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包括“一带一路”新文化教育交流的战略背景与中华民族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教育交流回顾,新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几十个国家新文化教育交流的状况,我国新世纪教育交流与国际合作政策与留学情况与特点,我国在跨区域合作组织、国家群体及会议中的交流与成果,“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近七年文化教育交流成就,以及“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交流今后的展望等七个部分。
序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所提出的深刻影响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新世界观,更是承贯古今、连接中外、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爱好世界和平和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
复兴古丝绸之路、和平发展新丝绸之路离不开文化的润养积淀,同时也为文化的创新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无数的可能。这套由10本专著组成的“‘一带一路’与文化发展研究体系列丛书”正是在这一个重要历史进程中,首次全面论述“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议题的系列成果,凝结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多位学者专家的思想智慧,体现出作为高端文化智库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多年不懈的学术积累和实践检验。从2015年6月受当时文化部委托规划编制《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到2019年12月承担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的重要论述研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始终与时俱进地把握“一带一路”内涵,力求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的互通共融。
“一带一路”作为连接欧亚各重要文明历史的中心线路,沿线文化资源极具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首要任务是如何选择重点领域和规划发展方式。作为首部“一带一路”(国内段)沿线特色文化产业资源梳理分析和总结的专著,《“一带一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从国际合作、区域协同发展的角度探索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模式和机制。《“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文创产业园区建设路径研究》以境外文化产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尝试解决境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优劣条件、运营机制、文化折扣、产业合作、发展障碍、政策红利和文化习惯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和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各国文化交流合作潜藏的资源富矿,也为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发展跨越国界与传统,打通文化疆域“新丝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研究》从影视产业全产业链的角度,深入探讨如何抓住“一带一路”提供的战略机遇,特别是面对“互联网+”以及新技术更迭所带来的挑战与竞争,推动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建立健康的国际化影视产业生态。《“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演艺产业发展研究》则提出建立中外演艺产业持续互动合作机制,共同拓展“一带一路”演艺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手段、新产品,对共建“一带一路”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办会模式的新思考》在文化会展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聚焦于论坛这一信息生产交换场域和社交媒介,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重要平台,结合世界经济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内外典型案例,从论坛的国际组织化、议题酝酿与设计、嘉宾的社区设计、媒体传播、论坛智库成果等方面提出建议。《21世纪中外文化教育的交流与融合发展》在回顾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教育交流历史与成就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优秀文化教育与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特色融合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需要沿线国家和地区长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综合系统工程,《和而不同——丝路区域文化治理研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法律政策比较研究》两本书正是着眼于大文化治理观,尤其是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长期稳定发展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学术镜鉴。前者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文化治理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文化治理体系的前瞻性思考。后者则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创意产业法律和政策,既覆盖表演艺术和音乐、文化遗产、文学和图书馆、架构和空间规划、电影、视频和摄影等方面,又对文化遗产、文化艺术数字化、语言保护和社会参与文化产业等各文化领域的政策进行了比较。
回顾历史,绵延丝路而行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金属、纸张等都属于物质商品,而从深层次上传播的是背后的手工制作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这些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至今仍在丝路沿线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传承和传播着,成为东西方交流最直接的载体和民心相通的历史见证。《丝路重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的创意营造》基于“一带一路”与文化遗产的共生关系,深入阐释其文化遗产价值构建问题,揭示其认知、保护、传承以及永续利用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丝路非遗的价值发现与重塑》则基于当代非遗生产性保护及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的状况,试图以更为动态、辩证的视角去判定非遗价值取向和重塑方向,从而在继承和发展中保留文化精神、民族智慧、审美传统等核心特质。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特别是当今世界正处于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实现长远发展的历史转折点,文化必须也必将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纽带和支撑,构建“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发掘历史和现实文化资源的价值,推进不同主体的文化共享和共建,发挥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结效应。从搭建交流平台到化解文化冲突,再到加深理解互信,最终实现民心相通。这也是我们作为理论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与砥砺前行的动力。
是为序。
2020年12月表示诚挚的感谢。
杨树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退休)、校级教学督导。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教育体制机制组专家组成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体育健康产业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文化与传媒中心主任;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等。现有各类科研成果共近200项(自撰近300万字)。代表性课题与专著: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习型企业在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及其创建的研究》;2016年出版专著《中国学习文化与学习型社会建设探索》。
目 录
第一章 “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交流背景
第一节 历史的辉煌与现代的需求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
第二章 中华民族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教育交流
第一节 秦汉至唐陆上古丝绸之路文化教育交流
第二节 宋元海上古丝绸之路文化教育交流
第三节 明清海禁政策下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四节 中国新文化教育诞生期的教育交流
第三章 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文化教育交流
第一节 东北亚国家文化教育交流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三节 中国与中亚国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四节 中国与南亚国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五节 中国与西亚国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六节 中国与独联体国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七节 中国与中东欧国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八节 中国与西欧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九节 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十节 中国与美洲、大洋洲国家的文化教育交流
第四章 我国世纪教育交流与国际合作政策
第一节 我国世纪对外教育交流政策与现状
第二节 我国与国际组织文化教育交流和加入相关国际条约
第五章 我国在跨区域合作组织、国家群体及会议中的交流
第一节 跨区域合作组织的交流
第二节 我国与国家群体的交流
第三节 专题会议的交流
第六章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与文化教育交流成就
第一节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主要成果与战略意义
第三节 唱响“一带一路”经济带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 展 望
第一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教育交流的发展原则
第二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文化交流的发展对策
第三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教育交流的发展对策
第四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旅游发展
第五节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科技创新发展
第六节 “一带一路”远景
主要参考资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