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品牌影响力、学校风气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与品牌培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很难道明孰轻孰重。学校课程作为学校业务内核,为教学实践层面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而学校品牌作为学校文化的积淀,成为学校发展和推广的领航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校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品牌培育与学校课程》记述这一实践过程。
当下无论课程是陈是新,无论学校品牌是玉是石,“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主题。这种对内在生命活力的激发和对内在潜力的开掘,是当下教育的“现代化”和课程的“后现代化”所追寻的方向。复杂的、多元的、开放的课程理念成为加速学校品牌培育的催化剂,使得学校教育更加饱满而富有激情,成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时代在发展,在一次次思潮的洗礼后,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国教育正在深化综合改革,促进教育转型、优质、均衡、创新、特色和协调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品质。当代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所著《新教育之梦》一书中说道:“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品位的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理想的学校,应该是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基于此,教育品牌化描绘的是一种有理想、有价值、有创意、有职业归属意义的教育生活愿景。
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品牌影响力、学校风气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建设与品牌培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很难道明孰轻孰重。学校课程作为学校业务内核,为教学实践层面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而学校品牌作为学校文化的积淀,成为学校发展和推广的领航者,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校更好地完成育人目标。探本溯源立根基——课程发展的基调
学校的品牌定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方向,如果没有方向的引领,那么学校的发展毫无定序,课程建设也缺乏指向,更无品牌培育可言。学校应该结合教育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提出的要求,分析目前办学发展机遇和走向,秉持学校办学理念,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确定品牌培育的最佳突破口,以此来促进学校的品牌发展。学校的发展定位一旦确定,那么学校的各种财力、物力、人力等重要资源将集中倾向于学校发展定位的方向,这种导向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够促使校领导、师生齐心协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借助这一平台继续扩大规模,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使得学校的品牌稳定可持续地发展。
一所学校的精神是学校品牌的精髓,是办学理念的结晶,是一所学校最有价值的部分,学校精神是经过长时间磨炼而成的,是一所学校无形的财富,也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在把握学校发展史、社会环境以及公众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形成自己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并非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上,仅仅成为一个空谈的范本,而是必须要对学校发展、师生学习工作有切实影响,学校的课程建设也要遵循和依托学校精神,结合学校精神和办学理念,将育人的目标落实在教学上,释放在课堂上。这样,学校才能在精神的引领下,稳定持续的发展,深入到学校办学的各个实践层面。横看成岭侧成峰——特色课程的和而不同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好就好在适合。而适合的前提是有选择、可选择。有选择,才有适合可言。整齐划一,统一安排,就没有适合,就不可能好。从学校特色走向学校品牌是需要不断提炼、不断升华的,因此确立学校品牌是学校实现高水平特色发展的标志。既然是特色,那么必然有别于其他学校,无论是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办学策略、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对于一所学校而言,学校特色赋予学校的机遇与挑战会促使学校朝着目标向前推进,围绕“特色”形成有效的课程内部网络,完善课程设置,使学校的“特色”朝向“品牌”迈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课程建设不能为了特色而特色,不能为了创建特色而折腾特色,而应该仍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为抓手,“特色”是为育人服务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关键能力提升,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成为社会最需要的人才,这才是特色办学的重中之重。
前言
第一章 品牌定位:学校课程发展的凝思
乐享课程:让每一个孩子找到幸福的感觉
第二章 精神凝练:学校课程发展的内核
小脚丫课程:循着生活的诗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第三章 愿景描绘:学校课程发展的途径
银河星课程:每一颗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
第四章 特色培植:学校课程发展的魅力
春之雨课程:向着和美出发
第五章 活动凸显:学校课程发展的姿态
小精灵课程:唤醒生命的美好
第六章 面向未来:学校课程发展的追求
梦之π课程:向着梦想出发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