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国》丛书的编著者们认为“中国本土哲学与文化形态中的概念、文字和词语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结晶体’”。这是一个含义很深邃、又很形象的比喻。这就意味着《汉字中国》将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探索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发掘、展现中华文化与其哲学的精神、品质、性格的独特性,消解中国哲学与文化之双足只穿西方哲学之鞋履所带来的误解、困惑与尴尬。反过来看,通过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又可以明了并深化对这些汉字形音义的来龙去脉、衍生变异以及遗存、渗透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基因的认识。或许这也是本套丛书冠以《汉字中国》之名的用意所在吧。
《汉字中国》丛书即将付梓,主编曾振宇教授嘱我在书耑写几句话。我认为“汉字中国”是个好题,丛书的出版是件好事,摆到读者面前的是一套好书,振宇教授美意岂能却之?遂谨献鄙意如下。
首先我想说,这是一套什么样的丛书。显然,它不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学术丛书,而是在文字研究基础上通俗地讲述中国自有的文化哲学体系中一批重要概念的著作,是一套把汉字与它所承载的哲学概念如何紧密地融合起来这一独特的现象呈现出来的创新之作。
丛书的编著者们认为“中国本土哲学与文化形态中的概念、文字和词语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结晶体’”。这是一个含义很深邃、又很形象的比喻。这就意味着《汉字中国》将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概念进行深入解读,探索其内涵和外延,从而发掘、展现中华文化与其哲学的精神、品质、性格的独特性,消解中国哲学与文化之双足只穿西方哲学之鞋履所带来的误解、困惑与尴尬。反过来看,通过对中国哲学与文化的认知和体验,又可以明了并深化对这些汉字形音义的来龙去脉、衍生变异以及遗存、渗透在现代汉语词汇中的文化基因的认识。或许这也是本套丛书冠以《汉字中国》之名的用意所在吧。
诚然,《汉字中国》所分析、论列的,大多是日常所用的字词,有些即使是“专门”词语,也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习见;但是,由于种种历史的、社会的原因,今人也常常与这些字词的深意若即若离。而如果忽略了汉字在数千年传承、延绵、孳乳、变异过程中沉淀于后世语言形式里的传统文化意义,就会冷淡了中华文化的特性,很可能语言/概念发生“漂移”现象,不得已时只好乞灵于异质文化,从而难以形成阐述中华文化的中国话语体系。
“结晶体”这样一个形象而很有意趣的比况,更会引发读者的遐想:在这个“结晶体”里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微观世界,中国文化的种种现象和思想都在有序地存在着、排列着。由此可以想见,《汉字中国》的筹划、酝酿、研究,用心良苦矣!我不由得又想到,《汉字中国》的影响所及,可能并不仅限于人文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即使在构建科学技术伦理、自然语言处理、人机对话、中外语言互译,乃至人工智能等领域,似乎也可以参考一下吧。
傅礼白,山东齐河人,生于1956年,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有《宋代枢密院的失势与军事决策权的转移》《宋朝的章奏制度与政治决策》《中华伦理范畴:信》等论著出版。
曾振宇,全国著名儒学专家,山东省儒学研究领域“泰山学者”。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副院长,山东大学曾子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中国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访问学者。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儒联宣传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曾子研究会会长、曾子研究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董伸舒学会副会长、中国墨子学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方向:孔孟荀先秦儒学、老子与庄子哲学、董仲舒与汉代思想、宋明理学、观念史。迄今已在《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思想世界的概念系统》《陈淳评传》《春秋繁露新注》《四书新注》《孝经今注今译》《二十世纪儒家伦理研究》等十五部,合著十一部,主编学术研究丛书五种。
第一章 信的字源与语义
一、信字的创造
二、“信”字的本义与引申义
三、信观念的源起
四、盟誓与胥命
第二章 “信”的早期思想与实践
一、《易经》中的信思想
二、春秋盟誓之诚信问题
三、春秋时期民事交往中的诚信原则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信范畴
一、孔子的“信”学说
二、孟子说信
三、荀子论“信”
第四章 法家的“信”范畴
一、商鞅之“驱民在诚信”
二、韩非子的法律信用观
第五章 道、墨、兵、杂诸家之“信”
一、先秦道家的“信”思想
二、《墨子》的“信”思想
三、先秦兵家的“信”思想
四、《吕氏春秋》中的“信”思想
第六章 董仲舒的五常之“信”
一、“五常”说与“信”地位的提升
二、天命转移论中隐含的政治信托思想
三、渗透于政体设计中的“信”
第七章 家法族规中的“信”
一、立心以忠信
二、蒙养以“信”
三、交易之信
……
第八章 商贾之信
第九章 明符所以为信
第十章 婚恋之信
第十一章 一纸来信托飞鸿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