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散文集,内容分为两类:一是故乡与他乡,二是抒情与叙事。作者写故乡,其实与留在故乡泥土中的亲人有关,与作者记忆中的亲人无私的爱有关,与作者成长路上每一朵闪烁的浪花有关。在散文的写作上,作者不是那种“文化苦旅”式的,以大段的篇幅去写历史,再从历史事件导入当下,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博学;也不是纵横捭阖的“大散文”,以一些空洞的大词来显示一个写作者的心胸。作者以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以很简单明白的文字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文章极少用典,大多一气呵成,天然而无雕饰。
吴松笔下的故乡永远都是美的源泉,是生命的动力。
他写故乡,其实与留在故乡泥土中的亲人有关,与他记忆中的亲人无私的爱有关,与他成长路上每一朵闪烁的浪花有关。
他以纪实的文字书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书写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观感。
万水千山总是情
朋友送来一部书稿,
嘱我为之写一些文字。
这部32开本、厚达260
多页的书稿收录的是吴松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
始创作至今的上百篇文学
作品。
从大学读书期间到成
为基层公务员再到领导干
部,读者可以从他20多年
写下的文字中,读到他人
生的轨迹。
散文集分为4个单元。
但内容其实还是两类:故
乡与他乡,抒情与叙事。
故乡是他一生梦牵魂
绕、挥之不去的意象与心
结,是他心灵的根所系所
在。
这些年,随着工业文
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
无限扩大,我们记忆中的
农村已不再是那种青山绿
水、男耕女织、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农耕情景,
但是,故乡曾经的容颜却
深深地刻写在我们记忆的
屏幕上。
吴松笔下的故乡永远
都是美的源泉,是生命的
动力。
如《家乡门前两条河
》,吴松以工笔画式的笔
法浓墨重彩地写道:“大
河和小河是沿着一条崎岖
的泥路蜿蜒流淌,河岸野
生着一些树木,我们都管
它们叫‘水翁木’,每年夏
末秋初,枝繁叶茂,葱葱
茏茏,枝丫长满悠长悠长
的根须,毛茸茸的垂直到
水面,树上长满一串串红
里透黑的‘水翁子’,葡萄
般大小,水灵灵,惹人喜
爱。”
从人类进化史看,人
类在无数次的对自然环境
的选择后,以自身的生存
经验,先祖们总是要逐水
而居,依山筑巢。
毫无例外,吴松的家
乡郎韶大坡,虽为坡,但
却有一大一小两条河。正
是这长年奔腾不息、流向
远方的河,为儿时的他树
立了最初的人生理想:外
面的世界很精彩,一定要
走出去!
怀念故乡、书写故乡
是吴松写作的主基调之一
。但是,吴松写故乡并不
仅仅停留在物的书写上。
他写故乡,其实与留在故
乡泥土中的亲人有关,与
他记忆中的亲人无私的爱
有关,与他成长路上每一
朵闪烁的浪花有关。
如《蓝姨,你好!》
《四爹》中,吴松对乡村
的叙述,是通过一个又一
个具体的人来使乡村的美
是那么的丰满、那么的富
有人情味。“我上大学那
天,去看望她,蓝姨依依
不舍的,把她省吃俭用而
储存下来的300元塞到我
衣袋里……”在20世纪的
90年代,300元是一笔巨
款,而这笔巨款又是身患
重病的一个普通农妇馈赠
的。“四爹尤其喜欢舞文
弄墨,满嘴‘之乎者也’,
令村民摸不着头脑,百思
不得其解……村中红白喜
事或与笔墨有关的大小事
情,都找其帮忙,他义不
容辞,从不推搪。”而正
是故乡村中的这些看似名
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给予
了吴松最朴实的文学素材
,使他在20多年的写作中
,文字的根一直深深地扎
于现实主义的土壤中。
读吴松写故乡的文字
,会让读者想起鲁迅先生
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吴松自上大学离
开家乡郎韶后一直在外地
工作,但他的心却从来没
有离开过故乡。就如鲁迅
先生一样,尽管评论界一
直把鲁迅的文章喻为有“
投枪”“匕首”式的檄文,
但是面对故乡,鲁迅笔下
仍然会流露出无限的眷念
和少有的温馨。这也是每
一个文学写作者,不管他
走了多远的路,不管他身
在何处,故乡总如一盏灯
,与他相伴而行。
在《美人圆月咱故乡
》中吴松用很大的篇幅写
故乡。在他写故乡的风物
、故乡的亲人外的一些篇
章中,他以纪实的文字书
写自己的人生经历,书写
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观
感。这让他的写作带有一
种非常明显的叙事性。
如《我与电影结伴同
行》中吴松对童年时对电
影的痴情的记叙:“童年
观看的电影,大多是到附
近大队看的。只要知道,
无论路途有多远,绝对不
会放过。一次听说禾田大
队放电影,我便心痒痒了
,可母亲说路远且难走,
不让去。尽管母亲不同意
,可我哪能放过难得的看
电影机会呢,于是偷偷地
拿着手电筒随村中的大人
绕着大马岭走过一条崎岖
山路,然后渡过一条河,
最后走一段平坦的路到了
禾田大队。”这种白描式
的叙述手法,虽然没有写
因为看一部电影要付出的
代价,但是从绕过一座山
,渡过一条河,再走一段
马路……读者可以感受到
,一个曾经的乡村孩子对
文化、对现代文明的苦苦
追求。而这些经历,在许
多文化名人的传记中也出
现过。比如陕西作家路遥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莫言
等。
作为一个热爱文学的
人,从吴松在《我的文学
情结》文中看,他从
1994年发表第一篇处女
作《学雷锋与社会风气》
开始到现在,20多年过去
了,从大学到基层公务员
再到步入领导岗位,他始
终没有停下手中的笔。他
从最初的社评文章进入纯
粹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在
散文的写作上,他不是那
种“文化苦旅”式的,以大
段的篇幅去写历史,再从
历史事件导入当下,以此
来显示自己的博学;也不
是纵横捭阖的“大散文”,
以一些空洞的大词来显示
一个写作者的心胸。
吴松以一山一水,一
景一物,一人一事,以最
简单明白的文字抒发自己
的内心情感。在文章中极
少用典,他与许多在写作
中故弄玄虚的人不同,他
的文章大多一气呵成,天
然而无雕饰。
从这部厚达260多页的
书稿中看,吴松的创作涉
及的题
吴松,男,1974年出生于粤西山区高州朗韶大坡。茂名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自幼生活在农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有着浓浓的眷恋之情,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人一事,永远镌刻脑中。大学毕业后,从乡镇干起,后到市委机关,再到高校。工作之余喜欢舞文弄墨,笔耕不辍,至今在《南方日报》《茂名日报》《茂名晚报》等报刊发表散文、通讯、评论、消息等各类题材作品近百万字,部分作品还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故乡三部曲”已出版了其中两部——经济新闻评论集《明亮专注乡里的双眼》、散文集《美人圆月咱故乡》。
总序 爱党·爱国·爱乡·爱好——吴松“故乡三部曲”
序 万水千山总是情
真/情/往/事
难忘八婆
蓝姨,你好
想你
我的文学情结
父亲的声音
有一种幸福叫爬格子
四爹
母亲的忧与愁
阿婆在福利院
忆同窗挚友祖兖
我与电影结伴同行
痛失亲人的碎片记忆
做农民,挺好
曲折的求学之路
与农民兄弟打交道是件幸福事
父女俩依依
趁墟
驻村的日子
紫菡
晚叔
结缘省运情定肇庆
大美七星
故/乡/物/语
九月花
故乡的石径
劳竹情缘
故乡的茶籽树
故乡的那棵风景树
祖屋
萤火虫之殇
故乡那片农田
勿忘草
故乡那泓清泉
家乡门前两条河
故乡的鱼塘
燕山絮语
电唱机伴我度过孩提时光
故乡的菠萝树
渐行渐远的火水灯
故乡那片茶籽林
荔枝情
卖禾秆
远去的汽灯
故乡的水井
故乡那条水渠
山/川/夜/话
北国江城
画里的乡村
千年莫高窟
三叠鸣泉飞暮雨
“宗族学校”南湖书院
瑰伟绝特滕王阁
鸣沙山走笔
黄山,你美在哪里
婺源,中国最美的乡村
雾锁三清
宏村的魅力
生/活/拾/贝
让千舟竞发 为省运增辉
在体育教育领域不懈追求
浮萍,在城市中漂流
无碘盐:害人无商量
飞车大盗插翅难逃
满腔心血育桃李
培育人才的一方沃土
浓墨重彩描绘教育蓝图
镇盛:构筑亮丽风景
人民公仆的本色
为了一个不幸的家庭
扶贫情结
助人为乐的农村青年
哭
斌斌的心事
三爹
往事如烟
误会
选情
生活充满阳光才是真幸福
感悟包茂高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