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爱我的野草鲁迅人生哲学今读》是刘国胜鲁迅立人思想今读系列的第六本,是作者近年来研究鲁迅人生哲学的成果专著。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作者刘国胜独辟蹊径,坚持文本细读,以鲁迅的人生哲学为重点,反复研读《野草》,采取对《野草》整体解读与各篇逐一解读相结合的方法,从小感触引发人生大思考引入,探讨鲁迅人生哲学的审美格调、目标追求、精神底色、批判精神和固有血脉,梳理出了一个脉络比较清晰、结构相对完整、富有特色的鲁迅哲学体系。
作者认为,鲁迅作品的核心内容是立人思想,而内含哲理、用意深邃、幽默和讽刺随处可寻的散文诗集《野草》中体现的人生哲学,则是立人思想的精髓。在解读时,作者既联系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又结合当下中国人的人生实际,以期读者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找到破解现实困惑的钥匙!
哲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高深的哲学却往往让人望而止步,哲学是什么?也常常困扰着大多数人。我们不妨走进散文诗集《野草》,一探鲁迅先生人生哲学观的究竟。
散文诗集《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幽默和讽刺随处可寻。作者认为,鲁迅作品的核心内容是立人思想,而《野草》所体现的人生哲学,则是立人思想之精髓,因而探讨和挖掘《野草》内蕴的哲学、产生的根源及其艺术表现方式的独特性就必然成为《野草》研究的核心目标。
鲁迅的人生哲学,亦可谓心灵哲学生命哲学,既高远,又现实,是他与大苦闷、大痛苦搏斗时,开出的各样的更灿烂的思想之花。鲁迅对人的存在状况的知解及由此而来的人生选择,对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仍然有深远的影响。本书对鲁迅的人生哲学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值得一读!
绪言
读懂《野草》:小感触引发人生大思考
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鲁迅先生陆续写了二十三篇散文诗,先后在《语丝》杂志(按:鲁迅的学生、《京报副刊》编辑孙伏园本书出现的人物,需要介绍其身份的,在次出现时介绍。在鲁迅等支持下,1924年在北京创办的文学周刊)上发表。从篇起就题为《野草一》,可见先生从一开始就考虑以野草为题写系列散文诗。纵观《野草》全集,其基本思想应在动笔时已深思熟虑,即借诗言志的志是什么,先生心里有了一个总谱。这一基本思想的源头,可追溯到1907年先生留日期间,在《文化偏至论》(《坟》)在鲁迅作品名后括号中注明的,是该作品所入鲁迅作品集名称,每一篇文章在绪言和每一章次出现时注明,下同。中提出的立人思想: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著:《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书引用《鲁迅全集》的内容,后面不再注释。从1907年到1926年,立人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野草》要把丰富和发展的成果,以散文诗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来。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时时不忘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围绕立人针砭时弊,讴歌真善美,鞭挞假丑恶。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曾与先生有密切来往的荆有麟,在1942年写的回忆录中,谈了先生创作《野草》时的情况:鲁迅先生可忙得一塌糊涂。每天要讲课,要上衙门,要作战斗的杂文,要看各种各样的小说,散文,诗歌,论文,还要校阅期刊的稿子,还要接待日夜不断的青年访客。《野草》里面的大部分作品,就是这样环境之下完成的。而写作的时间,又完全是在静夜之后,所以《野草》里边,充满了严森之气,不为无因的。荆有麟著:《鲁迅回忆》,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版,第107页。
1927年7月,散文诗集《野草》由北京北新书局结集出版,列为先生所编乌合丛书之一。出版前,先生创作了《题辞》。
刘国胜,1951年生于上海。现任鲁迅文化基金会特邀顾问、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顾问、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特聘签约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外部董事、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部董事。
2003年至2014年任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之前曾任上海铁合金厂党委书记兼副厂长、上钢五厂党委书记,上海市宝山区委书记、金山区委书记,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副秘书长。
著有《渐远渐近鲁迅立人思想启示录》《独有爱是真的鲁迅立人思想解读》《应该有新的生活鲁迅立人思想今读》《只有爱依然存在鲁迅儿童观今读》《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鲁迅青年观今读》《为了女性真的解放鲁迅妇女观今读》《人立而后凡事举鲁迅教育观今读》《以人为本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政治核心作用论》《国有企业党委(党组)领导作用论》《何以成为独特优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九讲》等。主编《宝钢领导力》《宝钢党支部建设》等。2017年获鲁迅文化公益推动奖。
绪 言 读懂《野草》:小感触引发人生大思考/1
一、《野草》可说是鲁迅的哲学/3
二、在现实人生中提炼人生哲理,反哺人生/5
三、让我们都来读《野草》/11
章 鲁迅人生哲学的审美格调:赞美生命和充实的人生
《野草·题辞》今读/17
一、充实来自思有所得,空虚源于不确定/18
二、过去的生命因创造价值而值得歌颂/31
三、在现实与历史中追求成功/43
第二章 鲁迅人生哲学的目标追求:活出人生过程的精彩
《过客》《希望》《死火》《失掉的好地狱》和《求乞者》今读/59一、在使命召唤下向前走/61
二、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74
三、人生的路归根到底靠自己走/93
第三章 鲁迅人生哲学的精神底色:勇敢、坚韧与自信
《秋夜》《这样的战士》《颓败线的颤动》《淡淡的血痕中》和《一觉》今读/111
一、枣树,我心仪的精神界战士形象/112
二、面对无物之阵不懈地举起投枪/124
三、遗弃了背后一切的冷骂和毒笑/134
四、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144
第四章 鲁迅人生哲学的批判精神(上):对庸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复仇》《复仇(其二)》《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死后》《狗的驳诘》和《我的失恋》今读/159
一、无聊和冷漠的旁观者看客/160
二、改良社会和教育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166
三、打哈哈现象,打开窗洞被赶走/170
四、梦见死后,狗愧不如人,错位的恋爱/181
第五章 鲁迅人生哲学的批判精神(下):解剖自己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
《影的告别》《墓碣文》《风筝》《腊叶》和《雪》今读/200
一、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201
二、抉心自食,欲知本味/212
三、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219
四、愿使这将坠的被蚀而斑斓的颜色,暂得保存/232
五、暖国的雨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花寄托不同的人生/240
尾 声 鲁迅人生哲学的固有血脉:中国文化源头的优良基因
《好的故事》今读/249
一、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250
二、追回完成和留下女娲的原创和再创造精神/254
后 记 试着自主集成创新/261
主要参考书目/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