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苑拾珍”系列,书法精品补遗。在目前社内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选民国时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无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和范本,这些作品原迹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为读者提供临摹观赏佳本。《黄道周书孝经赞义》为其一种。黄道周(1585 -1646 ),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黄道周写过多种版本的《孝经》,其中一版为在每章之后加带赞语的《孝经》,称为《孝经赞义》。此册墨迹原藏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二十七”卷。这一小楷作品写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九月,是黄氏晚年力作,后流出清宫。本编以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天津印本略作放大影印,以广流传。
黄道周(一五八五—一六四六),字玄度等,号石斋、漳海石人等,漳浦铜山(今福建东山铜陵)人。晚明著名政治家、儒学家和书法家。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大学士等,因抗清失败被俘殉国,传入《明史》。有《易象正义》《孝经集传》《黄漳浦集》《黄道周集》等著作行世。
黄道周幼年家贫,自学成才,通过科举跻身朝臣,“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严冷方刚,不谐流俗”(《明史》)。他虽视“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 ,但以书法闻名于世。其行草书激荡任性,与张瑞图、王铎和倪元璐并称晚明“行草四大家”。他的小楷劲健古拙,直逼钟繇和王羲之。其书质朴浑厚,以博学大儒的视野将艺术和品行结合,是继颜真卿之后又一位书如其人的典范,为后人所敬仰。
在甜白书风盛行的明代书坛中,黄道周的小楷尤为特别。他的小楷推崇含有隶书意味的早期楷书写法,更多取法钟繇。他认为,传为吴象的《急就章》中的楷书是楷书准则。以此为标准,真楷中只有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可学,其他不足为法。故而黄道周的小楷笔法朴拙含蕴,结体方扁奇崛,章法字密行疏,整体呈现不随时流的古意,代表作便是《孝经》。
《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代表著作。共十八章,集中阐发以孝为本的儒家伦理思想,语言浅白,传习广大,影响深远。黄道周一生信奉孔孟之道,不但撰有《孝经集传》等著作,尤好以小楷书写《孝经》。据记载,他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因言获罪,身陷囹圄期间,曾手书《孝经》一百二十本。这一所谓白云库(刑部监狱)本《孝经》至今尚存数册,为世所宝。
除此之外,黄道周还书写过另一种《孝经》,即在每章之后加带赞语,称为《孝经赞义》。此册墨迹原藏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二十七卷)。据此条记录,原帖题为《明黄道周书孝经赞义》。“首幅标题:《孝经赞义》”,尾款“辛巳九月,道周再志。”“钤印三,‘严斋’‘黄道周’‘印石道人’”。另钤有“鉴藏宝玺”(五玺全)和“宝笈三编”。
此作清末时流出清宫。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天津教育机构将《明黄道周书孝经赞义》作为《黄石斋先生夫妻手书孝经》一书的一部分印行于世,分发中小学校。这是此帖最后的影像记录,此后佚失。因体例故,此次重新编印出版,略作放大,以广流传,尚希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