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威尼斯在15到16世纪期间, 有数十种条例规定人们不可铺张浪费。其中一条法例特别指出,人们不能送超过6把银勺和6把叉子作为新婚贺礼。另外一条法例也规定作为餐后点心的甜品必须是当季水果和一份小份的点心。在当时, 贪心被认为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那为什么到了21世纪的今天,商店里遍地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消费者几乎都是过度消费?本期试图从哲学的角度仔细反思当今的消费习惯。
备注:合作出版。原文书名New Philosopher:To buy or not to buy?
2 序言
5 卷首语
8 撰稿人
12 乌有乡消息
18 没的可穿?
21 少少益善? 奈吉尔·沃伯顿
24 “数”说物品
25 好物两个半 安东尼娅·凯斯
30 长路漫漫 科里·莫勒
34 所有物的力量 卡罗尔·赫德森
40 非洲闪电号 DBC 皮埃尔
46 34件物品说完世界史
48 你是收藏家还是囤积者? 帕特里克·斯托克斯
56 活在物质世界中 蒂姆·卡瑟
65 奴役物品 奥利弗·波克曼
70 贩卖童年 加里·克罗斯
75 四种思考
87 狗与倒影 塞缪尔·克罗索
88 睹物明人 塞缪尔·戈斯林
93 商品化世界 达蒙·杨
98 六位思想家
100 伦理困境(少儿版) 马修·彼尔德
101 伦理困境(成年版) 马修·彼尔德
103 生、死与两者之间 罗斯·麦克法兰
113 寻常物之颂 巴勃罗·聂鲁达
115 当悲痛写在菜单上 艾格尼丝·蒂里托
119 厌食症的哲学 华伦·沃德
123 与邻人攀比 托斯丹·凡勃伦
131 肉身之物 玛丽娜·本杰明
136 13个问题 大卫·沃尔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