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模块化教材的基础模块,《高等学校教材·基础课程系列:材料力学2》包括绪论、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拉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及应变状态分析、强度理论、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等内容。各章后均配有适量的思考题及习题,书后附有参考答案。
《高等学校教材·基础课程系列:材料力学2》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力学、机械及建工类专业的教材,亦可作为上述各类专业函数、电大的教材及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建设的要求,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材料力学》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多年来,老师们在材料力学教材建设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1991年,张剑英教授等编写了《材料力学》教材。几经试用后,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于1994年由郑斯滔教授主持,对1991年版《材料力学》教材作了重大修改并再版,同时编写了《材料力学解题指导》。这些教材与《材料力学四选一题集》、《材料力学实验》组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学时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体系。1997年,根据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与实践”立项研究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组织了模块化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实践,并取得了经验。这套教材就是在此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新的模块化《材料力学》教材包括《材料力学》(Ⅰ)基础模块和《材料力学》(Ⅱ)拓展模块。
在编写这套材料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意实验技能的训练,为此专列了“实验应力分析概况”一章;在实验方法及叙述中,尽可能与国标达到统一,使得设计及试验规范统一;为了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编写了“计算机技术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一章;突破《材料力学》基础假设的限制,除引用一些非线性例题以拓展知识面外,还撰写了“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的变形与强度”,并对非连续体及各向异性体的力学性质作了简要的阐述。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各章后配有思考题和习题。
《材料力学》(Ⅱ)的主要内容包括:能量法、超静定系统、动载荷、交变应力、扭转及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超过弹性极限后材料的变形与强度、材料力学行为的进一步认识、实验应力分析概况及计算机技术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等内容。作为拓展模块供力学、机械、建工等各专业选修。
本书第一、二、三章由卫丰编写,第四章由王锋会编写,第五章由苟文选、楚康鸿编写,第六章由张克实编写,第七章由矫桂琼编写,第八章由金保森、苟文选编写,第九章由张光、黄涛编写。
全书由苟文选任主编,卫丰、金保森任副主编。
郑斯滔教授在百忙中审阅了全稿,并提出宝贵意见。原国家教委工科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博士生指导教师俞茂宏教授担任本书的主审工作,并提出精辟珍贵的指导修改意见。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们给予许多关怀和帮助,在此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作为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项目——工程力学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项目的内容之一,得到了省教育厅及西北工业大学的资助。
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一项重大课题,但限于编者的水平,教材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广大师生和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以利于教材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一章 能量法
1-1 杆件应变能的计算
1-2 杆件应变能的普遍表达式
1-3 卡氏定理
1-4 莫尔积分
1-5 图形互乘法
1-6 虚功原理
1-7 剪力对弯曲变形的影响
1-8 功的互等定理和位多互等定理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能量法在超静定系统中的应用
2-1 概述
2-2 变形比较法
2-3 力法的正则方程
2-4 对称条件的应用
2-5 三弯矩方程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动载荷
3-1 概述
3-2 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转动时的应力计算
3-3 冲击时应力和变形的计算
3-4 冲击韧度
3-5 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措施
3-6 考虑被冲击物质量的冲击应力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疲劳强度
4-1 概述
4-2 交变应力的循环特征
4-3 疲劳极限
4-4 影响疲劳极限的因素
4-5 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4-6 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4-7 弯扭组合作用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4-8 抗疲劳设计
4-9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扭转及弯曲问题的进步研究
5-1 薄壁杆件的自由扭转
5-2 开口薄壁杆件的弯曲切应力及弯曲中心
5-3 平面曲杆的正应力
……
第六章 超过弹性极限材料的变形与强度
第七章 材料力学行为的进一步认识
第八章 帝验应力分析概况
第九章 计算机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