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根据心脏外治工作经验,参考国内外中两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外治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外治的基本理论、临床技术和创新方法。《中西医结合外治心脏病学》分上篇总论、下篇各论两大篇二十九章。上篇以中西医外治基础理论为重点,以中、西医外治技术的历史与发展开始,阐述了心脏外治的中医基础理论、生理学基础、推拿、针灸、体外反搏等的心血管机制,详细论述了各种心脏物理治疗、中医心脏外治技术的机制、标准操作技术、临床应用等。下篇阐述了各种心脏病的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附录汇集了中西医外治技术专家共识的有关资料。该书内容丰富,资料新颖,以治疗为重点,系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全面和实用,供中、西医心血管、康复专业医护人员和康复医学生、健康教育工作者使用。
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各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不满足于治疗,要求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现代物理学、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外治疗法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心血管病综合治疗和心脏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治疗法是一种效果确切、简便易行、安全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易被心脏病患者所接受。若能正确地选择应用各种外治疗法,可收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效果,对于心理状态的改变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有利于心脏病的全面康复。
现代物理治疗是基于人体生理对物理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物理治疗法是应用身体躯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他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增强型体外反搏等许多非药物治疗已作为国内外心血管指南和专家共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外治技术有数千年的历史,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调节,在多环节发挥效能,具有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等优点。中医外治的方法分为整体治疗、皮肤官窍黏膜治疗、经络腧穴治疗等。目前不少研究运用中药、针刺、艾灸、推拿、按摩、药膳、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手段和方式,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病种进行了中医康复的有益探索,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再入院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针灸从外治法中脱颖而出,并率先走出国门,逐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中西医结合通过比较、吸收、融合,取长补短,取得了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的疗效。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发挥中医药学及其养生康复学的优势,将中医外治技术和现代物理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在心血管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今,中医外治技术越来越多地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如激光、远红外线、电磁、超声雾化和透入、离子导入治疗机等;不断吸收现代医药学成果,改革外治剂型,如借鉴硬膏剂、膜剂、化学热熨剂、新型皮肤渗透促进剂等,促进药物充分吸收。随着当代医学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一医学模式转化和循证医学的不断完善,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法必将越来越受重视,并且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迫切需要适合全国各级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的具有系统理论和实践的中西医结合适宜技术的专著。本书根据临床心脏疾病治疗经验,参考国内外中西医研究成果,提出了中西医有机结合、综合、系统、优化的心脏外治理念,系统介绍了中西医结合外治的中西医基本理论、临床技能和创新方法,供各级医院心血管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本科生、进修规培生使用和推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已出版发表的相关论著,许多中医外治疗法来源于国家心血管重点专科临床应用的外治技术和经验,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忱。
杜廷海,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教授,心脏中心副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脏介入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动脉硬化陛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心脏康复学组副组长,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脏康复分会主任委员、中医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1985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后分别在河南中医学院西学中班和研究生班学习,获中医研究生硕士学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地厅级科技进步奖10项,主编出版《中西医结合康复心脏病学》《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学》《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妙治疑难病》《中西医结合心肺急症学》《冠心病》等专著,取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牛琳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河南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药材协会心血管病临床用药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和康复专业委员会河南分盟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心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青年医师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中医临床诊疗工作。尤其擅长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冠脉搭桥术等心脏手术后、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中西医康复和预防指导、运动处方的制定等。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中医外治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心脏物理治疗的现状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心脏外治技术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中医外治基础理论
第一节 心脏藏象理论
第二节 玄府理论
第三节 气血津液学说
第四节 经络学说
第三章 心血管外治生理学
第一节 冠脉循环及其调节
第二节 心肌力学活动及其调控
第三节 心电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第五节 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第四章 心脏康复分子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
第二节 血脂代谢
第三节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第四节 心脏能量代谢
第五节 炎性反应
第六节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第七节 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基因
第五章 物理治疗
第一节 电疗法
第二节 磁疗法
第三节 超声波疗法
第四节 光疗法
第六章 中医外治基本操作技术
第一节 耳针技术
第二节 针刺疗法
第三节 穴位注射技术
第四节 电针技术
第五节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第六节 脏腑推拿技术
第七节 经穴推拿技术
第八节 拔罐类技术
第九节 隔物灸技术
第十节 悬灸技术
第十一节 三伏天灸技术
第十二节 穴位敷贴技术
第十三节 中药热熨敷技术
第十四节 中药熏蒸技术
第十五节 中药泡洗技术
第七章 心脏康复常用外治疗法
第一节 皮肤官窍黏膜外治疗法
第二节 经络腧穴外治疗法
第三节 整体外治疗法
第八章 心脏康复运动生理和作用机制
第一节 心脏康复运动生理
第二节 心脏康复运动的作用机制
第九章 针灸的心血管机制
第一节 针灸治疗心脏病的功效
第二节 针灸的心血管作用机制
第十章 推拿的心血管机制
第一节 推拿治疗心脏病的功效
第二节 推拿的心血管作用机制
第十一章 体外震波
第十二章 体外反搏
第一节 体外反搏的机制和临床应用
第二节 经穴体外反搏疗法
第十三章 心脏康复运动疗法
第十四章 中医导引技术
第一节 中医导引技术的内涵与源流
第二节 中医导引技术在心脏康复的作用
第三节 常用的中医导引技术
第十五章 现代中药外治技术
第一节 中药外用剂型
第二节 中药外治技术的机制
第三节 促进药物渗透的方法
第四节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技术
下篇 各论
第十六章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
第十七章 不稳定性心绞痛
第十八章 急性心肌梗死
第十九章 慢性心力衰竭
第二十章 心律失常
第二十一章 高血压病
第二十二章 血脂代谢紊乱
第二十三章 病毒性心肌炎
第二十四章 心肌病
第二十五章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二十六章 风湿性心脏病
第二十七章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十八章 糖尿病性冠心病
第二十九章 心脏神经官能症
附录
附录一 中医外治技术在心脏康复中应用的专家建议
附录二 针灸穴位表
附录三 耳穴定位与主治表
附录四 足部反射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