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临床血压学 本书讲述了半个世纪以来,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所涉及的与血压相关的内容,展示了临床血压异常的信息,是一部包括低血压、高血压、老年高血压、老年肺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及血压异常护理的综合性读本,是国内心血管病书籍中少有的关于血压的综合性专著,体现了现代血压异常研究的发展水平。本书分为基础、低血压、高血压、护理四大部分,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阐述详细,可读性强,是对临床医生、社区医生具有指导价值的实用书籍。 图书特色: ★内容丰富全面,体现我国临床特色,本书几乎涵盖了血压异常的全部内容,是一部讲述血压异常的综合性书籍。 ★主编为刘国树,主审为刘力生、刘国仗,作者团队权威、经验丰富。 ★不仅适用于临床医疗,也为教学、科研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依据。 临床上血压变化情况是医师每天都要掌握的生命体征,是指导医师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信息之一。人体血压受机体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诸如年龄、性别、心理因素、饮食、运动、气候、季节、温度、昼夜更替、女性青春期、月经周期、药物及疾病等,而影响血压改变最主要的因素是疾病。通常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不断适应内外环境改变,维持血压于正常曲线分布状态,即使处于低血压状态的人群也是属于血压正态曲线的边缘带,亦认为是正常血压。 当机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影响后,超出了身体调节的阈值而不能维持正常血压时,则会出现血压升高或降低的现象,又称“血压病”,这在儿童、成年及老年阶段均是如此,特别在老年阶段血压改变更具特点。临床所见的血压异常分为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中又有诸多的病种,其血压异常情况亦不相同,现存在观点不一、意见分歧的现象。因此,本书将涉及异常血压的诸多信息进行了合理地归类,综合性地整合,是人群中血压异常管理的需要,也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共识。 在城市、乡村、社区的诸多医院中,内、外、妇、儿及老年科患者,血压异常现象非常普遍,但医师在处理不同的血压异常患者时,有时会遇到诊断或治疗上的困难,甚至非常困惑。因此,临床医师迫切需要能解决血压异常的相关知识。本书与时俱进,有望成为针对性强,能够解决这方面问题的有用读本。 本书编委会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邀请了国内近百位具有实践经验的知名专家,也有一些年富力强的青年学者参与写作,这些专家以近半个世纪国内外有关血压异常的历史资料及最新科研成果为基础,结合了他们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体会和科研成就,共同撰写了《临床血压学》一书,反映出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本书编委会诚恳地邀请了原世界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及著名的高血压专家刘国仗教授为主审,并有幸聆听言传指教和鼓励,受益匪浅,极大地促进了本书的完成。同时也非常荣幸地请到我国心血管界泰斗方圻教授及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分别为本书作序,显现出本书很高的权威性。 在临床上不同领域内,凡是与血压异常相关的内容包括最基本的原创信息几乎均整合于本书之中,涉及心理因素与血压异常、低血压及与低血压相关的晕厥与休克、高血压及与之相关的疾病、低血压与高血压交替存在的现象、老年高血压、老年肺高压、肺动脉高压等诸多血压异常的历史进展过程,以及近些年来与之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的发展观念,于本书均可阅及。涉及血压异常专科护理的经验和体会,以及护理工作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书中均有详细讲述。本书既有篇章综述的特点,又有专题论述的写作风格,并力求图文并茂,充分现出本书内容的丰富性、全面性、新颖性和先进性,是目前国内外仅有的一部反映临床血压异常的综合性实用书籍。 本书于2007 年开始组稿,要求书中篇、章、节分明,不但要反映出有关血压异常研究的历史进展过程,而且更要显现出新近的成就。由于近些年来医学发展比较快,编著者尽求将有关血压异常新进展写入书中,因此难以同步止笔,是本书写作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经过各位编委辛勤努力工作,今年终将书稿完成,这是诸位编委共同耕耘的硕果。在此,编委会向本书所有的编著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书写作涉及题目尚多,为避免内容重复,编委会对其做了适当调整。同时为了反映出近半个世纪血压异常研究的历史传承,对有些相对较早期的血压异常内容予以保留,对有关章节酌情补充了近期新的进展。 本书编委会虽力争将《临床血压学》编写工作完成得更好,但在总体设计上尚有不足之处,有待再版时纠正。书中偏颇、疏漏甚至错误之处,敬请广大同道及诸位睿智的读者多加批评指正。 刘国树 2021 年1 月 主任医师,教授,德国埃森大学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专家组成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晕厥分会荣誉主任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首届专家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会员、高血压专家委员会资深专家会员,《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副主编,《世界新医学信息文摘》总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党委委员、南楼临床部心肾科主任、临床药理基地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高血压学组组长,杨森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国分会心血管/内分泌专业主任委员,世界心脏联盟中国领导组成员,《中华内科杂志》心血管组编审组长。 基 础 部 分 第一篇 心、脑、肾血管生理/ 2 第一章 心血管生理/ 刘秀华 王彦珍 2 第一节 心脏的组成 / 2 第二节 心脏的射血过程 / 10 第三节 血管的分类与功能 / 12 第四节 血管的结构与功能 / 13 第二章 脑血管生理/ 李 生 18 第一节 脑部血液供应系统 / 18 第二节 脑部血液回流系统 / 25 第三节 脑部血管侧支循环的吻合血管(胚胎遗留血管) / 28 第四节 脑部血液供应与循环 / 29 第三章 肾脏血管生理/ 李美花 31 第一节 肾脏的血管路径 / 31 第二节 肾脏血管的生理特点 / 32 第三节 肾血流的自动调节 / 32 第四节 肾小球旁器 / 33 第五节 肾血流的神经体液调节 / 34 第二篇 血压的形成、调节与测量 / 36 第一章 血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叶 平 赵 颖 36 第一节 血压的概念及其表示 / 36 第二节 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 / 37 第三节 血压的波动性 / 39 第二章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生理调节/ 叶 平 赵 颖 41 第一节 动脉血压的形成 / 41 第二节 动脉搏动 / 42 第三节 柯氏音产生原理 / 43 第四节 血压的生理调节 / 44 第三章 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叶 平 赵 颖 47 第一节 静脉血压 / 47 第二节 静脉回心血量及影响因素 / 49 第四章 血压的调节机制/ 王彦珍 刘秀华 51 第一节 血压的神经调节 / 51 第二节 血压的容量调节 / 54 第三节 血压的肾脏体液调节 / 55 第五章 血压的测量/ 59 第一节 血压测量形式 / 陈源源 孙宁玲 59 第二节 血压测量的方法 / 陈源源 61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血压测量 / 陈源源 孙宁玲 62 第四节 临床测量血压遇见的特殊情况 / 王鸿懿 孙宁玲 66 第五节 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 / 68 第六节 血压变异的临床意义 / 王继光 75 第三篇 不同类型血压异常的流行病学/ 80 第一章 低血压的流行病学/ 何 耀 封 康 王盛书 80 第一节 低血压定义和分类 / 80 第二节 低血压分布 / 80 第三节 低血压危险因素 / 82 第二章 原发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何 耀 封 康 王盛书 85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定义和分类 / 85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及分布特征 / 85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 / 86 第四节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 / 92 第五节 原发性高血压预防对策 / 96 第三章 儿童血压的流行病学/ 何 耀 封 康 王盛书 102 第一节 儿童血压分布 / 102 第二节 血压轨迹现象 / 103 第三节 影响儿童血压的因素 / 104 第四章 高龄老年人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何 耀 王盛书 封 康 108 第一节 高龄老年人高血压的定义及特点 / 109 第二节 高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其控制情况 / 109 第三节 高龄老年人高血压的分布特点 / 110 低血压部分 第四篇 低血压/ 114 第一章 直立性低血压/ 孙晓楠 114 第一节 概述 / 114 第二节 直立性低血压病因与分类 / 115 第三节 直立性低血压发病机制 / 121 第四节 直立性低血压临床特点 / 124 第五节 直立性低血压鉴别诊断 / 129 第六节 直立性低血压治疗 / 134 第七节 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及预后 / 138 第二章 老年人低血压的特点/ 141 第一节 概述 / 赵玉生 141 第二节 老年人直立性低血压 / 赵玉生 苗懿德 146 第三节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 / 赵玉生 152 第四节 老年人用药与低血压 / 赵玉生 155 第三章 青少年低血压的特点/ 贾大林 161 第一节 青少年低血压区域分布 / 161 第二节 青少年低血压常见类型及其治疗 / 161 第四章 伴有特殊临床情况下的低血压/ 164 第一节 介入治疗与低血压 / 马 虹 陈小林 164 第二节 心脏手术后低血压 / 马 虹 陈小林 167 第三节 嗜铬细胞瘤与低血压 / 马 虹 陈小林 169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与低血压 / 马 虹 陈小林 170 第五节 流行性出血热与低血压 / 马 虹 陈小林 172 第六节 药物性低血压 / 马 虹 陈小林 173 第七节 透析低血压 / 刘 胜 175 第五章 高原性低血压/ 贾大林 178 第一节 高原性低血压病因 / 178 第二节 高原性低血压发病机制 / 178 第三节 高原性低血压临床特点 / 179 第四节 高原性低血压诊断 / 179 第五节 高原性低血压鉴别诊断 / 180 第六章 实验性低血压/ 易 军 183 第一节 动物模型 / 183 第二节 实验性低血压的血管重建 / 185 第七章 脑血管疾病与低血压/ 李 生 188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188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与低血压 / 192 第三节 颅脑损伤与低血压 / 193 第八章 中医对低血压的治疗/ 冷 鹏 195 第一节 辨证论治 / 195 第二节 名家名方 / 197 第三节 食疗 / 199 第四节 针灸及按摩治疗 / 201 第五节 常用方剂 / 202 第六节 常用中成药物 / 202 第五篇 晕厥与低血压/ 203 第一章 晕厥的概述/ 刘文玲 203 第一节 晕厥的定义 / 203 第二节 晕厥分类和病理生理 / 204 第二章 晕厥的诊断和评估/ 刘文玲 206 第一节 晕厥初步评价、诊断及危险分层 / 206 第二节 晕厥诊断性检查 / 207 第三章 晕厥的治疗/ 刘文玲 213 第一节 晕厥一般治疗原则 / 213 第二节 反射性晕厥和直立性低血压的治疗 / 213 第三节 心律失常性晕厥的治疗 / 215 第四节 继发于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血管疾病晕厥的治疗 / 216 第四章 晕厥的特殊问题/ 刘文玲 219 第一节 老年人晕厥 / 219 第二节 儿童晕厥 / 219 第三节 驾车与晕厥 / 220 第六篇 休克与低血压/ 223 第一章 概述/ 张向阳 223 第二章 病理生理改变/ 张向阳 225 第一节 微循环分期 / 225 第二节 体内微环境的变化 / 227 第三节 休克时的病理学改变 / 228 第三章 休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张向阳 233 第一节 休克的临床表现 / 233 第二节 休克的监测 / 234 第三节 休克的诊断 / 235 第四章 休克的防治与预后/ 张向阳 238 第一节 休克早期急救 / 238 第二节 休克补液治疗 / 238 第三节 休克药物治疗 / 240 第四节 休克预后 / 242 第五章 心源性休克/ 张向阳 243 第一节 心源性休克病因 / 243 第二节 心源性休克病理生理 / 243 第三节 心源性休克临床症状与分型 / 245 第四节 心源性休克诊断 / 245 第五节 心源性休克治疗 / 246 第六章 脓毒症休克/ 张向阳 249 第一节 脓毒症休克病因 / 249 第二节 脓毒症休克发病机制与临床类型 / 249 第三节 脓毒症休克诊断 / 251 第四节 脓毒症休克治疗 / 253 第七章 低血容量性休克/ 张向阳 255 第一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病因与分类 / 255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病机制 / 256 第三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临床表现和诊断 / 256 第四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 / 257 第八章 神经源性休克/ 张向阳 260 第一节 神经源性休克病因 / 260 第二节 神经源性休克发病机制 / 261 第三节 神经源性休克临床表现和诊断 / 261 第四节 神经源性休克治疗 / 262 第九章 过敏性休克/ 张向阳 263 第一节 过敏性休克病因 / 263 第二节 过敏性休克发病机制 / 263 第三节 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 / 264 第四节 过敏性休克治疗 / 264 高血压部分 第七篇 高血压/ 268 第一章 高血压定义与发病危险因素/ 史 军 269 第一节 高血压定义与诊断标准 / 269 第二节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 270 第二章 高血压发病机制/ 273 第一节 遗传因素与高血压 / 华 琦 许 骥 273 第二节 钠、钾、钙与高血压 / 华 琦 许 骥 275 第三节 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 / 华 琦 许 骥 277 第四节 交感神经系统与高血压 / 华 琦 许 骥 279 第五节 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 华 琦 许 骥 281 第六节 血管收缩功能及血管重构与高血压 / 华 琦 许 骥 282 第七节 肾上腺髓质素与高血压 / 费宇行 284 第八节 高血压的免疫机制 / 贾国栋 289 第九节 心理因素与高血压 / 张 鑫 294 第三章 高血压的分类、危险分层与诊断程序 / 299 第一节 高血压的分类 / 石湘芸 史 军 299 第二节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 / 石湘芸 史 军 304 第三节 高血压的诊断程序 / 石湘芸 史 军 306 第四节 原发性高血压的亚型 / 张明华 309 第四章 高血压的治疗/ 314 第一节 高血压治疗的目标值 / 华 琦 许 骥 314 第二节 非药物治疗 / 华 琦 许 骥 315 第三节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 华 琦 许 骥 317 第四节 治疗高血压药物的合理选择 / 华 琦 许 骥 333 第五节 多国高血压指南联合用药推荐方式的评述 / 刘国树 335 第六节 高血压与精准医学简介 / 李佳丹 341 第七节 高血压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 魏金梁 刘冀兴 342 第五章 继发性高血压/ 350 第一节 肾脏疾病与高血压 / 张晓英 350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与高血压 / 李南方 355 第三节 先天性血管畸形及大动脉炎与高血压 / 张晓英 366 第四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 / 张晓英 370 第六章 高血压合并症的相关治疗/ 邢绣荣 华 琦 376 第一节 高血压并发卒中 / 376 第二节 高血压与心脏损害 / 378 第三节 高血压与肾脏损害 / 384 第四节 高血压与血管病变 / 386 第五节 高血压与高脂血症 / 387 第六节 高血压与糖尿病 / 388 第七章 合并其他特殊临床情况的高血压/ 391 第一节 特殊人群的高血压特点 / 391 第二节 伴有代谢紊乱的高血压 / 卢艳慧 李春霖 413 第八章 紧急型高血压/ 431 第一节 高血压危象 / 单兆亮 闫俊瑾 431 第二节 高血压脑病 / 刘国树 王增武 张宇清 434 第三节 高血压急症 / 严晓伟 436 第九章 高血压认知过程的回顾与启迪/ 刘国树 443 第一节 高血压——既是血压升高的指针,也是疾病的警示牌 / 443 第二节 血管损伤与高血压相互关联 / 444 第三节 高血压定义、分类和治疗方法的演变 / 445 第四节 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过程简述 / 449 第五节 J 形曲线现象的不同观点 / 449 第六节 启动降压时机及靶目标仍有争议 / 450 第七节 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评估 / 451 第八节 单药治疗是否过时 / 452 第九节 HDL、HDL-C 和非HDL-C 453 第十节 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用药原则变化 / 454 第十一节 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趋势的启迪 / 457 第十二节 高血压的现代管理 / 457 第十章 中医对高血压的治疗/ 冷 鹏 460 第一节 辨证论治 / 461 第二节 名家名方 / 464 第八篇 老年高血压/ 466 第一章 中国老年人健康状况概要/ 刘国树 466 第一节 老年的由来与发展 / 466 第二节 世界老龄化发展态势 / 467 第三节 老年人群的健康评估 / 468 第四节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变迁 / 469 第五节 我国老年人的死亡原因 / 471 第六节 老年人疾病临床特殊性与防治对策 / 472 第七节 开展老年病的研究工作 / 474 第二章 中国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475 第一节 中国老年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 王 薇 任 洁 475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 郭静萱 李昭屏 481 第三节 老年高血压脉压增大现象分析 / 唐家荣 陆再英 483 第四节 老年假性高血压 / 宋达琳 康维强 488 第三章 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的处理/ 493 第一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 / 493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卒中的处理 / 周盛年 付秀鑫 508 第三节 老年高血压与肾功能不全的处理 / 李德天 512 第四章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 516 第一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房性心律失常 / 516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 黄 平 522 第三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处理原则 / 周北玲 523 第四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 袁祖贻 雷新军 525 第五章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 528 第一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特点 / 吴 彦 张明华 528 第二节 老年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 何 青 530 第三节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 周颖玲 531 第六章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处理/ 536 第一节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降压治疗 / 宋以信 536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血脂代谢异常的治疗 / 秦明照 538 第三节 他汀类药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调脂治疗 / 宋达琳 康维强 541 第七章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547 第一节 特殊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治疗 / 547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患者抗血小板、抗凝治疗 / 568 第三节 80 岁以上老年高血压管理探讨 / 刘国树 谢良地 杨新春 571 第八章 老年人肺高血压分类、诊断、治疗/ 荆志成 刘国树 580 第一节 概述 / 580 第二节 老年肺高血压患病率和死亡率 / 580 第三节 老年肺高血压的分类 / 581 第四节 老年肺高血压临床诊断 / 586 四、 老年肺高血压特殊辅助检查 / 587 五、 老年肺高血压诊断初步参考思路 / 587 第五节 老年肺高血压患者治疗的特殊情况 / 587 第六节 总结 / 588 第九篇 肺动脉高压/ 590 第一章 肺循环/ 司全金 李 凡 590 第一节 肺循环的发育 / 590 第二节 肺循环的特点 / 590 第三节 肺血流动力学 / 592 第二章 肺动脉高压/ 司全金 李 凡 597 第一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 597 第二节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 610 第三章 中医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 冷 鹏 622 第一节 辨证论治 / 622 第二节 临床治验 / 624 第三节 单味药物 / 625 护 理 部 分 第十篇 临床血压异常的护理/ 628 第一章 低血压患者的护理/ 李葭灰 628 第一节 低血压的护理原则 / 628 第二节 低血压的护理措施 / 628 第二章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 李葭灰 632 第一节 高血压的护理原则 / 632 第二节 高血压的护理措施 / 633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