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中国作家理应讲好中国故事。我在做的是 :展现家国情怀,彰显乾坤正气。
“文学是人学”。人是故事的主体。在这涵盖了古代、近代、现代、当代的人物群像中,矗立着四千年前“拼命硬干”、圣德巍巍的苦工皇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万世师表,泽流千古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生建奇功谋百世,殁存型范耿千秋”的贤太守兼工程师,“舍身求法”的方外僧侣,“为民请命”的台阁清官,举凡诗坛圣哲、士林翘楚、人中麟凤、女界英豪,都赫然在列。迨至“光景百年”,民族“追梦”,更是群星熠耀,英才辈出。人民总理、革命烈士、千古功臣、盖世文豪,自是名垂青史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献身“绝学”研究的学者,“万里归心”的他乡游子,无私奉献、留下片片绿荫的退休技师,农村改革的先行者,育人垂范的大学教授,同样是齐张胜帜,竞展芳华。
他们都属于鲁迅先生所称颂的“民族的脊梁”。“有确信,不自欺”,或显或隐地在各自拥有的历史舞台上做出应有的奉献。家国天下,既属于信念追求,也体现了精神境界。这些“民族的脊梁”,志存高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一博大情怀,又与家国同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视家庭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之基石,将家庭融入民族梦之中。既云家国同构,自无忽视“半边天”之理。“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语)。群像中巾帼名流占比超三分之一,那些教子有方、垂范百代的贤母,勇闯封建藩篱、寻求理想伴侣的“爱神”,坚守自性、藐视皇权的王妃,辞亲远嫁、万里孤征、建构民族和睦关系的公主,不让须眉的艺术全才,横刀跃马的临阵将军,“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鲁迅语)。
在这里,功业与人格,交相辉映 ;瑰伟与平凡,和谐统一。伟大始于平凡,平凡中显现伟大。而立德、立功、立言,同垂不朽,又以德为先。“评价人物首重德行,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伟大之处”(钱穆语)。
这样,那些所谓的“小人物”,诸如具民族自尊心、爱国敬业、困居乡里的私塾先生,挣脱奴隶枷锁、勇于抗争的地主的长工,人不传名姓、事不出里巷而美在心灵的普通劳动妇女,便理所当然地和那些名标青史的英雄豪杰一道,在弘扬民族正气的语境中,同样碑传众口,风范留存。由此不妨设想 :迅翁地下有知,如果翻检此编,当可免于叹息“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而聊感慰藉了。
自古迄今,这些仁人志士,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串串足迹,书写了鲜活历史,演绎着中国故事。此刻,又凭借作家凿通今古、超迈时空的感奋情怀,现形于万千读者面前,彰显着历史的闪光点,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林林总总,纷呈异彩,各有千秋,而有一点是共同的——由于其独特的精神魅力,在人间的心灵圣殿里,他们的身影是永不消逝的。
是为序。
王充闾
2020 年 7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