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前的葬礼·小鲍庄》是“百年百部中篇正典”丛书中的一种:共收录王兆军的《拂晓前的葬礼》和王安忆的《小鲍庄》两个中篇小说。
王兆军的《拂晓前的葬礼》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主要讲述了知青王晓云离开大苇塘村八年后,以大学生的身份重访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追忆自己从下乡插队到返城这一期间的生活和感情经历。作品成功塑造了田家祥、吕锋、田永顺等一批新时代农民形象,展现了王晓云的思想感情变化、知青“上山下乡”的基本面貌和农村社会生活的变迁。
王安忆的《小鲍庄》曾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作品从多重视角讲述了小鲍庄上捞渣、鲍五爷、拾来、鲍仁文等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尤其是作为“仁义之子”的捞渣生前默默无闻,但在去世后,给小鲍庄带来了巨大变化。他死后被追封为小英雄,成为县里少年英雄的典型,家人也因此受到了照顾,搬进了宽敞的新房。不仅如此,捞渣的死还成全了鲍仁文怀揣多年的文学梦,成全了拾来和二婶的生活,也成全了文化子和小翠子的爱情……小鲍庄上许许多多的问题都随着涝渣的死有了转机。随之而来的便是封闭的生活状态和传统观念被打破,这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小鲍庄来说犹如一场风暴。
中篇小说可以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性。从《阿Q正传》到《小二黑结婚》,从《李双双小传》到《烦恼人生》,中篇小说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折射出这一百年来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变迁。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孟繁华教授从一百多年间的中国中篇小说作品中精选的*具文学和社会价值的一百部中篇小说作品。丛书共30册,532.1万字,对1911年以来的中篇小说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并按照发表时间顺序编辑而成,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来*一部系统研究、编选中篇小说的具有排行榜意义的中篇小说选本。丛书收入了鲁迅《阿Q正传》、萧红《生死场》、巴金《憩园》、沈从文《边城》、铁凝《永远有多远》、贾平凹《天狗》、王安忆《小鲍庄》、余华《现实一种》、格非《褐色鸟群》、苏童《妻妾成群》等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影响力的中篇力作,展现了百年中国中篇小说创作所取得的巨大实绩。丛书中的大多数作品都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月报百花奖等国内*重要的中篇小说奖项。这些作品都具有鲜明的*创特点,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百年中国文学的高端成就
——《百年百部中篇正典》序
孟繁华
从文体方面考察,百年来文学的高端成就是中篇小说。一方面这与百年文学传统有关。新文学的发轫,无论是1890年陈季同用法文创作的《黄衫客传奇》的发表,还是鲁迅1921年发表的《阿Q正传》,都是中篇小说,这是百年白话文学的一个传统。另一方面,进入新时期,在大型刊物推动下的中篇小说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因此,中篇小说是百年来中国文学ZUI重要的文体。中篇小说创作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它的容量和传达的社会与文学信息,使它具有极大的可读性;当社会转型、消费文化兴起之后,大型文学期刊顽强的文学坚持,使中篇小说生产与流播受到的冲击降低到ZUI低限度。文体自身的优势和载体的相对稳定,以及作者、读者群体的相对稳定,都决定了中篇小说在消费主义时代能够获得绝处逢生的机缘。这也让中篇小说能够不追时尚、不赶风潮,以“守成”的文化姿态坚守ZUI后的文学性成为可能。在这个意义上,中篇小说很像是一个当代文学的“活化石”。在这个前提下,中篇小说一直没有改变它文学性的基本性质。因此,百年来,中篇小说成为各种文学文体的中坚力量并塑造了自己纯粹的文学品质。中篇小说因此构成百年文学的奇特景观,使文学即便在惊慌失措的“文化乱世”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这在百年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作家在诚实地寻找文学性的同时,也没有影响他们对现实事务介入的诚恳和热情。无论如何,百年中篇小说代表了百年中国文学的高端水平,它所表达的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焦虑、矛盾、彷徨和不确定性,都密切地联系着百年中国的社会生活和心理经验。于是,一个文体就这样和百年中国建立了如影随形的镜像关系。它的全部经验已经成为我们ZUI重要的文学财富。
编选百年中篇小说选本,是我多年的一个愿望。我曾为此做了多年准备。这个选本2012年已经编好,其间辗转多家出版社,有的甚至申报了国家重点出版基金,但都未能实现。现在,春风文艺出版社接受并付诸出版,我的兴奋和感动可想而知。我要感谢单瑛琪社长和责任编辑姚宏越先生,与他们的合作是如此顺利和愉快。
入选的作品,在我看来无疑是百年中国ZUI优秀的中篇小说。但“诗无达诂”,文学史家或选家一定有不同看法,这是非常正常的。感谢入选作家为中国文学付出的努力和带来的光荣。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版权和其他原因,部分重要或著名的中篇小说没有进入这个选本,这是非常遗憾的。可以弥补和自慰的是,这些作品在其他选本或该作家的文集中都可以读到。在做出说明的同时,我也理应向读者表达我的歉意。编选方面的各种问题和不足,也诚恳地希望听到批评指正。
是为序。
王兆军,1947年生,山东临沂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高中毕业后历任中学教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员,*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干部,《报告文学》编辑部、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拂晓前的葬礼》《白蜡烛》《青桐树》《红地毯》《蓝羽毛》等,随笔散文《碎玻璃》《皱纹里的声音》等,报告文学《原野在呼唤》等。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等。
王安忆,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197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小鲍庄》《长恨歌》《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发廊情话》《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匿名》等数百万字的小说和散文、文学理论作品。曾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红楼梦奖、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中篇小说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