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报道了2014~2015年河南登封方家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对遗址的发掘过程、地层和遗迹、年代、古环境背景、遗物埋藏情况、遗存空间分布进行介绍和分析,在地层划分的基础上介绍了各层位石制品的发现情况,着重对沟状遗迹(G1)内的石制品进行描述和初步分析。
更多科学出版社服务,请扫码获取。
郑州位于中国及东亚大陆的中部,是暖温带到亚热带的过渡地区,也是中国地形第二到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位置,以及处于过渡地带的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为早期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该地区不仅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舞台,更是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及其文化发展,尤其是从现代人出现到农业起源阶段一系列重大变化发生的关键地区。郑州地区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与郑州市及所辖各县(市)的文物管理部门与科研单位都很重视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积极进行郑州地区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及发掘。荥阳织机洞与巩义洪沟等工作,为郑州地区旧石器时代考古奠定了重要基础。
进入21世纪的20年来,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研究一直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学术工作重点。为促进东亚现代人起源、中原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与农业起源等史前考古重大课题的研究,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期合作,在郑州地区连续发掘多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包括荥阳织机洞,新密李家沟,新郑赵庄、黄帝口,登封西施、东施、方家沟以及郑州市二七区老奶奶庙等。这些遗址的地质时代皆属于晚更新世,是研究旧石器中、晚期到旧、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关键发现,为探讨中国及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与现代人起源等史前考古课题提供了重要资料。
对上述新发现的整理研究,也获得多项新认识。首先,通过多年的努力,嵩山东麓及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得以确立。地处嵩山东麓的郑州位于中原地区的核心地带,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框架,尤其是中、晚期文化发展序列的确立,不仅是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研究的基础,同时对认识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深入探讨现代人在东亚大陆出现与演化的特点以及中原及华北地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与农业起源等课题,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首先,近些年来,郑州及周边地区晚更新世古环境与年代学研究,特别是新发掘的一系列遗址所进行的多学科研究,为探讨本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了古环境背景与年代框架。晚更新世早期开始,砾石工业和以砾石为原料的粗大石片石器工业即并行于郑州及邻近地区。到距今5万年前后才发生明显变化,进入以小型石片工业为主阶段,出现石器小型化、加工精致化及片状毛坯为主导,遗址数量增加且结构复杂化等趋势,一直持续到距今4万年左右,是中原及邻近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初始阶段的特点。其后至MIs3阶段结束,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前段。MIS3与2阶段交替之际出现石叶工业取代早前流行的石片工业,标志着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段的开始。以石叶与细石叶技术为特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亦可以分为前后两段,即以石叶技术为标志的前段以及细石叶占主导的后段。不过前段流行的时间很短暂,仅在距今2.6万年前后开始,到距今2.4万年前后随着船形细石核技术的出现与迅速发展即告结束。代之而起的船形细石叶技术为标志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最后阶段,则一直持续到距今万年前后的旧、新石器时代交替。这一过程清楚地展示出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序列。
其次,通过郑州地区考古发掘与研究,提供了现代人在中原地区出现的确切证据。近年来围绕现代人的起源问题的不同假说的争论非常激烈,中原地区考古新发现对此非常关键。对于东亚现代人的来源,无论是坚持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连续进化,或是主张晚近走出非洲的非洲夏娃说,都需要经过旧石器考古发现的检验。郑州地区新发现,距今5万~4万年的老奶奶庙等遗址发现有组织的营地安排、远距离的优质石料的运输,乃至在石器生产技术上的改进发展;尤其是新郑赵庄遗址远距离搬运紫红色石英砂岩,专门垒砌成石堆基座,再摆放巨大的古棱齿象头,更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这些均是现代人行为在中原地区出现的确切证据。赵庄遗址摆放象头的石堆遗迹不仅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区的首次发现。该遗址典型石英石器工业与华北北部到中原地区的广泛流行等同类发现也很一致,说明中国境内具有解剖学意义上的早期现代人的出现,是和具有本地区长期延续的石核一石片技术传统的旧石器组合一起出现,清楚地展示出中国及东亚地区现代人出现及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这部报告记录的登封方家沟遗址,也是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的重要发现之一。方家沟遗址位于嵩山东麓,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当地村民发现象牙等哺乳动物化石。2004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旧石器考古调查,又在该处发现石制品。为进一步了解该遗址内涵,认识方家沟遗址在中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于2014-2015年两度发掘方家沟遗址。该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是晚更新世人类利用原始沟槽地形安排生活活动的遗迹。在沟槽内扁平大砾石、大型动物骨骼、石器加工及使用区的有序布局,清楚展示出方家沟遗址晚更新世居民生活空间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该遗址发现的大量石英制品的技术特点,也与老奶奶庙、赵庄等同时代遗址的石器工业一样,反映出中原地区MIs3阶段石片石器工业的共同特征。特别是林壹博士在他的博士论文研究中,通过埋藏学与空间分析方法,为探讨晚更新世人类活动与行为特点所作的努力及成果,更进一步增进了方家沟遗址在确立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提供现代人行为复杂化证据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方家沟遗址的发掘成果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两单位通力合作,多位同事共同努力的收获。值此这部反映方家沟遗址发掘成果的田野考古报告即将付印之际,我们谨向历年来参与方家沟遗址发掘与研究工作的各位同事、北京大学等高校参加发掘工作的研究生与本科生同学,特别是林壹博士,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长期大力支持郑州地区旧石器考古项目的国家、省、市各级文物管理机构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序
第一章 概述
1.1 发掘经过
1.2 发掘方法
第二章 地层与年代
2.1 地层
2.2 遗迹
2.2.1 G1
2.2.2 地裂缝
2.3 绝对年代测定
第三章 古环境分析
3.1 区域自然环境概况
3.2 遗址地层剖面特征、年代和实验方法
3.2.1 遗址地层剖面特征和采样情况
3.2.2 年代测定
3.2.3 实验分析方法
3.3 遗址沉积物分析
3.3.1 粒度分析
3.3.2 磁化率分析
3.3.3 色度分析
3.3.4 常量化学元素分析
3.3.5 孢粉分析
3.4 方家沟遗址沉积过程和古人类生活环境分析
3.4.1 方家沟遗址沉积过程和植被、气候特征
3.4.2 方家沟遗址古人类生活环境分析
3.5 小结和讨论
第四章 遗物埋藏情况
4.1 遗址中的地质遗存
4.2 遗物保存状况
4.3 遗物的产状
4.4 遗物分选情况
第五章 遗存的空间分布
5.1 G1及其遗物分布
5.2 地裂缝及其遗物分布
5.3 其他层位的遗物分布
5.4 小结
第六章 石制品
6.1 石制品分类与观测项目
6.1.1 石制品分类方案
6.1.2 石制品定位与观测项目
6.1.3 石制品观测数量
6.2 主文化层石制品
6.2.1 石制品概况
6.2.2 备料
6.2.3 打击类
6.2.4 石核
6.2.5 废片类
6.2.6 修理类
6.3 其他层位石制品
6.3.1 第3C层
6.3.2 第5层
6.3.3 第6层
6.3.4 第8层
6.3.5 第9层
6.3.6 第10层
6.3.7 小结
第七章 动物遗存
第八章 结语
8.1 遗址主文化层与其他层位的石器T业
8.2 主文化层遗迹的发现及其意义
附表
参考文献
Summary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