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无时无刻,不在与自然作斗争。然而人类却是无法战胜自然的,自然的强大之处在于她潜伏在我们的周围,身处其中而又浑然不觉。虽说无法战胜,但我们可以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去改造它。
时间回到五十多年前,我们这些懵懂的青年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离开了家乡,踏足在这片原始的未知的北大荒原。当火车爬上张广才岭,越过松花江,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那原始、苍凉、破败,击碎了我的兴奋,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地呐喊,却又坚定了我的信心。我不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竟然会有长达六个月的寒冬,也更不知道的自己将来能和这片广袤的黑土地有生死之交,他给了我坚强,给了我力量,也给了我文学创作上的灵感。
承载着时光的印记,承载着岁月的回忆,承载着曾经的经历,承载着历史的 传奇,韩湘生的《那一片遥远的山林》一书出版发行了,我欣然提笔为之作序。 韩湘生于1969年由北京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广袤的黑土地上经历 九个春秋,后毕业于北京影视艺术专科学校。他酷爱文学,勤于笔耕,是中国作 家协会小说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团成员,现任《荒土文学》副主 编、青年作家网等多种刊物及平台的签约作家、撰稿人,已发表作品近450篇,其 中很多作品脍炙人口,好评如潮,多篇文章在全国获奖,被读者们亲切地称为从 黑土地中走出的优秀作家。 《那一片遥远的山林》一书,以他和朋友们的年轻时代的故事为主线,讲述 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歌颂了青年人为了祖国建设而甘于奉献的 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作者以亲身经历的故事为原型,真实地把读者带入那个“与 天斗、与地斗”的时代,深刻挖掘了那个时代的青年人的情感和经历,让已经步 入暮年的他们重拾那段辉煌而又难忘的时光。 类似反映同时代的文章,我看过多篇,但是尤以韩湘生的这部书,以细腻的 笔触、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刻画、流畅的叙述,真实地再现了当年 知青们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这是作者用心在写,用情在写,用责任在写,用使 命在写!据我所知,作者是边工作边写作,经常写到深夜。六年多的日日夜夜,作者 克服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困难,采访了很多的亲人、战友、当事人,经受了悲欢离 合的情感冲击,经常触景生情,泪流满面。 通过这部书,将我们这一代人的故事留给后人,希望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后的 人们还会讲起。
韩湘生,男,北京人,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后调入六师工作。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现任《荒土文学》杂志副总编、《文学月报》杂志编委、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文学与艺术》杂志签约作家、《知青文学专号》和《乌苏里江绿色风》特邀撰稿人。至今已发表文章六百多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奖项。
过年 / 5 一瓶肉罐头 / 9 我在猪号的那年冬天 / 11 荒原上的狼 / 15 火 / 19 断粮的日子 / 22 我与枣红马“161”/ 25 逃票 / 28 那一片遥远的山林 / 30 我与那只黄鼠狼 / 33 兵团情,战友情(之一)/ 38 兵团情,战友情(之二)/ 43 难忘兵团的老职工 / 46 我的病友卢同善(之一)/ 50 我的病友卢同善(之二) / 54 一窝小老鼠 / 57 挖草药的回忆 / 61 夏天的记忆 / 64 “六一八”,我们的节日 / 68 血浓于水 / 72 菜园轶事 / 75 小四 / 79 知青老师 / 83 大通岛上采草药 / 87 进山采蘑菇 / 92 悠悠岁月军马情 / 97 我的父亲母亲 /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