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对于鼻咽癌敢疗后的各种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损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作为国内早开展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损伤,尤其是放射性神经损伤的单位,在其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与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使广大临床工作者能够深入的了解鼻咽癌放疗后的放射性神经损伤,笔者总结近10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所成,组织了国内多名在肿瘤学、放射治疗学、神经病学、解剖学、影像学、康复医学等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这本国内第一部关于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专著,力求从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症状学、影像诊断学、治疗学等多方面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对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其他各系统的放射性损伤也进行了归纳,努力使《鼻咽癌放疗后神经损伤学(普及版)》从基础到临床方面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在原发的头颈肿瘤中,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我国南方的广东省是全世界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其世界人口标化发病率男性高达3 0110万,女性达13/10万,占广东省癌症发病率的30%左右,居世界之首。因此,鼻咽癌又被称为“广东癌”。
鼻咽癌的病理特性以低分化癌为最多,其恶性程度较高,对放射线较敏感,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鼻咽癌放疗的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其总的5年生存率已由初期的15%左右提高到近期的50%左右,早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80%~90%。
尽管目前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但鼻咽癌的放射治疗仍不可避免地会对肿瘤周围正常的各种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出现照射区域及邻近重要器官的急、慢性放射反应甚至是放射性损伤。这种放射性损伤包括局部脑组织、颅神经、高颈段脊髓、血管、口腔牙齿、骨、腺体、照射野内的皮肤、黏膜、肌肉等各种组织的急性和慢性损伤。其中,放射性神经损伤尤其是放射性脑损伤、脊髓损伤以及颅神经损伤成为放疗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地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据统计,在广东省,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尤其是脑损伤的发病率高达3/10万,其死亡率高达0.7/10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0倍。这样的结果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和巨大危害。
在全球范围内,21世纪肿瘤的治疗重点,已从提高生存率转到兼顾肿瘤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美国癌症协会中心强调,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癌症治疗的并发症防治应该成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因此,对各种放射损伤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利于防治肿瘤放疗后并发症,而且对减轻个人、家庭及社会负担具有重大的经济及社会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鼻咽癌敢疗后的各种损伤,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损伤仍缺乏系统的研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研究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损伤,尤其是放射性神经损伤的单位,在其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与防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使广大临床工作者能够深入的了解鼻咽癌放疗后的放射性神经损伤,笔者总结近10年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所成,组织了国内多名在肿瘤学、放射治疗学、神经病学、解剖学、影像学、康复医学等方面具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共同编写这本国内第一部关于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专著,力求从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症状学、影像诊断学、治疗学等多方面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的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对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其他各系统的放射性损伤也进行了归纳,努力使本书从基础到临床方面达到一定的广度、深度和精度。
在编写过程中,笔者力求各章保持独立,同时全书各章内容又能够上下贯通。但是,由于编写时间较为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且各位著者的编写风格各异,书中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教授执诚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军,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徽省蚌埠市人。1997年获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中山大学临床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8年于美国Kansas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放射性神经损伤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包括JBiol
Chem、Am J Neuroradiol等国内外杂志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十五公关分课题1项以及省部级课题3项。
现担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理事,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学会常委。
肖颂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医师。湖南益阳人。2005年获中山大学临床神经病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和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干细胞治疗老年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主持和参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有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基金和中山大学青年基金7项,在包括Am J Neuroradiol、Platelets等国内外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相关的学术论文20余篇。
刘中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当涂县人。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毕业,中华医学会广东省神经病学分会痴呆学组委员。从事神经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1 0余年,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论文30余篇。
第一章 放射性损伤的研究历史与进程
第一节 放射治疗对人体各系统损伤的研究历史与进程
第二节 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历史与进程
第二章 鼻咽癌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鼻咽癌的流行病学
一、地区聚集性
二、种族和部分人群的易感现象
三、家族聚集性
四、性别分布
五、年龄分布
六、城乡分布
七、发病率的相对稳定性
八、移民发病情况
第二节 鼻咽癌的病因学研究
一、遗传易感性
二、EB病毒感染
三、环境因素
四、鼻咽癌发病相关因素的南北方差异
第三节 鼻咽癌的发生及病理学改变
一、好发部位及大体形态
二、病理类型
第四节 鼻咽癌的临床特征
一、鼻咽癌的生长与扩展
二、鼻咽癌的转移
三、鼻咽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第五节 鼻咽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辅助检查
二、临床分期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六节 鼻咽癌的治疗
一、鼻咽癌的治疗原则
二、放射治疗
三、化学药物治疗
四、手术治疗
五、生物治疗
六、中药治疗
七、康复治疗
八、疗效及预后
第三章 鼻咽癌的发生及放射性损伤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第一节 鼻咽癌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一、鼻咽的结构
二、咽部筋膜与咽旁间隙
三、淋巴引流
四、鼻咽部血液供应和神经分布
第二节 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解剖学基础
一、面部解剖
二、颈部解剖
第四章 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原理和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一、放射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
第五章 鼻咽癌的化学治疗
第六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易患因素
第七章 放射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第八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第九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系统损伤
第十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反应与放射性肌肉、口腔、耳损伤
第十一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血管损伤
第十二章 鼻咽癌放疗后伴发的认知与精神障碍
第十三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第十四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核素显像诊断
第十五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药物治疗
第十六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基因和干细胞治疗
第十七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损伤的中医治疗
第十八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
第十九章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调查
第二十章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神经损伤的护理
第二十一章 鼻咽癌及鼻咽癌放射治疗相关的实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