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稿为蔡元培先生撰写,是一部参考西方伦理学关于修身的理论而系统总结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优秀教材,连年印刷,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本书对于指导国民修身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书用浅近文言文撰写,语言明畅而优美,不过书中有个别字句出于古代经史诸子、名家诗文,今日读者阅读有一定难度。此次出版,增入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先生的精心注释近万字,并采用新式标点,更便于今人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利用。
跟随 “北大之父”蔡元培先生学习修身之法——《修身教科书》全新加注出版
我国的修身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大家熟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层层提升的个人成长路径图。其中,修身是最重要的一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如此重要,如何修身呢?三国蜀诸葛亮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苏门六君子”之一,北宋陈师道有语“君子修身而天下平,修身非以致天下,而天下归之”。古代先贤多有论述。
清末民初,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经历重大转折。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个人素质是个人发展,更是国家复兴的关键,各类关于修身的教科书纷纷出版面世。据《清末民初修身思想研究》作者王小静老师的统计,这个时期出版了一百多种专门的修身教科书。
再观当下,百业兴盛,经济繁荣,可是社会道德、公民心理存在的问题十分严峻,而且现在的修身教育却非常缺乏,教育水平也良莠不齐,“导致学生步入社会后只能用数不清的失败与挫折来换取人际相处经验”(《清末民初修身思想研究》)。
可见,修身教育对当今个人、家庭、社会来说很是紧迫,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方便、快捷的修身教育呢?这需要一位最好的老师,我们已经给大家找到了。
蔡元培撰《中學修身教科書》是二十世紀前半期較爲通行的修身教材。誠如該書《例言》所説:“本書悉本我國古聖賢道德之原理,旁及東西倫理學大家之學説,斟酌取舍,以求適合於今日之社會。立説務期可行,行文務期明亮。”這是一部參考西方倫理學關於修身的理論而系統總結中國傳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優秀教材。該書寫成并出版於清光緒末年,名《中學堂用修身教科書》。辛亥革命後修訂再版,改名《中學修身教科書》,連年印刷,廣爲流傳。二〇一二年山東大學創辦尼山學堂國學班,依托於儒學高等研究院,余奉命分管學堂事務,制訂課程方案,延聘教師,招收學生。二〇一五年余以“修身”一科不可少,乃業餘爲尼山學堂講授之,所用教材即蔡元培《中學修身教科書》,大受諸生歡迎。二〇一九年,山大文學院新生亦有開設此課之議,於是與尼山學堂輪流講授。這部教材用淺近文言文撰寫,語言明暢而優美。仍有個别字句出於古代經史諸子、名家詩文,今日讀者驟不易曉,因隨文注釋,以便教學。去年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總編輯殷夢霞女士、編輯趙嫄女士建議出版,作爲其他學校教學參考。因重加整理,鄭重付梓。此書在今天更適用於大學本科,因此省去書名中的“中學”二字。本書注釋文字,原添於商務印書館舊版複印本左右餘幅、字裏行間,門生王君學成代爲迻録電腦并覆核出典。查考音義,則門生韓悦女史及校經處諸君隨時相助。商務印書館舊版僅爲圈句,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改爲通行新式標點,余爲審訂之。原書眉欄摘標要點,今仍其舊。均此説明。整理致誤,或不能免,尚乞讀者教正。
杜澤遜
二〇二〇年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