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直面当今社会深刻的道德危机,将伦理学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的阐释,鼓励道德主体的反思、批判和创新精神。这是本书的*大特色。本书对描述的、规范的和分析的伦理学进行了科学综合,汲取东方伦理学的精华,构建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力倡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诚实和个人自由等五条道德原则,为生命(医学)伦理、企业伦理、媒体伦理、环境伦理、性伦理等广泛的社会伦理问题提供了应对之道。
本书自面世四十余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持续增长的读者群。本书不仅为哲学与伦理学专业师生所喜爱,也广受非专业读者的欢迎。正如中国伦理学大家周辅成先生所言,本书体现的“知行合一”的为学为人之道,必将在广大中国读者当中引起灵魂深处的共鸣。
l 广受欢迎的伦理学权威教材 自1977年初版以来,四十余年历经十次修订,始终紧跟当今世界的前沿理论动向和案例研究
l 知行合一,高擎人道主义伦理学旗帜 通过综合描述的、规范的和分析的伦理学,作者致力于把伦理学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提倡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诚实和个人自由原则,重视知行合一的美德伦理学
l 贴近生活,为身陷道德困惑的人们指点迷津 以培养正义感和健全的公民人格为夙愿,以追求真善美为*高价值,本书致力于帮助每一个道德主体解决道德困惑,进而改善社会风气,推动全社会的道德化和公正化
l 博古通今,创造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共鸣 兼采古典与现代伦理学之精华,汲取儒家伦理的中庸、和谐与仁义合一的道德理论,并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视为美德伦理学的两大代表人物,为读者奉上了一堂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的道德伦理课
l 译文上乘,名家推介 伦理学大师周辅成老先生审阅推荐并数易其稿亲笔作序,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魏英敏、王海明等大力推介
审阅者序 听大师讲说生活哲理
本书作者雅克·P.蒂洛是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笃实忠厚、喜爱伦理学、关注社会道德风气的荣誉教授。本书反映了他的伦理学思想的深刻、高明之处。我们读他的书,就仿佛站在一位德学兼备的大师身旁,听他深入浅出地讲说生活的哲理。这极切合于人们学习或研究伦理学的目的和需要。
本书第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是,作者自1977年出版该书第1版之后,在近30年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对本书从形式到内容,不断地加以完善、充实,不断地修订再版,至2007年已出至第9版!它不但风靡美国,而且发行到其他许多国家,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伦理学入门教科书之一;在对西方伦理思想主要流派的评述方面,它也可称得上是持论公允并有独到见解的学术著作。
本书的第二个特色是,原书名在Ethics(伦理学)之下的Theory and Practice(理论与实践)几个字,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历史上的中外伦理学,有很多派别都不注意这一点,甚至故意使二者完全分离:讲理论可以完全不注意实践,或讲实践而不重视理论。还有的把二者视为两相反对的关系,恨不得把伦理学置于理性哲学之外。例如在英美等国曾经流行的分析哲学流派,其中有的就认为伦理学是讲情感意志的学问,其论点往往经不住数学或逻辑分析的考验,不应该被列入讲真理或逻辑论证的哲学范围之内。然而,时代在变化,新现象、新事物随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也大有变化;新名词、新理论在学术界,特别是伦理学领域,也有大变化。你可根据数学、逻辑讲新伦理学,我也可根据心理学另讲一套重实践的新伦理学。前者以罗素为代表,后者有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伦理学思潮,以心理学为基础,重意志与行为结果。凡行为结果好的就是善,结果不好的就是恶,不用管其动机如何。然而,前几十年在西方甚为流行的这两大流派,现在似乎已经过时了、陈旧了。现在流行的是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之分,但仔细分析起来,其中心仍不外乎或重理论、或重实践,即中国古人所谓知行问题的旧问题、新论述。
本书作者明确宣称:“我本人主张:要综合描述的规范伦理学和分析伦理学,同时要着重强调把伦理学运用于人类社会。”这很类似于中国哲学史和伦理学史上经常强调的“知行合一”论,也切合于我们自1978年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来所兴起的新伦理学浪潮。我相信,这本译著对新浪潮的推进和扩大,必定大有帮助。
同时,我还要特别指出本书的第三个特色:作者力倡当今伦理学要注重人道主义和个人的价值与权利。一个国家或社会若不尊重个人,这个国家或社会也不会令人尊重。作者很重视个人或人性或人道主义问题,特将自己的伦理学体系命名为“人道主义伦理学”。他认为,凡是要讲道德或伦理学,就必定要遵守五条原则:一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的原则,二是重视行为善良的原则,三是重视公平正义的原则,四是重视诚实而又肯说实话(说真话)的原则,五是重视个人自由的原则。这样,人们相处往来,就可感到其乐融融了。这正是人类道德的具体实现,也是知行合一道德论的实践效果。这也很像中国孔夫子、孟夫子所讲的仁义道德之学,所以作者在这个版本中特别用整整一大节介绍中国儒家或孔子的重中庸、和谐、仁义合一的道德理论,并以中国的孔子和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作为“德行”伦理学(virtue ethics)的两大代表人物。作者力图融合东西方文化精神的做法,是值得一提的好现象。
本书主要译者北京大学的程立显教授,致力于伦理学和社会公正研究将近30年,也是一位言传身教并重、诚诚恳恳的学者,一心想使学生逐渐培养起正义感和公民人格,进而改善社会道德风气,推动和带动全社会的道德化和公正化。他20多年前主持翻译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第2版,如今又主持翻译出第9版来,将流畅易读的2007年最新版本的伦理学英文教科书奉献给中文读者。照当前情况看来,我们即使花费国家几十万乃至数百上千万的课题研究经费,也未必写得出这样有价值、高水平的著作。对于目前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界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成就。我希望本书对中国的学术界,特别是伦理学界的研究者和学生,能起一点真实有益的作用,尽管对书中的某些见解,我们也不能举手赞成。
试回忆我们国家的历史,伦理学或道德哲学(有人还称之为人生哲学)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学术的研究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谓真、善、美,所谓科学、哲学、道德、艺术,都是整个人生的依托和目标。这是古今中外毫无例外的事。我希望为发展我国的伦理学而努力的同仁们,真正以西方的优秀研究成果为借鉴,更加努力前进,让中国的伦理学,最终赶上和达到全球的领先地位!
周辅成
北大朗润园
2008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