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名画大观(套装共6册)/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
定 价:3900 元
丛书名: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
- 作者:冯朝辉,田德宏 编
- 出版时间:2018/8/1
- ISBN:9787531481416
- 出 版 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J222.7
- 页码:204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2
- 开本:8开
《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再现了近代《名人书画集》《当代名画大观》《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古今扇集大观》《近世一百名家画集》《原印古画集》系列等十几本中国和日本出版老昼集的原貌。画集中将散落在民间收藏机构和个人手中的古代名家名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展现,尤其是对高古时期“唐、宋、元”近代书画印刷品的再版呈现,可以让研究与继学者追根溯源,把脉分析,一窥上古至今传统中国画的风格演变与不同时期绘画发展的大体风貌。如其收录的1929年由日本束京美术学校编撰、日本大塚巧艺社印制的《唐宋元明名画大观》,集合了我国从唐至明的428件作品,这些作品图片来源于当时中日两国共同举办的一次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展上,所有作品一半来自中国藏家,一半来自日本藏家,书前由汪荣宝等人作序,今日再现其容,可谓十分难得;其收录的1920年由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名人书画集》,共集有明清字画300幅左右,这些作品此前大多很少有出版;其收录的1925年由我国碧梧山庄印刷,求古斋发行的《当代名画大观》,集合了我国清末民国画家所绘山水、花鸟、人物等画谱,当时谓之“当代”,现在已然成为“近代”,不仅让人感叹时间的流转,一切当下注定将成为过往,唯有艺术精神长留世间,成为永恒。
曾任中华民国特命全权公使的汪荣宝(1878-1933),于近代日本出版的中国《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序言中写道:“诚中国文艺之郅隆,翰墨之渊薮也,而风霜兵燹,剥蚀代有,缣捆所着,放失弘多,其残膏剩馥,散在天壤……”真实地描述出了现代出版业兴起前中国书画文物及其印刷品的留存状况。
出版行为承载着人类文明积累与传承的重要责任。受科举制度影响,我国古代图书出版与收藏主要服务和局限于宫廷、士大夫等上层社会,内容以“经、史、子、集”为主,与平民百姓关系不大。19世纪末,随着国门开放度加大,受西方工业化国家,包括邻邦日本经历“明治维新”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影响,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亦踏上了现代化进程,民营出版业也在其中,并实现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主要表现焉机器印刷取代了手工技术,图书内容以西学为主的现代及自然科学知识取代了“四书五经”,服务对象也趋于大众化。
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催动了文化艺术的繁荣,清末学者张呜珂(1829-1908)在其所着《寒松阁谈艺琐录》中写道:“白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焉生者,亦皆踽踽而来,侨居卖画……”在“技术革新与艺术繁荣”双重因素的作用下,20世纪初期我国画册‘艺术期刊等的出版逐步兴起。隔海相望的日本,因为相同的文化渊源,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尽热爱,涌现出日下部呜鹤、内藤湖南、长尾雨山、大村西崖等漠学研究专家,和上野理一、阿部房次郎、山本悌二郎、原田悟朗等中国古代名家字画收藏大家。日本以其更为先进的现代印刷技术,于201纪初亦印刷、出版、发行了诸多大型、系列中国昼集,从而让我国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流传保存下来的传统书画艺术珍品,也包括当时优秀书画家的作品,得以通过“现代印刷技术”,以其几近真容的面貌和数十、百倍的数量广泛地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如此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是在此之前“书画作品仅以文字记述与直观藏品真迹-为主的传播与传承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百余年后的今天,20世纪初期日本和我国印刷、出版的一些老画册,由于印刷数量较少(往往只有几十本、百多本,虽然也是印刷,但其技术与当下无法相提并论),而且当时使用的纸张,普遍选用西方造纸技术造出来的纸张,含酸度高,比较脆,长期翻动易于散碎,从而使得这些老画册表现出比我国明清时期的綫装书还要“脆弱“,加之历经天灾、战乱等的损毁,于是如今得以留存下来的其中善本便显得越发珍贵。
传统中国书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形式之一,抢救、保护和发掘幸存于海内外的20世纪初期出版的珍贵老画册,让这些珍贵的绘画资料能够更长久地驻留人间,需要有识之士的担当,更需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对宝贵民族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保护这些珍贵的老画册迫在眉睫,研究、发现、弘扬这些珍贵的古籍善本中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回到国内艺术高校任教前,我曾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旅居日本十六年,主要从事海外藏中国名家字画的鉴定、研究与文物回流,在这一过程中我于海外有幸接触到一些国内外早年出版的中国画册。学习、研究和开展专业领域工作的需要,我将它们尽我所能地逐一购买回国。那时候国内关注书画类古籍领域的人并不多,逮没有近些年来国内艺术品拍卖会上,动辄一本(套)老画册拍到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状况。私下窃喜的同时,我便更加小心谨慎地翻看,细心地珍藏与保护着它们,同时它们也在我的专业领域研究上给予我诸多的启迪。但是作为书籍如果不能服务于大众,便失去了它存在的重要意义,于是每当我的学生们查阅和翻拍这些老画册,开展理论研究,或服务于其艺术创作时,总能使我感到欣慰,这也成了学生们在校学习生活中一件非常幸福与奢侈的事情;同时每年国内大型艺术品拍卖会前,拍卖行负责人通过电话或者微信形式,求我为他们查找一件待拍卖字画早年是否有出版、着述时,也使我内心无比自豪。
传统中国画讲求文脉,无论是对其学习、创作,还是欣赏、鉴定与品评,都离不开对前人艺术作品的饱览。随着中国书画界对20世纪初期出版的老画册重视程度的增加,需求度的加大,我越发地觉得,如能让它们重新再版,作更广泛的传播,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是一件功在当下、惠及后人的事情,然而我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
不想辽宁美术出版社高瞻远瞩,先于我制订计划,开展了对重点老画册的搜集、扫描、整理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所收藏的这些中、日两国20世纪初期出版的老画册的无偿提供,恰好弥补和完善了他们先前掌握资料的不足,也促使了这套《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的尽早集成。
《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再现了近代《名人书画集》《当代名画大观》《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古今扇集大观》《近世一百名家画集》《原印古画集》系列等十几本中国和日本出版老昼集的原貌。画集中将散落在民间收藏机构和个人手中的古代名家名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展现,尤其是对高古时期“唐、宋、元”近代书画印刷品的再版呈现,可以让研究与继学者追根溯源,把脉分析,一窥上古至今传统中国画的风格演变与不同时期绘画发展的大体风貌。如其收录的1929年由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编撰、日本大塚巧艺社印制的《唐宋元明名画大观》,集合了我国从唐至明的428件作品,这些作品图片来源于当时中日两国共同举办的一次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画展上,所有作品一半来自中国藏家,一半来自日本藏家,书前由汪荣宝等人作序,今日再现其容,可谓十分难得;其收录的1920年由我国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名人书画集》,共集有明清字画300幅左右,这些作品此前大多很少有出版;其收录的1925年由我国碧梧山庄印刷,求古斋发行的《当代名画大观》,集合了我国清末民国画家所绘山水、花鸟、人物等画谱,当时谓之“当代”,现在已然成为“近代”,不仅让人感叹时间的流转,一切当下注定将成为过往,唯有艺术精神长留世间,成为永恒。
作为绘画创作学习、研究的参考书,《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的出版,可以开阔艺术家的视野,弥补前世艺术家留存作品资料的不足;作为名家书画鉴定品评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的出版,可以为鉴定者提供更多的考证角度与流传依据;作为史论研究者的研究对象,《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的出版,亦可以为诸多学者留下一个个值得进一步探讨、论证与商榷的立题。在此衷心祝愿《中国近代经典画册影印本》的发行取得圆满成功。
《当代名画大观1》
《当代名画大观2》
《当代名画大观3》
《当代名画大观4》
《当代名画大观5》
《当代名画大观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