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莱尔·贝洛克(Hilaire Belloc)1870年7月27日出生于巴黎近郊一个叫拉塞勒-圣克卢的村庄,父亲是法国人,一位知名画家的儿子。母亲是英国人,来自一个思想激进的家庭。出生当天的殷殷雷鸣,仿佛预示了他风雷咆哮的一生。贝洛克出生时正当普法战争爆发,未几,家人带着他前往巴黎躲避战乱,随着法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危及巴黎,旋又于九月举家迁往英国。战争在贝洛克的人生中如影随形,他后来成为战争史方面的专家,布尔战争期间旗帜鲜明地反对英国政府出兵,认为这是掠夺资源的不义战争,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更因写战争分析的文章使文名达到高峰。他对战争史的渊博知识,可以从《无所谈:无所不谈:贝洛克随笔》所选的《战场的沉寂》、《胜利》等文章中看出来。令人同情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使他失去了两个儿子,饱受丧子之痛。贝洛克二岁丧父,加上战争的影响,使他终在1902年成为英国公民,他既热爱法国,又热爱英国,热爱英国苏塞克斯郡的家乡,英法两国的文化,对他有同样深刻的影响。贝洛克无论外表还是性格,都让人觉得他是一名军人。他眼神坚定,表情略带忧郁,鼻梁笔直,薄薄的嘴唇轮廓分明,头发总是理得很短,切斯特顿甚至说他长得像拿破仑。在这副让陌生人觉得不友好的面容背后,是一颗热烈、坚毅的心。1890年,贝洛克在一次茶会上遇上了从罗马归来、途经伦敦作短暂勾留的美国加州女孩埃洛迪·霍根,陷入热恋。霍根回美国后,贝洛克抵押了私人藏书,借了一些钱,横渡大西洋只身前往美国,在盘缠不足的情况下历尽艰辛,狼狈地找到了霍根的家,向她求婚。霍根的母亲不同意这门婚事,贝洛克遭到拒绝后,心碎地回到英国。这样的痴劲,堪比他之前的史蒂文森。1896年霍根主动给贝洛克写信,两人才再续前缘,在美国加州结了婚。
动笔的乐趣
谈茶
谈一个受人庇护的人
谈我认识的一位隐士
谈死亡
谈歌曲
谈产权
经济学家
魔王
喜剧作家之死
谈某些风俗习惯
政治家
谈一场战役,或“新闻报道”,或“观点立场”
韦尔德地带
谈高的地方
传教士
战场的沉寂
谈反讽
谈书中之人
谈历史研究方法
谈弥尔顿
安徒生
谈交通
诚实的人与魔鬼
我们的遗产
知善恶树
劝告青年窃贼并晓以利害的信
家
一个孩子的肖像
谈经验
谈不朽
发明家
疯子
幽默的遗产
谈历史证据
圣帕特里克
谈读史
胜利
现实
旅伴
《李尔王》
谈大风
世界尽头
谈无神论
谈名声
谈休息
谈发现
谈客栈
富人的奴仆
弯曲的街道
谈与大人物相识
谈撒谎
英格兰之恋
巴黎与东方
在安道尔的一次谈话
致青年食客的公开信
谈抛锚
谈一项教育改革
谈脚注
为财神美言几句
谈头衔
谈蹩脚韵文
谈争议
谈口音
一次短途的历险
谈航海
译后记
动笔的乐趣
人世间相对微末可怜的种种乐趣当中,我看重的一种是动笔的乐趣。
很多人说过写作中选择、安排字句的行为本身便是实实在在的乐事。但也有很多人否定这种说法。约翰逊博士生前既曾肯定,又曾否定。我的看法是处于少数难得的心境时这一说法颇近事实,除此之外在多数时候都是完全错误的。但是,我现在欣然命笔所要谈论的,不是写作及其乐趣,而是动笔的乐趣,这可完全是另一回事。
注意这种行为意味着什么。你是孤独的。即使室内人满为患(就像帕丁顿区大西部铁路酒店的吸烟室,前些天我在那里写《基督教世界统计摘要》),即使室内人满为患,你也必须让自己孤独,否则根本无法写作。你必得筑起围墙,让心灵独处一室。因此你是孤独的;这是开始。
如果你思量一下人们怎样千方百计让自己孤独:登山,入狱,出家,养成不合群的怪癖、将自己隔绝在大城市的阁楼上,你会发现作家动笔的那一刻,只与意念交往的孤独并不会令他觉得□不快乐。
闲话少说。现在你不但孤独,你还准备“创造”了。
人们说“创造”其实是往自己脸上贴金。没有人能创造任何东西。我曾听说有一个人在纸片上画马供同伴欣赏,用很多粗线将马平涂成黑色,一位在场的老神甫看了说:“你喜欢画斑马嘛。”这个人听神甫这么一说便开始骂娘,赌咒说他既没有看见过也没有听说过斑马,这么画完全是出自自己的想象,并说老天、主保圣人都可以作证(他是“古老的英国地方天主教教徒”,他的主保圣人是埃塞斯坦),他愿意把他那永生灵魂的救赎也押上,打赌自己像未出生的婴儿一样对斑马一无所知。可是唉,没有人相信他,神甫赢了!证据明明显示这地方教徒是斑马知识的饱学之士。
这些都是跑题的话,不过必须承认,没有一样东西是人的“创造”。不管怎么说,动笔是极其愉悦的行为:你有所期待。你开始培育一个胚芽,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我发誓我不会称之为创造物——但可能有个神灵通过你在创造,至少你是假装在创造。反正你有一种控制感、开创感,你很清楚完成的时候,你将为这个世界增加某种东西,而毁掉的东西微不足道。你能毁掉或浪费什么东西呢?若干张白纸,每平方码价钱才一法寻(至于这些白纸是否因笔迹千变万化、斑驳陆离而变得更加赏心悦目,我不敢断言);少量用来涂抹后晾干的墨水:这是它□□的用途;少得不能再少的鹅毛笔——从呆鹅身上拔来,不为别的目的,就为了满足人类的高尚需要。
这时你大声说“装模作样!装模作样!我怎么知道这家伙用鹅毛笔写作?简直不可能的习惯嘛!”对此我的回答是你说得对。不过请你少提意见,谦逊一点。我会坦白告诉你我用什么写作。我用的是“瓦特曼金牌钢笔”,笔尖同《罗兰之歌》中查理大帝的宝座一样是足金的。那个宝座(几乎无需我再哕唆)被运到西班牙,途经比利牛斯山脉寒冷而可怕的重重关隘,用上了足足一百二十头骡子。这个宝座受到整个西方世界的珍爱,每当中途停放在松树下、山草上,人们就在宝座前面颤抖不已。因为他坐在宝座上,威严得令人生畏:他的年龄已高达两百岁,齐平的豪眉显示出公正与阅历,胡须虬结丰茂,人称“虬髯查理大帝”。他在傍晚的时候一伸手,就把太阳定住,直到他找到罗兰的尸体,这你读到过吧?没有?那你该读读这些故事。
好啦,笔是足金造的,写起来像脱缰的野马,又像欢快的小船;如此妙笔使我想起了我的话题:动笔的乐趣。
笔呀,上帝保佑你!小时候人们告诉我工作是可敬的、有益的、清洁的、卫生的、健康的,是心灵所必需的,我不理会他们,觉得这简直就像告诉我说政治人物通常是诚实的或猪是会飞的一样。
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说一些别人要他们说的蠢话罢了。我至今不怀疑当初学校里有些人告诉我这些话,其实都是人云亦云、敷衍了事的无聊说教。现在我明白了,他们说的是对的。上帝保佑你吧,工作的笔,劳苦的笔,舞文弄墨的笔,装腔作势的笔,激昂的笔,滑稽的笔,光荣的笔。小小的笔呀,请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爱,想想有朝一日我会令你变得多么高贵吧,那时候你将活在玻璃柜中,每天从十点到四点都有一大群游客围着你转;你呀,公正的笔,义愤填膺的笔,壮丽光明的笔。有朝一日我将用你写一首不容忽视的诗。这是你我之间的约定。如果我不能自己创作一首,我就用你抄别人的作品;而你呢,笔呀,无论如何,有生之年将写出一首好诗,哪怕只是《快乐的人》。
动笔的乐趣还有一个不同于其他乐趣的地方,这就是你想放下的时候可以随意放下。这一点爱情办不到,胜利办不到,荣誉办不到。
倘若我从相反的角度写起,我会用“搁笔的乐趣”作为这篇大作的标题,但是开始都已经开始了,到了该结束的地方我再结束吧。
还有其他职业、爱好、论述或精神娱乐可以随意停下的么?桥牌不行——你为了赢会不停玩下去;公开演说不行——时间是安排好了的;闲谈不行——跟你交谈的人见识不如你,他问的每一句话你都得回答;生活不行,□□是不对的;至于人生的自然结束,不是你想要就会发生的;恰恰相反,这是所有意外事故中□无常的一种。而笔呢,你可以随意放下,在任何时刻:没有悔恨,没有忧虑,没有不光彩,你可以自由做这体面的□后~件事(我现在就要这么做)……搁笔。
谈茶
在我小时候——
多美好的句子!多美好的回忆!O!Noctes CoenaequeDefm!那么,为什么人长大后内心会有某种东西一去不返呢?这种想法违反健康的宗教观念,但是这个世界就是会导致人产生这样的想象。山峦依旧,我写作的时候可以看见它们。它们是使我的第十六个年头增辉的云团、屏障。河流依旧,流过门前的旧时草地;在科沃德瓦特姆之上,一如往昔的广大地平线波浪般向西展开,如退潮时的一层层浪花,比我们的海洋更加变动不居、广阔无垠。落日一如既往,时常带来满天的辉煌,因为在暴风雨的傍晚把西天的云朵驱赶到一起的,无论它是什么,都像这个郡本身一样稳定有力。所以,如果有什么东西不见了,那么丢失它的人一定是我。
无疑某些东西减少了(神甫和西方传统禁止我说灵魂有可能消亡),无疑某些东西减少了——是什么呢?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也没有谁在有生之年面见过它或理解了它,然而它的感觉和影响——唉!尤其是关于它的记忆,就存在于“在我小时候”这句话中。如果我在任何文件甚至律师信中写上这几个字,却没有立刻加上奔放有力的感叹语,那就让“感官的七大魔鬼”拿走他们借给我的残余欢乐吧。
在我小时候,村子或树林周围没有一样东西没有活生生的神灵,而且这些神灵都是好的。啊!全郡和郡里的空气都由内而外放射出光芒;漫不经心地举目四望遥远的天际就有无限的意味;连云朵都是亲密的朋友!
我对那些神学家只能这么说:
“我承认灵魂不会衰亡:这种薄弱的东西你们比我知道得多。
但你们也该承认有某种东西不在你们的系统之内。这种东西已经消亡,我有意一生都为此而哀悼。请不要干预这特殊的仪式。”
我小时候像小孩了解保姆一样了解自然,而茶被我斥责为毒品。
我找到了很多论据支持这一细致的直觉。这些论据至今有理,虽然没有一条能阻止我喝下第二十杯茶。茶的引进为时颇晚,在一个堕落的时代。它是舶来品,是一种假兴奋剂,必然带有致命的反应。它不属于“自然人饮食”。仅有的两个喝茶的民族——英国人和中国人——受了茶对想象力的恶劣影响,成为□□□□容易受骗的民族。
他们的政策都是一大堆夸张的幻想。茶还使他们皮肤干枯。它把肝脏染成茶色,使胃部的膜层变硬,使大脑兴奋活跃,使神经源腐烂;所有这些话至今有理。尽管如此我现在还是在喝,将来也会喝;因为年岁的所有影响中没有一种比这种影响更为深远:它导致人崇拜不如天使崇高的某种精灵。对于细节的关注、自以为是和反应过激,焦躁的渴望,举行常规仪式时的极度满足,习惯的狂喜,这些全部显示老年的异端,拜物的宗教。我向茶告解。
这种异教的一切都照着古老的信条精确安排。牺牲用物必须来自中国。喝印度茶的人无异于点干草当烟抽。茶壶必须是金属的,金属还得是白合金的,而不是黄金或铁。谁不知道镀银或金质壶嘴里倒出来的茶多酸寡味呢?茶壶首先要倒进少量滚水预热(滚水一词始终应该着重指出);然后把水倒掉,念叨几句话。然后放入茶叶,茶叶团在蒸汽中舒展开来。然后适时把大量滚水倒进膨胀的茶叶中,神就升起来了,值得邪恶的人不断赞美感谢,一个此时此刻让人误以为和善的“神灵”。在他的影响下,整个心灵领受到能量的强烈幻象。这是一种幻觉,一种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