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可说是收藏的境界。思念所爱,受尽熬煎,得见所爱,如痴如醉,一朝拥有,忘乎所以,与奇石同样值得珍重的,是那一腔真情。收藏固是物质的占有,但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拥有珍品秘不示人的守财奴,永远成不了精神贵族。金陵石痴的另一个共同点,便是不以占有奇石为满足,而乐意与同好交流,与大家共享。
在《金陵石痴录》里,他们与读者分享的,不仅有藏品的美不胜收,还有爱石之情怀,觅石之途径,选石之诀窍,品石之趣味。奇石丰满了他们的人生,升华了他们的境界,无论玩不玩石头的人,读他们的现身说法,相信都会有所启迪。
他们爱石成痴,从南京本地的雨花石、栖霞石,到安徽的灵璧石、长江的三峡石、广西的水冲石、内蒙的戈壁石、新疆的风砺石……哪里有奇石,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不满足于拥有奇石的今生,而且要了解奇石的前世,有人致力于探求种种奇石的形成原因,有人悉心整理古今藏石赏石文献。有的人为藏石留影造像,歌之咏之,不遗余力;有的人归纳观赏石的审美规律,从传统的具象之美到现代的抽象之美,让更多的人领悟鉴赏之道;有的人尝试将观赏石组合搭配,模移再造,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创意产品,力求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社会需求。
石,是人类最早掌握的劳动工具。而至迟在新石器时期,非使用功能的观赏石已经为先民所认识。数千年来,人们从色、质、形、纹等不同角度选择美石、奇石,品鉴收藏,留下诸多佳话。
改革开放以来,观赏石由文人画士的雅玩,生发为寻常百姓的爱好。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观赏石的天成幻出,陶醉于观赏石的莫测奇趣,在古都南京,渐形成一个淘石、藏石、品石、论石的群体。其中的佼佼者,组协会,办展览,编图册,赋诗文,摄影视,开讲座,建石馆,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展示石之奇、巧、趣、韵。
当我们翻阅画册、流连展厅,惊艳于观赏石的千变万化、无奇不有之际,可能不会想到,每一枚美石,都须从不可胜数的砾石中精挑细选;可能不会想到,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曾发生怎样感人至深甚而不可思议的故事:可能更不会去想,奉呈如许珍异藏品供大家欣赏的,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我们在尽情享受美的愉悦时,常常忽略了隐身于其后的奉献者。然而,正是他们,寻觅,不辞艰辛;发现,独具慧眼;购藏,不惜代价;命名,画龙点睛,把南京的赏石文化推向高峰,使南京成为中国赏石文化的重镇?
现在,终于有一本书,将南京的爱石人群体推到了台前,让我们可以见识他们的庐山真面。这六十几位收藏家.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家庭境况不同,喜爱的石种不同……他们在收藏之外,多有自己的事业,不乏学有所长、卓有成就者。但是有一天,他们遭逢了观赏石,人生道路由此转折,藏石、品石,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石不能言最可人。”有的人和美石缠绵了半个世纪,耄耋之年依然兴致不减;有的人正当青春年华,却已一见钟情,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
作者称他们为“金陵石痴”。确实,身在金陵,爱石成痴,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
痴,可说是收藏的最高境界。思念所爱,受尽熬煎,得见所爱,如痴如醉,一朝拥有,忘乎所以,与奇石同样值得珍重的,是那一腔真情。收藏固是物质的占有,但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拥有珍品秘不示人的守财奴,永远成不了精神贵族。金陵石痴的另一个共同点,便是不以占有奇石为满足,而乐意与同好交流,与大家共享。在这本书里,他们与读者分享的,不仅有藏品的美不胜收,还有爱石之情怀,觅石之途径,选石之诀窍,品石之趣味。奇石丰满了他们的人生,升华了他们的境界,无论玩不玩石头的人,读他们的现身说法,相信都会有所启迪。
他们爱石成痴,从南京本地的雨花石、栖霞石,到安徽的灵璧石、长江的三峡石、广西的水冲石、内蒙的戈壁石、新疆的风砺石……哪里有奇石,哪里就会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不满足于拥有奇石的今生,而且要了解奇石的前世,有人致力于探求种种奇石的形成原因,有人悉心整理古今藏石赏石文献。有的人为藏石留影造像,歌之咏之,不遗余力;有的人归纳观赏石的审美规律,从传统的具象之美到现代的抽象之美,让更多的人领悟鉴赏之道;有的人尝试将观赏石组合搭配,模移再造,衍生出形形色色的创意产品,力求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更多喜闻乐见的形式满足社会需求。
王增陵,1948年生,1966年毕业于南京十中(金陵中学)高中部。1968-1978年,在洪泽湖畔插队,当过生产队长。198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夜大)。1964年,以首位成绩考入南京日报社,历任记者、编辑、部门主任。
发表新闻作品十多万字,其中多篇作品获中国好新闻奖、江苏省新闻奖及南京市好新闻奖;多次被评为南京市及江苏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出版作品有《奇石雅记》《人生处处有风景一王增陵随笔集》。
平生所好,交奇友,读奇书,赏奇石。自号梦石草堂主人(网名梦石),家藏奇石三千余方,曾主编过赏石刊物《石头城》。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理事、江苏省赏石协会副秘书长、南京盆景赏石协会副会长、南京金陵商会秘书长。
《金陵石痴录》序——薛冰
《金陵石痴录》缘起——王增陵
芳名雨花女”——记王邵萍
金陵玩石人——记征争
标新二月花——记王建平
亲情伴石行——记柏贵宝
评家的视角——记陈洪锦
归侨雨花梦——记陈伟雄
教授的石缘——记陈育如
池澄知石美——记池澄
乐在石中求——记戴康乐
会长的魄力——记戴宗宝
卖房建石馆——记狄晓明
痴石亦痴书——记丁凤龙
贫穷的富翁——记高向耘
情系大理石——记何前山
玩家是工匠——记胡汉玉
功在不言中——记黄光玉
四代缀石记——记贾平
总编的妙悟——记姜平章
供石也出彩——记蒋金山
奶山捡石人——记金守成
石头是镜子——记乐华川
外来的财神——记李玉清
传承更创新——记李昱宁
玩石最益人——记刘捷
石坛一支笔——记刘水
恋石五十年——记陆志强
石文化推手——记骆嘉刚
要带大家玩——记吕晓红
挑剔的眼光——记倪传明
乔姐的足球——记乔秀兰
台商邱先生——记邱信明
大师亦痴石——记芮新华
专注抽象美——记石泉
甘做铺路石——记史凤琴
孙克的追求——记孙克
诗人的眼光——记孙友田
野性的汤达——记汤达
棠城一只虎——记唐志虎
趣人王家干——记王家干
石农王立兵——记王立兵
阿洲的故事——记王如洲
才子王晓钟——记王晓钟
品石观演化——记王永豪
雕件的价值——记王玉山
名医的雅趣——记夏光亚
具象蕴大美——记谢庭泽
文明的执着——记许文明
夫妻俩石迷——记杨启顺徐立梅
石上观生命——记杨文宁
越洋播雨花——记姚大奎
偏爱奇巧石——记叶浩
石上忆明珠——记忆明珠
江苏钟南山——记殷凯生
画家的三恋——记尹石
一颗平常心——记张金萍
钟情观赏玉——记张曙生
再苦心也甜——记张桐和
敢为天下先——记张宪忠
亚夫的情怀——记张亚夫
传承待后生——记张镇冰
校园开雨花——记张志川
石中禅味深——记郑沪宁
读石观大干——记周德麟
诗情伴石飞——记朱旗
组石放光彩——记朱言荣
名导的创意——记徐铮
我亦一石痴——自言自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