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走进现代化,是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如何实现?作者认为离不开三个“现代化”,即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投入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与办学制度的现代化。宏大的目标最终要落实到方方面面,而这条实践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障碍。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教育问题,涉及我们对于“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回答。
本书是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先生的教育评论集,也是他对“什么是好的教育”的回答。秉承其一贯的风格,本书关注教育热点与现实,从基础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围绕作者对于“好的教育”的理解,深入解读、分析,并提出切实的建议。本书观点鲜明、表达简练、文笔流畅,对于关心中国教育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能带来许多启发的书。
前言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如何实现?
前言二 对话马云: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对我国发展乡村教育的启示
基础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理念
重视基础教育,不要搞错了方向
取消艺体特长生加分,怎样让所有学生都重视艺体教育?
重视劳动教育,不能再纸上谈兵
灌输教育、功利教育,是我国学生创造性教育的两大障碍
规则教育是最重要的德育
发展教育,不能再用“金字塔”结构、等级思维
人脸识别技术用于监控学生表情是反教育
“在家上学”不能一禁了之
疫情防控与教育生态建设
基础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投入
监管和市场双重失灵的学前教育困局
全面鼓励生育,应发展0—3岁普惠托育服务
全面建立生均拨款制度,须强化省级财政统筹
拿解决4%的决心解决教师待遇问题
解决我国教师待遇问题,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应探索实施年薪制
由“化缘校长”反思教育投入保障与教育慈善机制
基础教育现代化——基础教育制度
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学前教育尽快立法
理性评估多校划片政策的效用
“公”“民”同招新时代,民办教育的定位和功能面临新的调整
超前教学下移到幼儿,亟须立法禁止超前教育
实施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如何创新对营利性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
“高考移民”、代培模式、异地高考与高考改革
浙沪新高考改革试出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3+1+2”高考改革方案评析
从自主招生到“强基计划”,自主招生改革的“自我教育”
高考报名人数重回千万级,完善分类高考才能“分流”
高考制度与大学人才培养为何陷入彼此制约的困境
高考延期一个月,重视教育过程公平的一次重要实践
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理念
提高大学培养质量,要避免“应景式”从严
“考研热”折射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学历社会”问题
北大、清华位列亚洲前三,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取消本科招生,如何避免学历高消费?
从百篇论文撤稿看中国学术生态
反思清华大学招收国际生实行申请—审核制引发的争议
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大热,要避免盲目追逐热门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不能再有“精英教育情结”
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投入
从“双一流”入围名单看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平和效率
高等教育拨款不能还青睐“富豪学校”
高校要重视财政拨款之外的“其他收入”
美国高校会堵住捐赠招生的“后门”吗?
高校青年教师年薪30万有可能吗?
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兼职兼薪怎样做到“适度”?
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制度
落实“新时代高教40条”,如何强化质量评价保障机制?
西湖大学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制度改革值得关注
如何让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提升职业院校办学质量?
去利益化,才能让院士评审回归学术本位
以取消二级学院行政级别,推进提高大学的现代治理能力
乡村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理念
分数公平对农村学生真公平吗?
高考“网红”与贫困生的命运
该从“浑水煮面”事件中读懂什么?
实行教育精准扶贫,需要改变传统的“锦标主义”教育政绩观
绝不能把“教育移民”作为农村教育战略
乡村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投入
乡村教育的问题不是小规模与寄宿制之争,而是要踏实办好每一所学校
在线教育改变不了乡村教育与学生的命运
发展乡村教育须告别单一升学模式
突破城困与乡怨,可把更多大学办在县上
乡村小规模学校命运让人忧
精准帮扶返乡农民工子女,关键在于精准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素质
精准帮助留守儿童大有可为
不能只要求乡村教师“坚守”,乡村教师需要体面的收入与尊严
农村特岗教师半年发一次工资,为何中央保障的工资部分不直接打到教师账上?
不要再用凄苦反衬乡村教师的伟大
“乡村教师收入倍增”切实可行
乡村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制度
体制外的修补,难以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问题
保障乡村教学点须调整乡村教育统筹机制
“银龄讲学计划”是建设乡村教师队伍的补充计划
发展乡村教育,需政府主导并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的最宝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