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为十二章,基本包括了妇产科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同时介绍了临床常用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涉及疾病近五十种。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涵盖了妇产科的新技术、新手术护理,如经阴道手术、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护理,辅助生殖技术配合与护理、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重点突出了诊断和治疗处理上的临床经验的介绍,特别强调了如何做好病情记录、医患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年轻医师更好地构筑和谐医患关系。
由于解剖学的特点,外与尿道、、肛门,经常受尿液及分泌物的浸渍,行动时又受大腿的摩擦,因而为炎症的好发部位。外皮肤或黏膜发炎时统称外阴炎,以真菌、滴虫、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外阴皮肤瘙痒、疼痛或灼热感,白带多、脓性,局部发红、肿胀,重者可发生溃疡,导致双侧小粘连,引起排尿疼痛或困难。有时也可引起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增多。
(二)辅助检查
外阴炎症的致病原因或病原体于外阴的机会比较少,多数来自于,因此在检查时除了行外阴分泌物的检查以外,还要对和宫行检查。
(pan>)对分泌物检查,了解是否有滴虫、真菌等病原体的存在。
(2)对和宫颈部分泌行检查,了解是否有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
(3)如果外溃疡长期不愈合,或是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时,应做活体组织检查。
(4)对于炎症反作的患者,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要检查尿糖及血糖。
(5)如果怀疑是直肠瘘或膀胱瘘,可行亚甲蓝试验:在内塞入干净的纱布后向直肠或膀胱注人亚甲蓝稀释液,过数分钟后取出纱布,观察是否有亚甲蓝的颜色,如果纱布上有相应颜色,就证明存在直肠瘘或膀胱瘘。
(三)诊断要点
(pan>)外阴瘙痒、疼痛、有烧灼感,于活动、性交、排尿、排便时加重。
(2)检查见外充血、肿胀、糜烂,常有抓痕,严重者形成溃疡或湿疹。口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呈泡沫状或凝乳块状或呈脓性。
(3)或外阴分泌物培养可以发现细菌、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对反生的外念珠菌病必须检查血糖和尿糖。
(四)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慢性湿疹和相关皮肤疾病相鉴别:外阴皮肤的慢性湿疹往往与炎的外阴充血混淆,一般感染炎时可以发现大量的分泌物从内流出,反复刺激外阴,且经扩阴器检查可发现壁充血,大量分泌物存在于内;而外阴湿疹时一般无分泌物增多,外阴相对比较干燥。
二、
(pan>)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保持外阴清洁、干燥。
(2)积极寻找病因,若发现糖尿病,应及时糖尿病;若有尿瘘、粪瘘,应及时行修补术,
(3)。
①0.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聚维酮碘或1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2次,每次15~30min,也可选用其他具有作用的外用。坐浴后涂抗生素软膏或紫草油。急性期还可选用红外线局部物理。
②中药:无论急慢性期、可用清热利湿、解热止痒的中药内服或熏洗。
第二节 炎
一、念珠菌炎
念珠菌炎是一种常见的炎,过去被误称为真菌炎。内糖原增加、酸度、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适合念珠菌繁殖则引起炎症,故本病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患者及接受大量者。此外,长期应用抗生素,改变了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催患免疫缺陷综合证,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穿紧身化纤内裤、肥胖而使会的温度及湿度增加,也易使白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
(一)诊断1.班状
主要表现为外阴盛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异常痛苦,还可伴有尿频、尿痛及性交疼痛,急性期白带增多,白带特征是白色稠厚早凝乳或豆腐渣样。
2.体征
检查见外阴抓痕,小内侧及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去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还可能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
3.辅助检查
(pan>)直接镜检。用悬滴法在光镜下寻找白念珠菌租子和假菌丝,假菌丝是白念珠菌致病的特征形态,芽生孢子则是其共生菌形态。用革兰染色后镜检,其阳性发现率比较高,
(2)培养法,适用于有症状而多次悬滴法检查均为阴性,或顽固的病例。此法可以明确诊断是哪一种念珠菌造成的感染,是可靠的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