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是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围绕“阅读”核心体系,区别“教读”课文而设计的,是初中语文教材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我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语文实践的终极目标,体现着语文的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本书以义务教育教科书(2016年版)八年级语文的自读课文为例,16篇文章分设为四个板块——传记类、游记类、科普类、散文类,其中散文类根据年代分为古代和现代部分,每个板块又由以下4个部分构成,试题由易到难,提升阅读水平。?1.文本解要:主要说清楚课文在教材中作用以及课文是如何体现语文核心素养的。?2.预习路径:主要老师为教学而提供给学生学习的策略。?3.学法指津:主要是教给大家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方法,是该书最大的亮点,让高深莫测的语文核心素养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里走出来,站队点卯,等待检阅,一看便懂;列举了背景助读法、语言品味法、结构分析法、线索梳理法、形象塑造法、意境营造法、技巧使用法、深度挖掘法、比较分析法、知识勾连法、任务驱动法等方法,希望有举一反三的作用。?4.拓展致用:主要推荐课后读物以及如何针对中考进行呈递性的训练。其中“牛刀小试、独创天涯、兼职中考”是一组围绕学法指津设计的训练题,观点鲜明准确、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思维连贯,结构层次分明。试题由易到难,提升阅读水平。?本书能够将教师的“教读”内化为自己的“课外阅读”的方法,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提升学习水平。
第一章 传记类文章学法指津
第一节 《列夫-托尔斯泰》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二节 《美丽的颜色》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三节 《周亚夫军细柳》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二章 游记类文章学法指津
第一节 《与朱元思书》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二节 《登勃朗峰》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三节 《一滴水经过丽江》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三章 科普类文章学法指津
第一节 《蝉》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二节 《梦回繁华》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三节 《大雁归来》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四节 《时间的脚印》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四章 散文类(古代)文章学法指津
第一节 《核舟记》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二节 《马说》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五章 散文类(现代)文章学法指津
第一节 《散文两篇》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二节 《昆明的雨》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三节 《安塞腰鼓》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第四节 《灯笼》及类文的学法指津
参考答案
第一章 传记类文章学法指津
第二章 游记类文章学法指津
第三章 科普类文章学法指津
第四章 散文类(古代)文章学法指津
第五章 散文类(现代)文章学法指津
《自读课文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法点拨 八年级》:
(一)文本指要
《登勃朗峰》是统编教材(2017年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本文所在单元的文章要求学习游记的写法与语言风格的多样化,借鉴名家笔法学写游记。该文既写游览之景的精彩,也写所遇奇人的精妙,写景绘人相映成趣,语言幽默,感慨自生,文质兼美,是写作的范例。
(二)素养导航
7.语言建构与运用
马克·吐温的语言既清通易读,又流畅洒脱,却没落入庸俗陈套,他擅长把口语和文学味语言强有力地融在一起。本文写景状物极其生动,有新意。略写时,稍用修辞就准确突出了景物的特点;详写时,形象性强而笔法灵动,让人目不暇接。文中常用新奇的、极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描绘雄壮、奇伟、变幻多姿的山中所见之景,如“肥皂泡”,喻体奇特。文中多角度绘景,大量短句的使用,让语言极富有美感。如“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节奏整齐,音律和谐,又极富文学意味。写人记事的语言极富有生活情趣,“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让他在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语言幽默诙谐,细细品味,趣味横生。如文中作者有意将“车王”说的法语直接译为英语,读来滑稽有趣。再如描写“车王”和“勃朗队长”的语言,破折号的大量使用,凸现出人物语言的颠倒重复、不合逻辑。另外,极度夸张的讽刺艺术和饱含哲理意味的幽默渗透其间,细品则耐人寻味。
我们要学习马克·吐温的写作方法,写景形象而传神,写人写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借鉴他语言独有的幽默风格。
2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此文中,马克·吐温先以散文笔法描绘山中奇景,引出后文无限感慨;后以小说笔法叙述奇人奇事,极富有传奇色彩,前后相辅相成,妙趣横生。马克·吐温为了真实记录这次传奇般的乘车经历,前半部分对风景的描绘运用的是书面语言,乘车部分没有采用微型小说的写法,用的是生活化的语言,这在游记中是非常少见的。在写奇人奇事部分,作者构思最为奇妙。他先从事件开始就设置悬念,可悬念并没有随着颠簸、危险的行程在笔下解开,反而再次设疑,即使在揭晓谜底之前,也再加延宕,插入“勃朗队长”的半醒半醉的话,让人担心,直至最后,作者将两重悬念一起揭晓,使得情节起伏跌宕,读来引人人胜。
品读《登勃朗峰》,它妙趣横生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可以唤起我们“穷根就底”的阅读欲望,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我们的阅读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
马克·吐温曾说游记的写实性体现在“野游纪实”,只是在于“老老实实写的”。可在《登勃朗峰》中,作者却完美地实现了写实与文学相结合,突显了“美”“妙”“趣”“奇”的特点。山中奇景美妙且富有情趣,如嶙峋的怪石、变幻的光影等;山中极富传奇色彩的趣闻逸事,如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等,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勃朗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加上作者将散文与小说笔法结合运用,一篇“奇文”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登勃朗峰》实现了写实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这篇游记自由的写法,轻松的文笔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乐趣,还能够给我们带来美妙、奇特的审美感受。学习本文时,我们要细细地品味,通过文字接触马克·吐温,了解这种游记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
《登勃朗峰》通过对奇景的描绘和奇人奇事的叙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游记带来的乐趣,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人性以及社会现实,也看到了马克·吐温作品的特点——自由不羁、无拘无束。他个性坦率、乐观、积极,生活态度自由,他批评生活中过于文明、过于优雅的东西,而赞同富有活力、简单自由的生活,哪怕有时是粗憨、荒唐、缺少节制的。这篇文章其实也透露出美国式的好奇心和幽默感,体现出一种随性豪放的人生姿态,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慢慢地感受美国文化。
学习《登勃朗峰》,了解外国作家的游记中所体现的所至、所见、所感,感受奇妙的联想和奇特的经历,透过作品领略异国文化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