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写作教程·议论文》是求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写作子系列中的英语议论文写作教程。
《英语写作教程·议论文》从议论文写作和修辞理论出发,结合大量的议论文案例,对议论文写作过程提供了循序渐进、详尽而实用的指导。
《英语写作教程·议论文》充分考虑了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写作教师的教学需求,非常适合英语议论文写作课程和高级英语写作课程。
《英语写作教程·议论文》共12章,分为四部分。首部分侧重于议论文要素的理论概述,包括语境、论点、受众、逻辑诉求、可信度诉求和情感诉求等;第二部分指导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挖掘和表达论点、对受众分析和定位、支撑论点和反驳论点等;第三部分引导学生如何构建六种不同类型的议论文,包括因果型议论文、评价型议论文和提议型议论文等;第四部分介绍了如何利用文献进行论证的方法,提供了撰写开头和结论的实例以及段落写作、修订、校对和反馈的具体策略。为方便教学,每章内容后提供了阅读分析和写作训练,附录部分提供了教学大纲和议论文作业评分表。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呈现快速扩展的趋势。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过渡到内涵式发展后,“质量”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由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要求狠抓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厘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念、社会需求,制订本科教学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质量保障与评估机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我国英语专业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英语专业的学科地位也随之大大提升,其规模目前发展得十分庞大。英语专业虽然经历了一个“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历程,但规模化发展带来的培养质量下滑、专业建设和人才需求出现矛盾、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挑战等严峻的现实表明,英语专业的教育、教学与育人又到了一个不得不改的关键时刻。
《纲要》在强调狠抓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提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人才的战略方针。基于这样的战略需求,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提出了人才“多元培养,分类卓越”的理念。基于这样的理念,即将颁布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专业本科的现有课程设置提出新的改革思路: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五个部分;逐步压缩英语技能课程,用“内容依托式”课程替代传统的英语技能课程,系统建设语言学、文学、文化、国别研究等方面的专业课程。
自2001年开始,在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成立了由华中、华南、西南和西北以及东北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教学一线教师组成的《求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编写组,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将社会的需求与培养外语人才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注重英语作为一个专业的学科系统性和科学性,注重英语教学和习得的方法与规律,培养学生能力和育人并举,突出特色和系列教材的内在逻辑关系,反映了当时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并具有前瞻性,建立了与英语专业课程配套的新教材体系。《求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经历了10余年教学实践的锤炼,通过不断的修订来契合教学的发展变化,在教材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学生基本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三方面上有所突破。通过这套系列教材的开发建设工作,我们一直在探讨新的教学理念、模式,探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子。今天,我们以《国标》为依据,回顾我们过去10多年在教学改革上所做的努力,我们欣慰地看到我们的方向是契合英语专业学科定位和发展的。随着《国标》指导思想的明确,为了适应英语专业学科课程设置的进一步调整,我们对《求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系列教材》进行了最新一轮的建设工作。
Chapter 1 Understanding Arguments
Chapter 2 Analyzing Armunents
Chapter 3 Developing Arguments
Chapter 4 Supporting Arguments
Chapter 5 Addressing Counterarguments
Chapter 6 Writing CausM Arguments
Chapter 7 Writing Definitional,Categoricil and Resemblance Arguments
Chapter 8 Writing Evaluation Arguments
Chapter 9 Writing Proposal Armunents
Chapter 10 Writing Research-Based Arguments
Chapter 11 The Writing Process
Chapter 12 Language and Sttyle in Arguments
Appendix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