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对国内外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者互动发展的作用机理、融合类型以及融合效应,并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中间投入变动情况、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程度变动情况等进行了剖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实施步骤、重点任务以及对策建议。
前 言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位,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与我国经济总量快速膨胀相伴的是我国制造业规模日益庞大,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很明显仍不是制造业强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高技术服务业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出现的。高技术服务业脱胎于制造业,随着分工的深化和交易成本的下降,高技术服务逐渐与制造业分离,进而逐步形成独立的产业,带来了市场上高技术服务业种类、规模、数量的大幅增加。市场化的高技术服务业不但为制造业母体提供高技术服务,还可以为市场上其他制造业提供专业化的高技术服务,从而实现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工与协作的市场格局。然而,当前由于市场化分工程度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影响,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离程度不高,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滞后,从而导致制造业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高技术服务提供商,只能由自身提供高技术服务。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由于市场化供给不足从而发展滞后,制造业由于专业化的高技术服务投入不足从而竞争力不强。
当前,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层出不穷,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逐渐融合,制造业服务化程度不断提升,高技术服务成为制造业的主要业态,两者融合发展形成了价值链的重构与提升。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期,面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战略重塑期,面对产业融合不断加剧的发展大势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最大可能地提高制造业产业链的服务增值环节?如何推动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深入研究和回答以上问题,对于我国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占据有利位置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书以理论研究为基石和起点,沿着“理论基础分析→内在机理研究→实证分析→顶层设计研究→对策研究”的技术路线,在对国内外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两者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融合类型以及融合效应,并运用实证分析法,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中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中间投入变动情况、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程度变动情况等进行剖析,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促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实施步骤、重点任务以及对策建议。
第一章绪论。伴随着世界产业结构开始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加速转型,技术、知识开始成为产业价值链的重要增值内容,推动了产业间、行业间的关联度大大增加,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渗透也越来越难以抽象出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加速了价值链的分离、重组,有力地推动了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本章详细阐释了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战略意义以及国内外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观点及相关成果情况。
第二章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分工与协作。本章研究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产生、发展、壮大的背景及演进轨迹;分析了分工视角下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离的影响因素及分离程度;开展了我国与其他国家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离程度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实证分析法剖析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离的影响因素,同时计算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内部典型行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趋势。本章结合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新特点分析了产业融合出现的新变化;并以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为代表,分析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类型、内在机理与融合产生的效应;详细阐释了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价值链的分解,以及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构。
第四章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本章重点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以及部分金砖国家高技术服务业贡献率变化情况;对比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高技术服务中间投入情况、高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变动情况以及服务业对高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程度等。同时利用2002年、2007年、2012年我国WIOD数据分析了我国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中间投入变动情况、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程度变动情况、装备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中间需求变动情况以及高技术服务业典型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投入程度变动情况等,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对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中间投入、中间需求情况开展实证分析。同时,也对中部六省制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进行了分析。
第五章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本章将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模式总结为外延化模式、内部化模式、网络化模式以及市场化模式四种典型类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模式分析;归纳四种典型模式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经验启示,并指出了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六章促进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框架。本章在分析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之前研究的部分结论,描绘了新时期加快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战略路径、推进策略以及主要任务等。
第七章促进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主体、产业规制、发展平台、创新支撑、空间载体以及发展环境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制造业和服务业两者关系虽然是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但是不同的学者研究的角度、方法不同,不同时期研究的问题也不尽相同。本书尽管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有相重合的部分,但不论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还是研究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新性。本书深化了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体系,能为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特别是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外化不足的视角考察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滞后问题,并从高技术服务业投入不足、发展不足的视角考察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落后的问题,具有一定理论价值。本书构建了高技术服务与制造业分离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从实证角度对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对开展产业互动融合量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书在深入分析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分工协作机理的基础上,总结了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四种模式,结合我国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推动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工作方法、重点任务以及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
由于种种原因,本书仍存在着诸多不足,敬请同行专家和学界朋友对本书存在的不足甚至错误给予批评指正。本书对所有直接引用的参考资料都尽可能地一一注明出处,对所有参阅的文献在书末尽可能地逐一列出,如有遗漏,实非故意,谨请原作者谅解。在此对所有被引用和参阅的文献原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袁金星,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五节 本书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分工与协作
第一节 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演化规律
第二节 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分工
第三节 我国高技术服务与制造业分离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第四节 高技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
第三章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趋势
第一节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产业融合
第二节 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总体认识
第三节 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类型、机理与效应
第四节 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价值链的分解与重构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基于产业关联的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分析
第三节 长三角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区域分工与合作
第四节 中部六省制造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比较
第五章 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及经验启示
第一节 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四种模式
第二节 四种典型模式的经验启示
第三节 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第六章 促进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框架
第一节 目标方向
第二节 战略路径:开放带动+创新驱动+集群促动
第三节 推进方法
第四节 重点任务
第七章 促进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培育产业主体: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第二节 破除跨界壁垒:打造产业融合混业经营的经济形态
第三节 构建互动平台:完善产业融合的组织体系
第四节 做强核心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第五节 搭建空间载体:完善产业互动、产城融合的城镇体系
第六节 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产业互动的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