乎无一首无事典,无一字无来历,他将古典今典和西典融为一体,对诗词进行大胆创新发展,独树一帜。不论是语典还是事典,都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
本书精选饶宗颐诗词中三百多个典故进行注释及简译,以帮助读者理解或使用该典故时作参考。全书资料翔实,释义简明,语典、事典颇为丰富,是一部具有实用性的研究饶学的工具书。本书以典故首字音序编排,附有条目首字笔画索引,查检方便,便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诗词爱好者和一般读者阅读。
天地之间犹橐龠,橐龠须知鼓者谁?
李焯芬
老子在《道德经》第五章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其中橐龠就是皮囊做的风箱,当年正是冶炼技术大发展的时候,因为打仗需要铸造兵器,农户需要农具,风箱的出现,为技术提供了一个加速器。老子说天地之间就像这个橐龠一样,像皮囊的风箱一样,不断地运动,然后不断往外输出东西,虽然它中间是虚的,但是它不会塌陷,动而愈出,不断的动,不断的往外输出东西。天地之间的状态,就是道,我们看不到它,它像是中空的,但是万物全是从这个空的里面出现的。
那橐龠跟饶宗颐教授有什么关系呢?饶教授学术领域特别辽阔,学术成就特大,在古今中外都极为罕见。实际上他将自己变成一个像风箱一样的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他效仿天道,把自己放空,从而使自己创造的成果越来越大。学术界中人都明白饶教授的学术领域远比其他学者来得宽阔。他曾说:我不带徒弟,我干嘛要让人辛苦?我自己折磨自己就够了,不想让别人辛苦,做学问真的很辛苦。季羡林曾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则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我们要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制造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这便是橐龠精神的作用发扬光大。所以,他能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他是当代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而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同时,他深知与其做个诗人,不如做个诗一样的人。因此,除了学术之外,饶教授几十年来在诗词方面始终如一地坚持创作,并长于用典,终成就了其学人之诗的特色。饶教授诗词作品引用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有很多。知今不知古调之盲暮;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饶教授重视传统文化、善于引经据典的特点,看后方知出处高。不论是事典还是语典,古典还是外典,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既反映了饶教授的学养和思考,也大大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在以儒释道等传统文化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的中国,其中所藴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以及在教化人心和规范吏治等方面的经验,很值得借鉴发扬。
陈韩曦先生长期深入钻研饶教授的学术论著和艺术作品,对饶教授有深刻的了解。从《饶宗颐诗词用典》中,可以看出陈先生精益求精潜心研究的精神和写作付出的辛苦汗水。书中忠实地介绍了饶教授诗词用典方面的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我非常感恩这些年来陈先生在他所编写的书中,为我们带来一个鲜活的饶宗颐教授的高大形象,一个有灵魂、有人格魅力、学贯中西的学人形象。所以当他嘱托我为本书作《序》时,我欣然提笔,希望能够为饶宗颐教授的诗词的发扬和传承,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