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眼于词学研究的三个重要角度,即文献研究、史论研究和审美研究,此外也重视词学批评方法的探索,并且尝试用批评方法作为桥梁和纽带,把文献、史论与审美联结起来,形成一条层次分明、方向清晰、比较完整的词学研究路径。这一研究路径的特点,非常重视文献在词学研究中的基础作用,但又没有使研究的视野局限于发现和整理文献,而是强调充分发挥文献在阐发词学理论、词学思想、词学观念和探究词史演变中的支撑作用,并且将研究的最终目标聚焦于美学层面,体现了词学研究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现实意义。
本书的词学研究基于以下逻辑和认识。首先,词学研究的基础是对文献的全面掌握和细致梳理。其次,审视文献中的理论思想和观点,需要借助适当的研究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关键词法、焦点背景理论,还有传统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最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美学价值需要确认,这也是本书认为学术研究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词学作为学术研究的方向,只有研究成果具有理论意义,才能够推动词学研究不断深入。词是词学研究的文本和载体,只有确认研究对象的美学价值,才能够使词学研究始终保持在文学研究的正确轨道。
序言
词学研究在宋代开始有了专门的著作,北宋后期,杨绘的《时贤本事曲子集》和杨湜的《古今词话》相继出现,这是早期的词学研究著作。虽然两书已经佚失,但从后人辑录的内容可以了解到,这两部书主要是收集与词相关的“本事”。资料的搜罗、甄别、收录,固然需要一定的学术眼光,但较之于后世的词学研究来说,只是刚刚起步。不过,宋代的许多词人并无词学著作,但对词的讨论却多有独到见解,其中以苏轼坚持创作个性的词“自是一家”说、李清照强调词体独立性的“别是一家”说影响最大。
词学研究在南宋更加活跃。南渡之初,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讨论了词的起源和历史演变,注意到词的家数和流派,提出词分“雅”“郑”的说法《碧鸡漫志》卷二云:“或问雅郑所分。曰:中正则雅,多哇则郑。”,延续了《诗经》以来,儒家对音乐文学进行道德评价的模式。随着词体的发展和词风的多样化,南宋词学研究开始关注词的创作技巧,于是考证之风兴起。考证既是一种学术手段,又能为填词者指示学习途径。词学理论的研究也引起了南宋人的重视,文论、诗论中的概念、范畴和批评方法不断被引入词学批评,赋予新的内涵。其中以张炎的《词源》成就最为突出,书中涉及词的乐律、题材、立意、风格、创作技巧、作家作品评价等问题,张炎最有影响的词学观点是推崇姜夔的“清空”“骚雅”词风,排斥吴文英“凝涩晦昧”的“质实”之作。
金元词学成就有限,除了推崇苏、辛等人之论外,最为突出的思想,当属强调词应表达不加伪饰的“自然性情”。理学在元代影响渐大,对词论的影响也逐渐深化,元代后期出现了严厉批评“淫艳”之词,提倡词要遵循风雅比兴传统的“诗教”论倾向。
明代是词史的低谷期,但是完成了大量的词籍文献整理工作,词的大量总集、别集、选本,都是因明代的刻印出版才能保留下来。词籍文献的整理,伴随着丰富的考证成果,为后世词学研究打下了深厚的文献基础。明代词学研究在理论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影响......
刘军政,1971年生,河南汝州人。201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2010至2014年于河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词学学会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词学研究。
出版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2016年10月获得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古今词话导读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等2部,另参编教材3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有《沈雄〈古今词话〉的文体特点、文献价值及其意义》(《南开学报》)、《词集评点形式及其批评功能的实现》(《北方论丛》),《词学研究格局的新变化》(《词学》第34辑)等20余篇。主持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婉约词批评的焦点及其衍变研究”(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研究”(2011年度)、第51批博士后面上资助项目“清代后期词选研究”(2012年度)。
第一章美学观念的探索与宋词演变001
第一节“古雅”之源及其审美内涵的宽与变001
第二节《文心雕龙》的古雅审美范畴016
第三节魏晋玄学追寻的极致美学精神025
第四节宋代雅俗审美观念影响下词的演变035
第二章宋代主流词人与宋词演变的契机054
第一节宋代主流词人的创作特征054
第二节黄庭坚的词与北宋词风之变081
第三节陆游的词与南宋词风之变092
第三章《草堂诗余》之盛与明词之衰103
第一节《草堂诗余》及其争议103
第二节明代《草堂诗余》的版本112
第三节《草堂诗余》风靡明代词坛的原因136
第四节《草堂诗余》与明代词学思想152
第四章清初词学风气转变管窥168
第一节《古今词话》中沈雄的交游考论168
第二节《古今词话》的文体特点、文献价值与词学观念188
第三节沈雄的词史观念205
第四节清初豫东词人刘榛218
第五节理学背景下刘榛词的清朴之美234
参考书目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