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研究》从经典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评述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经典二元经济转型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封闭条件下和开放条件下二元经济转型中的比较优势演变模型;考察了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的演变特点,在对上述一般模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模型,并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进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通过借鉴不同类型国家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推进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和比较优势提升的思考和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启动了二元经济转型进程,逐步放松了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向对外贸易发展较快的地区流动。我国劳动力资源充裕的比较优势对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此外,劳动力成本价格低廉为我国工业化初级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规模不断扩大的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和所得收入城乡流动也成为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改善农村生活和生产条件的重要手段。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农业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为有限供给,劳动力成本出现了普遍的、明显的上涨,导致以往粗放的、低水平的、劳动力密集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持续。大量农村劳动力乡城转移还引发了城市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压力和日益严峻的城市就业压力、农村地区普遍的空巢家庭和老弱妇孺留守的“空心村”现象,以及大量土地撂荒。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失灵等矛盾相继出现,我国的二元经济转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
与劳动力无限供给转变为劳动力供给短缺形成对比的是,我国资本积累速度和科技进步速度持续快速上升。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从改革开放之初1981年的96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4567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9.2%。①外汇储备在1978年末的规模仅为1.67亿美元,居世界第38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稳步增加,2018年末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②在科技领域,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参与程度不断提升,国内外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逐年快速提升,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排名在2017年提升到第2位。①科学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规模增长明显,2018年全国投入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19677.9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其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9%,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平均2.37%的水平。②在我国规模巨大的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还伴随着日益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这些都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牵引力。此外,巨大的人口总量和市场规模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发展驱动力。2017年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5%,已接近世界创新国家的第一集团。③
上述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禀赋格局发生的巨变,既是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出现的必然转变,也在悄然改变着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格局。对我国而言,一方面,二元经济转型尚未彻底完成,仍存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另一方面,资本和技术要素的积累,已经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开始了升级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份额不断降低,而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份额正在不断上升。如何在继续推进和完成二元经济转型中顺利实现比较优势的升级转型,就是这本著作的考虑之义。
本书从经典二元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评述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经典二元经济转型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封闭条件下和开放条件下二元经济转型中的比较优势演变模型;考察了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的演变特点,在对上述一般模式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的比较优势演变模型,并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进进行了经验实证分析;通过借鉴不同类型国家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推进我国二元经济转型和比较优势提升的思考和建议。
无论是我国的二元经济转型,还是比较优势的升级,都是政府、学界和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涉及的问题众多,对任何一个问题的过度注重都往往会让研究偏离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要小心翼翼地牢牢抓住研究的主线。以这种严谨慎重的态度,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型进程中的比较优势演变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取的,研究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十分有意义的。这就像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
吴亮,博士,副教授,IEEE会员。 2007年、2010年和2013年,在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别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以联合培养博士生身份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交流学习。2013年9月至今就职于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讲师、副教授。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发课题,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五节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二元经济转型的一般理论与模型述评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评述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理论综述
第三章 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理论模型
第一节 封闭条件下的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模型
第二节 开放经济条件下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模型
第三节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特点
第四节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模型
第四章 中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的形成与演变
第一节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特点
第二节 刘易斯转折点的判断
第三节 对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 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发达国家二元经济转型与比较优势演变
第二节 韩国的二元经济转型与比较优势演变
第三节 典型国家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第四节 拉美国家二元经济转型阻滞及其教训
第六章 促进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演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我国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提升的难点
第二节 实现二元经济转型中比较优势升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