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以国家发明专利撰写教学为例
定 价:49 元
- 作者:刘经伟,唐雪涵,杨建栋,张纯 著
- 出版时间:2021/6/1
- ISBN:9787563832293
- 出 版 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G641
- 页码:194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以国家发明专利撰写教学为例》的撰写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课程思政”被提出和推广以来,与传统教学面临一样的评价度量困境,广大教师不知道应当如何建设“课程思政”。②“创新创业”“新工科”被提出和推广以来,面临推进缓慢困境,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更加艰难。③“科研”“教学”“课程思政”三个环节脱节,甚至矛盾大于统一。该书提出的“科研教学思政”可以破解上述难题,亟待同行业快速推广。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①“课程思政”实施中,专业课建设的占比大约是30%,思政课建设功底占30%,而思想代领中高级的项目管理技能占30%,项目整合管理技能占lOqo,后70%能力缺失是造成困局的主要原因;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战,“新工科”例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需要高科技企业一线实战经历才能驾驭,高校与其脱节是主要原因;③“科研”“教学”“课程思政”三个环节脱节,三者隔行如隔山,思维方式大相径庭,最终思路(思维方式)决定出路(教育行为),格局(大局观)决定结局(问题)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
(1)顶层设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并制作示范课程,供新手学习仿效。一是建立课程思政建设与评估标准,例如,该书给出了建设规范与评价标准;二是制作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例如,该书给出了大量案例;三是充分运用网络教学与慕课进行推广,例如,本研究在中国大学慕课发布了相关课程。
(2)引入企业“创新创业”“新工科”,高手实施“创新创业”“新工科”课程建设。一是引入创新高手,打造创新案例,例如,该书给出了国家发明专利案例;二是引入创业高手,打造创业案例,例如,该书提供了创业案例并给出了创业建议;三是引入“新工科”一线高手参与课程建设,例如,本研究团队引入阿里巴巴、联想、首都信息建设集团高管参与研究。
(3)“科研”“教学”“课程思政”三者打通,实现过程并发一致输出。一是“科研”与“教学”一体化,例如,该书所有案例中的科研成果都是教学过程的结果;二是“科研”与“课程思政”一体化,例如,科研选题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三是“教学”与“课程思政”一体化,例如,“创新创业”“新工科”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案例。
《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研究——以国家发明专利撰写教学为例》的内容和特点是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理论分析(第1章)与案例示范(其他章节)的方法,将“科研”“教学”“网络教学”“课程思政”融为一体并呈现给读者。每个案例都包括:①与当下时代背景的结合;②科技创新元素的设计;③创业思维元素的呈现;④课程思政元素的升华;⑤疫情背景下网络教学的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5年来,教育部配合党中央,大力推进“新工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思政”“教育信息化2.0”“产学研一体化”“重视教学”等工作。本书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研究热点撰写的。
本书的撰写是为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课程思政”被提出和推广以来,与传统教学面临一样的评价度量困境,广大教师不知道应当如何建设“课程思政”。②“创新创业”“新工科”被提出和推广以来,面临推进缓慢困境,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更加艰难。③“科研”“教学”“课程思政”三个环节脱节,甚至矛盾大于统一。本书提出的“科研教学思政”可以破解上述难题,亟待同行业快速推广。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①“课程思政”实施中,专业课建设的占比大约是30%,思政课建设功底占30%,而思想引领中最高级的项目管理技能占30%,项目整合管理技能占lOqo,后70%能力缺失是造成困局的主要原因;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战,“新工科”例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需要高科技企业一线实战经历才能驾驭,高校与其脱节是主要原因;③“科研”“教学”“课程思政”三个环节脱节,三者隔行如隔山,思维方式大相径庭,最终思路(思维方式)决定出路(教育行为),格局(大局观)决定结局(问题)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
(1)顶层设计“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并制作示范课程,供新手学习仿效。一是建立课程思政建设与评估标准,例如,本书给出了建设规范与评价标准;二是制作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例如,本书给出了大量案例;三是充分运用网络教学与慕课进行推广,例如,本研究在中国大学慕课发布了相关课程。
(2)引入企业“创新创业”“新工科”,高手实施“创新创业”“新工科”课程建设。一是引入创新高手,打造创新案例,例如,本书给出了国家发明专利案例;二是引入创业高手,打造创业案例,例如,本书提供了创业案例并给出了创业建议;三是引入“新工科”一线高手参与课程建设,例如,本研究团队引入阿里巴巴、联想、首都信息建设集团高管参与研究。
(3)“科研”“教学”“课程思政”三者打通,实现过程并发一致输出。一是“科研”与“教学”一体化,例如,本书所有案例中的科研成果都是教学过程的结果;二是“科研”与“课程思政”一体化,例如,科研选题就是为国家排忧解难;三是“教学”与“课程思政”一体化,例如,“创新创业”“新工科”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案例。
本书的内容和特点是针对上述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理论分析(第1章)与案例示范(其他章节)的方法,将“科研”“教学”“网络教学”“课程思政”融为一体并呈现给读者。每个案例都包括:①与当下时代背景的结合;②科技创新元素的设计;③创业思维元素的呈现;④课程思政元素的升华;⑤疫情背景下网络教学的元素。
本书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资助出版。本研究获得了北京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教育信息化2.0改革解决教学困境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一般项目“防疫应急状态下高质量教学管理模式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新工科+课程思政,高质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资助。在本项目实践过程中,首都信息建设集团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供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及委办局的大量信息化建设项目实践验证机会。本项目的推广还得到了教育部全国教师培训中心、人民邮电出版社教师学院的平台支持,面向全国教师大量培训输出,好评如潮,极大地激励了项目团队的积极性。在此对上述机构的帮助表示深深的感谢。
刘经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PMP。曾任信息学院软件研发中心主任,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大数据系党支部书记。联系方式:liujingwei@cueb.edu.cn。研究领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智能系统与智能控制、商务智能与MIS全终端开发、PMP专业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等。曾担任商务部机关及事业单位与北京市委市政府信息化专家,教育部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研究生课程授课专家。教学获奖:北京市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北京市优质教材、北京市挑战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北京市互联网+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新秀一等奖、优秀课堂、优秀教师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后备学科带头人等奖励与称号。教学改革成果先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 “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报道认可。科研情况:作者在SCI一区二区、CSCD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软件著作权30余项,国家专利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教材2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项目多项。
唐雪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本科在读。曾获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赛区甲组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国家发明专利1项,中国大学慕课“30天快速上手Python数据分析”课程核心运营人员。
杨建栋,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工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业,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员、特许工程师。现就职于首都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曾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获得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智慧城币、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和运维工作;具备20多年大型电子政务及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经验(负责亿级项目建设实施及十余个千万级项目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和IT服务方面的经验。在城市管理、物联网建设、大型赛事管理、信息化规划设计和业务运营方面具有丰富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主要技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物联网、数据压缩、视频技术等。
张纯,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秘书长、理事,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Urban Rail Transi 期刊副主编。研究方向为交通与城市协同、城市形态、职住平衡与可达性等。出版学术专著《城市社区形态与再生》,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曾主持世界银行研究项目“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对低收入群体就业影响”,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动态协同规律及关键指标研究”等。曾获得201 8年北京市师德榜样(先锋),美国“百人会英才奖(C-100Leadership Scholarship Awards)”。
1 高质量“创新创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高质量网络教学的实现方法
1.5 “+课程思政”的实现方案
2 电压频率测量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技术领域
2.3 背景技术
2.4 发明内容
2.5 附图说明
2.6 具体实施方式
3 网络参数测量系统
3.1 引言
3.2 技术领域
3.3 背景技术
3.4 实用新型内容
3.5 附图说明
3.6 具体实施方式
4 专家模糊增量式自适应的参数在线整定优化系统及方法
4.1 引言
4.2 技术领域
4.3 背景技术
4.4 发明内容
4.5 附图说明
4.6 具体实施方式
5 基于情感监护与实时互动的身临其境教学方法与系统
5.1 引言
5.2 技术领域
5.3 背景技术
5.4 发明内容
5.5 附图说明
5.6 具体实施方式
6 基于大数据和VR的跨平台3D智能交通指挥方法及系统
6.1 引言
6.2 技术领域
6.3 背景技术
6.4 发明内容
6.5 附图说明
6.6 具体实施方式
7 基于智能终端和大数据分析的协同养老服务方法和系统
7.1 引言
7.2 技术领域
7.3 背景技术
7.4 发明内容
7.5 附图说明
7.6 具体实施方式
8 小波卷积小波神经网络及情报分析方法与系统
8.1 引言
8.2 技术领域
8.3 背景技术
8.4 发明内容
8.5 附图说明
8.6 具体实施方式
9 循环涟漪纹波预测方法与智能控制系统
9.1 引言
9.2 技术领域
9.3 背景技术
9.4 发明内容
9.5 附图说明
9.6 具体实施方式
10 多场景多主体身份行为情绪识别分析方法及智能监管系统
10.1 引言
10.2 技术领域
10.3 背景技术
10.4 发明内容
10.5 附图说明
10.6 具体实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