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开出的花(自序)
吴梦川
“花朵”系列写到第四部了,写什么?怎么写?这是我一直苦苦思索并深受困扰的问题。从2011年到2014年,《完美的花朵》《尖叫的海棠》《淡白的古果》相继出版问世,然后中断近五年。五年时间里,我变得更谨慎,更警惕,更多的时间都在沉默、思考、沉淀,或者说是以另一种方式成长着,写作的成长,自身的成长。
首先要弄清一个问题,文学中的成长,现实世界中的成长,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肯定有着十分紧密的天然联系,并且看似拥有一张相似的面孔,写作者需要发现它们之间质的差异和距离,从繁琐庸常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复制和描摹,这是一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相当于成长中的三观问题;至于表述方式,这就很像是个人的成长经历,写作者用同样的汉字,表达不一样的心情和想法,有着独特鲜明的个人气质烙印。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花朵”系列的成长书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向内的,自外而内,指向内部和核心,这可能源于我的精神气质偏向内敛和自省的缘故吧,我更喜欢探索的是人的心理世界、情感世界、精神世界,“花朵”第四部《魏紫的春天》依然延续着这种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书写,探索成长的无限可能。
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这部小说最初的灵感,源于一粒从天而降的鸟屎。有一天,我走在小城长满香樟树的林荫路上,突然被一粒鸟屎袭击了。我惊讶地发现这粒鸟屎竟然是香的。这件事对我的刺激太大了,简直颠覆了宇宙真理,一个成长故事在我心里渐渐长出了奇异的内核:一个吃花的女孩子,渴望用植物的芬芳构筑起抵御世俗的城堡。而当我写完整个故事,我才惊讶地发现它所拥有的更隐秘更深刻的内涵,没错,我讲述的依然是花朵开放的故事,但谁也无法知晓一朵花在开放之前,会经历怎样的黑夜、孤独、恐惧,最后才会向这个世界敞开自己。我要做的就是让读者循着花朵开放的馨香,回到它曾经经历过的那些封闭而无助的时光,只需把拍好的片子倒放一下,沿着主人公的足迹倒着往回走,寻找童年,寻找内心,寻找故乡,这个过程是对个体成长的追根溯源,也是对个体精神世界的寻幽探险。故事里的主人公,魏紫,青鸾,夕颜,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分背景,就是问题家庭,这是外部世界带给他们内心动荡不安的深层因素,悲喜苦乐陷入一个因果轮回的循环,从冷漠到冷漠,从暴力到暴力,这样一个轮回让人无奈,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所幸的是故事结尾,主人公们终于放弃冷漠,以温柔待世界,以善意待他人。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问题大都出在沟通和理解的环节上,并且有的过程可能会很曲折,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化解,有的可能一辈子都没等来沟通和理解。我想起女儿三岁时,曾经一个人悄悄出门,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来到一个大水库边独自玩耍,幸亏被熟人及时发现,将她带回来,我在惊恐和恼怒中用小木棍狠狠抽打她,毫不手软。当时我就是一门心思要用这种肉体惩罚教训她,换取她的安全意识。中国式的家教,基本都遵循黄荆条下出好人的古训,当然也有冤打错骂,那种委屈愤懑可能一生难忘,而父母和孩子之间因为理解的错位、沟通的缺失,时间长了往往会生出大隔阂大问题来。所幸的是,我的女儿并没有记恨妈妈当年的狠手,她的成长路上一直充满阳光,她的内心也一直洋溢暖意,长成了一个健康上进的大女孩。
写作过程中,我一直怀抱这样一个愿望:愿世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将社会家庭的各种影响吸收消化,转化为成长的养分和能量,而不是成长的负担;愿你们努力与他人沟通,与世界和解;愿你们拥有宽容和救赎的能力,拥有属于自己的温暖春天。
何谓成长?成长就是寻找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并与这个世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联系和相处方式。我所理解的成长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包容事物,理解世界。你对事物的包容程度,对世界的理解程度,决定了你的成长的广度和深度。成长是一个正在进行时态,而不是完成时态。成长是一生,是一世,急不得。
就让我们耐心等待,等待时间开出的花。
最后想说的是,感谢中少总社不离不弃的扶持,感谢责编王苏一如既往的包容和鼓励,感谢美编高煜和插画师御手饭的完美加持,感谢小读者们对“花朵”系列作品的喜爱和期待。目前“花朵”系列之季节三部曲正在酝酿创作中,另两部将以夏天和秋天命名,继续探索成长的奥秘以及生命的意义,希望它们能够开得更加成熟,更加丰富,不负读者不负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