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散文集。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级作协对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积极推进,乡土文学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春天。《土生土长》以作者故乡冀南平原一带为书写地域,以回忆的笔调和朴实的文笔,记录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乡村生活。全书共分五部分,《故乡风物》写故乡的风景、风俗和物件,《乡人面孔》写故乡命运各异的小人物,《往事如歌》写作者的童年往事,《血浓于水》写作者的亲情故事,《生活哲思》写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本书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文学创作是一件需要一生去储备的事,一个人平时做了多少准备,在他的笔下都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故乡风物”“乡人面孔”“往事如歌”“血浓于水”“生活哲思”五个篇章构成的这样一部作者的成长史和冀南平原的心灵秘史,让我们看到了郑永涛的心路历程,从青涩到成熟,一路荆棘,一路隐忍,一路挣扎,一路奋进,在刹那的情怀里,如流淌的春水,漫过碧草青青的山坡,最后敬献于文字的故乡,让读者沿着他提供的密码,去解构或认知冀南平原那片多情的土地。
给式微的乡村书写注入
新的力量
——郑永涛乡土散文集《
土生土长》
凌仕江
作为一个生于故乡、长
于故乡、离开故乡,后来又
回归故乡的作者而言,如何
书写他的故乡,这意味着两
种可能:一是偏见的危险,
二是可喜的期待。青年作家
郑永涛的乡土散文集《土生
土长》,似乎不能让我作一
次单项选择的审美,而是在
这两种基调之上树立起一种
风险与平衡的挑战。
这是当下许多故乡书写
者缺失的勇气!
郑永涛的笔名土生,像
生生不息的大地一样,散发
着浓烈的泥土味儿,这也决
定了他写作的方向将与乡村
发生绵延不断的关系。尽管
他曾北上参军,南下求学,
有过远离故乡的漫长经历,
但这个土生土长的冀南平原
少年,一路行吟,不忘初心
,始终执着于对故乡的坚守
与书写,这是信息爆炸时代
难能可贵的存真写作。
据郑永涛回忆,他是在
读高中时从《解放军报》上
了解到我的经历的。后来他
怀揣梦想参军入伍,始终没
有停止过读书和写作。退伍
后,为给自己的文学梦打下
坚实基础,他冲破重重阻力
,来到了大学求学。读大学
中文系时,郑永涛还在创作
中引用了我散文中的句子“
天天天蓝,与谁都无关;天
天天蓝,与谁都有关”。那
时,通过博客,两个有着军
人身份的人便因文学赐缘相
识了。有时我想,在这漫长
的时光与琐碎的生活缝隙中
,我们的联络到底都谈了些
什么?太多内容已记不起来
了,但有一条不可忽略的线
索,一定离不开写作。
可能这就是人与人不容
拒绝的缘分天空。我想,这
也是答应替他即将出版的乡
土散文集写序的原因所在。
之于河北的许多读者而
言,郑永涛的散文作品并不
陌生。因为经过多年的磨炼
,他已经完成了由一个文学
爱好者到一个作家的准备与
蜕变。其间,他的散文作品
有过不俗的表现,曾在国家
、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两百
余篇,并被收入多种文学作
品集,部分作品被选作中学
语文阅读理解题。这是他的
故乡冀南平原之所幸,有一
个文学赤子以一个守望者的
身份在替她热烈歌唱,这是
郑永涛与故乡的深情相拥。
因此,从一个人的故乡到更
多人的故乡,郑永涛的书写
便有了不同于他人故乡的辨
识度。在《土生土长》这部
乡土散文集里,郑永涛将自
己的目光,瞄准故乡的风物
与人物命运,还有自然万物
与亲情纽带下凝固的个人情
感。即使是描写乡村变革中
遇到的无奈与阵痛,以及那
些格格不入的熟悉的陌生人
,他依然给予了一种人文关
怀。
比如落雪、月色、花糕
、年灯、暖袖、布鞋等,这
一派寄居于北方生活的乡村
俗谱,在郑永涛的笔下都有
着很强的画面感,十分具有
俄罗斯“巡回画派”现实主义
艺术家列宾的清晰质感。尽
管郑永涛笔下没有掺和《伏
尔加河上的纤夫》那样的现
实批判,但他却让我看到了
俞平伯“忆”中所有的只是薄
薄的影罢了。笔调处处,满
满的温情,但不铺张,仿佛
年少的心事,装不下太多伤
痕。还有他笔下的拾粪老人
、光棍汉、**先生等,这
些人和事,皆以朴拙的笔调
呈现不事张扬的原生活面孔
,让人仿若看到了耳目一新
的一帧帧乡村生活图景。这
久远的物象,读来无不令人
怀念和眷恋美好的已逝从前
。
文学创作是一件需要一
生去储备的事,一个人平时
做了多少准备,在他的笔下
都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故
乡风物”“乡人面孔”“往事如
歌”“血浓于水”“生活哲思”
五个篇章构成的这样一部作
者的成长史和冀南平原的心
灵秘史,让我们看到了郑永
涛的心路历程,从青涩到成
熟,一路荆棘,一路隐忍,
一路挣扎,一路奋进,在刹
那的情怀里,如流淌的春水
,漫过碧草青青的山坡,最
后敬献于文字的故乡,让读
者沿着他提供的密码,去解
构或认知冀南平原那片多情
的土地。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
化步伐的全面加快,乡村振
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各级作
协对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
积极推进,乡土文学在新时
代迎来了新的春天。期待郑
永涛继续创作更多的优秀作
品,让读者获得更多的希望
与力量。
是为序。
二〇二〇年七月二十二
日于成都·藏朵舍
郑永涛,笔名土生,男,1984年生,河北邯郸人,毕业于南昌职业大学中文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邯郸市作家协会理事、邯郸市肥乡区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中国妇女报》《法治日报》《人民公安报》《中国城市报》《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河北日报》《河北法制报》《河北农民报》等多家报刊。现供职于邯郸市肥乡区消防救援大队。
第一辑 故乡风物
水墨村庄
雪落故乡
故乡的花糕
年灯、年饼
苦累
蒸馒头
烤杂病
拜年
照年灯
初冬
雨落中秋
故乡的冬夜
暖袖
收白菜
农家饮酒图
露天电影
烤场
沙土坑
收麦与打麦
一豆油灯苗儿
乡村夜里的狗吠声
药罐子
串门吃饭
枣树记
郭氏蒲公汤
故乡的庙韵
关帝庙
乡村中秋夜
故乡的夏夜
夕阳下的风景
夏日午后的乡村
村庄里岁月的痕迹
魅力粮画
农村孩子的胎教
第二辑 乡人面孔
村庄里最后一个拾粪的人
疯女人
双喜
上坟图
尖子生与疯女人
山
四十年
第三辑 往事如歌
一个人的童年
郑村小学
老小俩
月光下的捉迷藏
生命最初的画面
一个村庄的轮廓
一串冰糖葫芦
安静
难忘那些黄昏
故春印象
深深的故乡
那扇古老的门
蝉的往事
童年的风筝
与绿邂逅
寂寞的童年
亲妈
卖冰糕
逮蛆的往事
儿时的一个夜晚
坷垃大战
第四辑 血浓于水
母亲,我想为你洗次脚
母亲的手
桃花掩映下的母亲
布鞋
一件很久很久的往事
又到中秋
清明书
给侄女雨欣
第五辑 生活哲思
一畦玉米苗
奶奶的小菜园
一棵小丝瓜
爷爷的燕子
心中有个神
算命先生
后记愿在故乡的大地上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