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鉴定
定 价:88 元
1、《中国书画鉴定》阐述缜密、推理严谨、史料精要、引据可靠,在强调科学性的同时不失其趣味性,通俗易懂。在第五编“国画的鉴定”和第六编“书法的鉴定”中,还特别配有经作者精心选择的80余幅具有代表性的字画,以方便读者对照分析和学习揣摩。
2、《中国书画鉴定》既可作为中国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为有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
谢稚柳(1910~1997),江苏武进人。书画鉴定家。曾任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周克文,上海市博物馆研究馆员,曾经跟随谢稚柳先生学习中国书画鉴定。
序/001
第一编 中国绘画渊源 一、原始时代、汉及汉以前/003 1.原始时代/003 2.战国时代及楚帛画/004 3.汉帛画、墓壁画/005 二、魏晋、南北朝/007 1.文人画家的出现,谢赫提出“六法”/007 2.山水画种的独立及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009 三、隋、唐时期/011 1.隋朝时南、北画风进一步交汇融合/011 2.承六朝余绪的初唐绘画/012 3.盛唐绘画的普及、发展直至极盛/013 4.以笔墨情趣为主的中唐山水画/019 5.花鸟画的创立/020 6.晚唐绘画和画院的出现/021 四、五代/023 1.西蜀、南唐画院的设立/023 2.五代十国各地丰富的画法/024 3.各呈特色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028 五、宋代/032 1.范宽、郭熙/032 2.画院内外的画家/033 3.北宋晚期进入全盛的画院/034 4.北宋后期文人画的兴起/035 5.其他画家/037 6.南渡后画风的重大转变/038 7.金和辽的绘画/041 六、元代/043 1.赵孟頫与“师古”运动/043 2.文人画的兴盛/044 3.元四家/047 七、明代/051
......略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是曹植通过咏写宋玉所述洛川神女故事,追思自己所爱慕的甄姓女子的名篇。甄女后被曹植的哥哥曹丕娶为夫人,不久郁郁而死。晋明帝读了《感甄赋》后,将之改名为《洛神赋》。
《洛神赋图》卷从曹植在洛水边见到洛神开始,画到洛神飘然离去。图中人物衣纹的描绘与《女史箴图》卷一样,但线条不如《女史箴图》流动自然,形象也不及《女史箴图》飘逸简纵。图中人大于山,河水呈静止状,显见当时对山水的描绘仍处于稚拙状态。但全卷各部构图相连,山丘起伏,林木掩映,人物亦随着赋中的意境及情节的发展重复出现,已经体现了中国绘画构图上时间和空间合一的主要特征。
流传至今的《洛神赋图》卷摹本共有五本。第一本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经鉴定为宋人摹本;第二本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当系南宋人摹本;第三本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首尾缺损较多。以上三本均摹自同一稿本,布景树石,格法甚古。第四本世称《唐人洛神赋全图》,现亦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五本见印于日本《支那名画宝鉴》。四、五两本均摹自另一稿本,但第五本的作者并未照摹样本,较多体现了唐宋人的风格。《晋史》中说:“恺之博学有才气。”他的性格率真而通脱,好矜夸,善谐谑,自有一种大智若愚的痴气,所以时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唐人评顾恺之画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主神气也。”看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的摹本,尚能体会个中风韵:运笔紧劲,疾徐有致,衣袂飘动,佩带飞扬,人物神气生动,格调拙朴隽逸。这种对人物的描写已完全不同于汉代绘画中拙涩的夸张,线条灵动而联绵不断,给人以松弛放逸之感。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为同一风格的作品,年代上也相差不远。漆画共分五块,据汉代刘向所撰《列女传》,描绘娥皇、女英、周太姒、太任、太姜、春姜母女、班婕妤等“列女”事迹,旨在“成教化,助人伦”。此件可证顾恺之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