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书单推荐
新书推荐

有所“止”的文明——中国文化关键词“止”考论

有所“止”的文明——中国文化关键词“止”考论

定  价:59 元

丛书名:中华字文化大系

        

  • 作者:李立 著
  • 出版时间:2021/1/1
  • ISBN:9787307217898
  • 出 版 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H12 
  • 页码:183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K
9
7
2
8
1
7
7
3
8
0
9
7
8
对于中华文化与中国文学而言,“止”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止”的基本义是“停止”,并包含“止”与“不止”的辩证法:艮卦、“文明以止”、“道”等其实都是对“行—止”关系的反思。“止”的引申义为“最高准则”,代表一种典范性:诗之止乎礼义,乐之叹为观止,言之止于达意,都用“止”来呈示自身的至上原则。“止”的终极义是“坚守”,表明了一种关涉人性根柢的伦理学:“止于至善”是人的终极目标与最高认同,也是评价文学艺术作品的最高伦理标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成分,儒、道、释三家都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阐发“止”。在具体行为层面,儒家讲究“止?”“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可以行则行,可以止则止”;在理想标准层面,儒家追求“敬止”“安止”“止乎礼义”“止于至善”。道家基于生命的有限性剖析“止”与“不止”的关系,指出“知止不殆,知足不辱”,强调止于自然、止于本性。作为原始佛教核心要义的“四圣谛”实际上都围绕着“止”展开。总的来说,“止”关注的是人与天以及内与外之间的界限,讲求有节制、有限度,讲求止欲劝善、适可而止,并导向一个至高境界与终极目标。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学都是在由止和行所共同构成的道德理想图景上展开的。“止”塑造了中国文化的性格,凝结了中国文化的要义,也道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命脉;而中国文化也需要“止”这一精神。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中国文化的元范畴,“止”可以而且应该经典化。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您的姓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