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专题文集: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
定 价:76 元
- 作者:李培林 著
- 出版时间:2013/1/1
- ISBN:9787516120583
-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D616
- 页码:396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对建设和形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李培林,1955年5月出生,山东济南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1984年获法国里昂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获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索邦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主编。1992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发展、社会结构和社会政策。主要著作:《村落的终结》(2004)、《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2005)、《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研究报告》(2008)。主编历年《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转型理论研究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再论“另一只看不见的手”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
理性选择理论面临的挑战及其出路
社会学学术史研究
现代化的求索:启蒙、进化与改良
20世纪上半叶社会学的“中国学派”
20世纪上半叶唯物史观社会学
中国经验研究
社会学和中国经验
改革和发展的“中国经验”
城市化与我国的新成长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社会分层研究
关于中国社会分层的若干问题
中国改革以来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研究
社会管理和社会政策研究
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若干问题
大众消费阶段与社会改革
法国福利体制的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
让农民的住宅进入市场
乡村发展研究
巨变:村落的终结——都市里的村庄研究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城市化对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具有重要拉动作用。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13471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381元,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而且,从我国居民收入情况看,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家庭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而城乡居民的家庭收入结构有很大差异,2010年在重新统计居民的家庭收入中,城镇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占65.2%,农村居民家庭的工资性收入则只占41.1%。占农村居民家庭收入近50%的“经营性收入”,其中相当一部分并非货币收入,而是实物折算了。农民消费生活中相当一部分是实物消费而非市场消费,收入水平越低的农民实物消费的比重在其总消费中占的比重越大。各国城市化的经验都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能够产生巨大的消费“累计效应”,从而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巨大拉动力量。
一个国家的消费市场规模并非是以人口来计算的,而是以消费能力和消费总额来计算。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消费市场大国。居民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薄弱。2000-2010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从62.3%下降到47.4%,其中居民消费率从46.4%下降到36.8%。美国的最终消费率是70%,日本是65%。美国3亿多人一年消费10万多亿美元,中国13亿多人消费2万多亿美元。
我国消费的增长,将依赖于改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人中比例持续减低的局面,改变数以亿计的进人城市的农民工的生活条件,改变城乡和区域之间消费能力的巨大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