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新书:道德经说什么3(愚夫不停做加法,智者常常断舍离,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好好积德,人间值得。)
定 价:79.9 元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很少,从而想要的会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有小欲望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的欲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位置身心就会受到伤害。 您想要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想要一份好的工作,也无可厚非。在《道德经说什么4》里,知名中医专家、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告诉我们:只要您能做到事来则应,事毕则忘事来了就踏踏实实做事,事情做完了,就将做事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忘掉,不去在意,您想要的,*终都会获得。
★《道德经说什么4》是畅销书《道德经说什么》系列的第4本 《道德经说什么4》的内容为《道德经》第61章~81章的解读,也是本系列的*后一本。全书内容集医学、道学、佛学、心理学为一体,为当代人解决人生困惑、指明前行的方向。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好的伴侣、好的工作、好的身体、好的生活质量,等等。罗大伦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很多东西不是您求了,就能得到的。您只有知道、行道,才能实现自己所求。 ★为什么太多人渴望成功,却一生碌碌无为 现在有太多人渴望成功,却一生碌碌无为。知名中医专家罗大伦博士结合多年在商学院给企业家讲课的经验和案例,总结了三个成功的定律。无论什么人,在选择一份职业的时候,都可以将这三点作为参考:*,这件事对众生有益;第二,自己对这件事感兴趣;第三,坚持下去。 很多人一直把眼睛盯着做大、做强上,但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当我们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境时,要知道没有一件看似艰难的事,不是从简易处着手;没有一件大事,不是从点滴做起的。罗博士在《道德经说什么4》中告诉我们:做大是目标,但是我们不能一直把眼睛盯在做大上,应该盯在细节上。如果我们能够精益求精,把小事做好,您的工作与生活会完全不同。 ★《道德经说什么4》告诉我们,另一半一定要找重诺的人 很多女孩子在找另一半时会很困惑,往往不知道标准应该是什么。女性往往是感性的,很多人都会被对方的话感动以后你要是嫁给了我,我每天早上肯定比你起得早,变着花样给你做早餐,每天送你上班,衣服你随便买,包也随便买。别人都是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我却爱慕你的灵魂,所以当你老了,头发白了,我依旧对你像对初恋一般。 读了《道德经说什么4》,您就会知道,这些话实际都属于轻诺,因为没有谁一定能保证自己会做到。罗博士在书中告诉我们,一个不轻易承诺,但只要说了就一定能遵守、做到的人,您以后和他在一起才会觉得靠谱,安心。 ★装帧精美,阅读经典的同时更获得收藏之美 采用裸脊锁线装帧,可180平摊,让您随心阅读无压力。封面击凸 烫金工艺,大气典雅,奢华经典,收藏馈赠两相宜。
后记 身处红尘,无道不乐 《道德经》的全文我们已经学习完毕了。在大家的支持下,我把《道德经》讲了一遍,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首先很感谢大家在学习《道德经》的过程中对我的称赞之词,我没有那么优秀,在学习的路上,我跟大家的级别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在学习《道德经》以后,明白了道的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反省自己。所以,我和大家一样,都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千万不要把我当作导师。老子讲的天道,才是每个人心中的导师。 像老子这样的人,都把自己的位置放得这么低,隐身于背后,我的境界和老子差得太远了。我只是一个和大家一样,聆听老子教诲,一起修行、学习的人。 应该怎么学《道德经》呢 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碰到一个问题:道的道理我都明白了,可是具体碰到事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要怎么办? 很多人学习完《道德经》后,道理都明白了,也改变了很多,但有时遇到事,就又控制不住自己了。这就涉及了学习《道德经》的方法,我们要学会在每件事上都用道的原则去思考。在每一件事上,如果您都能按照道的方式思考,处理得好,您跟道就很接近了,您就是得道之人。 比如在有的事上您的私心占了上风,觉得没事,反正别人看不到。一旦您这么想,您就做错了。王阳明讲要在事上磨炼,他重要的思想就是不用讲太多理论,要不断地在事上磨炼。王阳明管这个叫知行合一,这个知并不是简单的知道,而是真知,是知道天道。您知道天道以后,要把这种良知用到行动上,这才是真正明白了道的原则。 王阳明认为,您要是说自己懂道,却不按照道去做,跟不知道是一样的。所以,王阳明特别主张知行合一,历事炼心。 当年王阳明功成名就的时候,平定宁王叛乱,一下声名大振。回到老家之后,有一天当地的老先生来见王阳明,说自己家里有块地,他也没时间种,就想把这块地便宜点儿卖给王阳明。王阳明一想,我又不在老家住,虽然这块地便宜,但是我买来没有用啊,于是他回绝了老先生,感谢了他的好意,这件事就过去了。 过了几天,王阳明和弟子去游玩,准备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风景,他们走到了四处环山、前面有水、绿树如荫的地方。王阳明一看,这块地风水太好了,说:如果能在这儿休养生息,对人的身体健康会大有好处。结果王阳明话音刚落,他的弟子就说:王大人,这不就是前两天那位老先生想便宜卖给您的地吗,您要是买下来多好,现在卖给别人了…… 王阳明一想,是啊,风水这么好的地,人家还便宜卖给我,我怎么就没有买呢?他心里懊悔不已,深感可惜。随后,王阳明突然惊醒,不对,我怎么能动这种贪念?这件事跟我本来没有关系,可是居然让我心动了。于是,这天下午王阳明一直闭口不言,大家怎么玩儿,他都保持沉默。 直到傍晚的时候,王阳明终于说话了,他说现在我已经把心中的贪婪和私心彻底去除了……原来这一下午王阳明没干别的事,一直在清除私心这块地这么好、这么便宜,当初我怎么就没买呢?您看,圣人王阳明的心里也会有这种念头,但他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把这个念头彻底清除了。他想通了,无论这块地好坏都与我无关。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呢?没有天生的圣人。王阳明是圣人,即使是他面对这样的事也会有私心冒出来,那么同样都有私心,为什么他能成为圣人? ,当他有私心的时候,他能马上意识到;第二,他能够有效地控制私心。所以,每个人都要在具体的事上磨炼,按照道的原则想一想这样做是否妥当。这种方式是王阳明推崇的修炼方式,无论遇见什么事,都要按照天道,也就是良知的思路去想一想,当您端正自己的态度,您的人生会逐渐完满。因为您在做事时会形成习惯,形成习惯后,您再做,就会一次比一次容易,您也更容易按照天道做事。 老子在《道德经》里一直在告诉大家要按照天道做事,这是人间幸福的法则。 您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如果能一件事一件事地调整自己,您会发现,您的周围在一点点改变,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您都不再会觉得茫然。 我们做事之所以茫然,是因为您计较结果,如果您不计较结果,按天道做事,就不会茫然。无论别人怎么看您,都无所谓,只要您坚持按照道做事,您慢慢就会影响他人。有时候,我们越在意一件事,就越容易出现偏差;越不在意一件事,反而做起来会越容易。 实际上,您将《道德经》完整学习一遍后,您就知道悟道其实没什么难的,很多人都已经悟道了,道就在这儿放着,道理您懂了,您就是悟了。接着重要的是行道,要将我们学到的道理应用在每件事上。 因此,学习完一遍《道德经》,并不是完结,而是行道的开始,争取在做每件事时都问问自己,有没有按照道的原则去做。如果做了一段时间,我们给自己的回答是肯定的,我相信您的人生就已经走上了正途。 我讲《道德经》的出发点是什么 经常有朋友问我,讲《道德经》是不是随意发挥的?其实,古代各个著家、学者来解释《道德经》,也是根据他们的角度来解释的,不是随意发挥的,每个人讲的都有他的道理。比如我讲《道德经》的角度和古代的学者讲的都不一样,很多人认为我颠覆了老子的形象。其实,我也经过了严谨的推理,在讲的时候,如果我按照过去大家讲的思路讲,会很简单,我照着念或把文言文翻译成普通话就可以了。但是我在读 《道德经》的时候发现,这么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很多人看来,居然成了一个消极避世的避风港。一些人碰到挫折,就开始转看老庄哲学,用逃避现实的方式,获得心灵的解脱。我是带着一个问号开始读《道德经》,读各个学者对经文每一句话的注释,我发现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多学者在解《道德经》的时候是一句一句地解,完全按照字句表面的意思来解。而我的角度是把《道德经》的主要思想放在这儿,再按照主要思想来顺每句话的含义,这样一来我就发现了很多新的角度。 我讲每句话时都要斟酌,有的人认为我是自由发挥,其实不是这样,很多话我要琢磨很久。我在出差的途中,包里总会放一本《道德经》,很多原文我要不断地斟酌,甚至有些话我半年前就开始琢磨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我包里的《道德经》,写满了各种各样的思想记录,很多思想记录都被我否定了。我用了一种严密的推理的方式来判断老子每句话的含义,很多话如果单纯翻译字面意思,跟老子的主要的思想是不一致的,只有翻译出来的思路一致了,我才认可它。 这是一个严谨的推理过程,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老子的《道德经》不是消极避世的,而是告诉我们要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您只有放下包袱,才能做得更好,从而让大家和自己都获得幸福。这才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不是我们什么都不做,美其名曰是在顺应自然之道。如果您这么理解,就把老子理解得太肤浅了。 我觉得时机成熟时,古代的某些东西就会被逐渐还原,还原以后就会让历史的某种思想大放异彩。虽然中国是文明古国,可是古代的思想到了今天到底还有多少为我们所用呢?比如儒家的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这四部经典是儒家核心的东西,现在有多少中国人认真读过一遍四书?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同样,我也在一节课上问过大家,有多少人认真读过一遍《道德经》?基本上也没有几个人读过,古代的思想成就,到今天,学习的人寥寥无几。我们的国家号称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可有多少东西我们现在还敢称道呢? 现在大部分人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考试要超过别人,将来考好的学校,毕业了赚多的钱,当的官……这已经成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出发点和准则。所以,我们玩儿命地往前跑,跑的指标是什么?钱和地位。 一旦我们用这些思想教育孩子,孩子以钱和地位作为他为人处世的目标,终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由于现代人缺少思想滋养,导致整个社会都在朝着一个方向狂奔。现在政府提出要学习国学,但很多人未必理解,大部分人认为这些东西是封建、落后的。中国的东西未必落后,古人的很多思想是在培养我们的道德要素,比如仁、义、礼、智、信等,这些是社会和谐的要素,如果大家的心中都有这些道德要素,人与人之间在一起做事会更容易、更和谐。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觉得国学经典应该多讲一讲,比如《道德经》,您把它讲成消极避世的文化思想,对大家没有什么大的好处。如果您能把内核讲出来,有利于社会,大家学完后变得和谐,心中更加放松,从而坦然做事,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 《道德经》的全文,我讲了一年半的时间,一直是免费讲的,我付出了这么多心力,为什么不收费呢?如果我讲中医知识,我应该收费,因为我也要吃饭,我们的编辑部有很多人,大家也都要生活。但是我认为讲《道德经》不是学术范围内的问题,而是传播一种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应该范围地去传播知识,如果我收费,传播的范围就会受到限制,我希望这种思想能使每一个人受益。 我相信这么好的经典,大家学完受益了之后,一定会分享给自己周围的人,让大家都知道老子的《道德经》并不消极避世,而且它对大家的生活会有特别好的指导作用。如果我们大家能拧成一股绳,把这种思想传播出去,也算是我们对社会略尽绵薄之力,同时也无愧于老子写了这么好的经典。 学习《道德经》,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社会,乃至所有人的未来。只要我们学了《道德经》后,都能按照道的原则做事,生起利人之心,终有一天,老子《道德经》的思想能够大行于天下,从而让更多人不再纠结,内心坦然。凡事您不做,它一定不好;您做了,才可能会有好的希望。 很多朋友都说,《道德经》我学完了,道理也懂了,做事也能按照道的原则做,可是做一段时间就又回到原形了,怎么办? 通常,很多人会反复地学《道德经》,用这种方式来不断提醒自己按照道的法则做事,这种方式是可以的。无论如何,我希望大家生活幸福,和道越来越接近。如果您能做到无我利他,那么您的人生一定会不同,从而越来越幸福、从容,走向更高的境界。
罗大伦 中医诊断学博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嘉宾,北京电视台《养生堂》创始人之一、前任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客座教授。一直致力于将国学养心智慧传播给公众。 已出版《女性养生三法宝:不生气,不亏血,不受寒》《家庭抗外感指南:不易感,不侵邪,不招毒》《让孩子不发烧、不咳嗽、不积食》《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图解儿童舌诊》《图解舌诊》《救命之方》《弟子规说什么》《道德经说什么》系列等畅销著作。
第六十一章 好好下流,好好守雌01. 学会下流守雌,您就立于不败之地02. 您的钱并不是都被老板剥削了第六十二章 道,才是活在人间的保障01. 心有各种不忿,读《道德经》都可以释然02. 如何让好处来找您03. 得道之人,人生会有什么改变第六十三章 不轻慢每一件小事,才能成大事01. 事来则应,事毕则忘02. 万事从小事开始,从细节抓起03. 在有道的领导者眼里,所有的员工都是有用的04. 无论多么艰难的事,都要从简单、容易的时候做起05. 无论是好的回报还是祸患,都是从点滴积累起来的06. 做什么事都差不多就行了的人,一生终将碌碌无为07. 轻易地承诺,后容易失信08. 小事干不了的人,大事也干不成第六十四章 您的身体好,事业才能好01. 家宅不安的人,生活和工作也危机重重02. 端正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才能避免大的祸患03. 当您的企图心过大,往往就会走弯路04.君子不立危墙之下05. 人是了不起的动物,什么都能学会06. 不执着就不会失去0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08. 您为什么觉得自己了不起第六十五章 上位者须知,仁义才是世间的利益01. 您想让周围的人变成什么样,您就先做成什么样02. 要想长久立世,定要仁义在前,利益在后03. 为大家着想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戴第六十六章 企业发展的终极奥秘就是凝聚人心01. 放低自己,人心就会向您汇集02. 态度决定成败03. 领导不跟员工争,后别的公司跟您就没法争第六十七章 如果没有信用,大家的沟通成本会特别高01. 如果公司员工都想跳槽,说明领导者一定背离了道02. 要交就交那些信任成本很低的朋友03. 伟大的管理,就是让您管理的人吃得好、穿得好、积极阳光、安居乐业04. 人为什么要迁徙第六十八章 能做到双赢的人,才是人生赢家01. 真话往往说出来就不好听吗02. 有时候念头一转,事就成了03.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间04. 如何实现双赢05. 老子讲的道不是消极避世之道,而是幸福之道第六十九章 所有的功德应该像隐形的翅膀01. 如果有功德却不以为有多大,那么福德会不可思量02. 得道之人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03. 别把人生的模式设定为争夺04. 慈者无敌第七十章 别生气,生气您就输了01. 有制怒能力的人,才能永远处于优势02. 善于将众人之力团结起来的领导者,会把自己的位置放得比较低第七十一章 每天跟别人争,能争来什么东西01. 不要以为有势力,就可以随意欺负别人02. 您曾经那么对别人,别人如今会怎么对您呢03. 为什么哀兵必胜第七十二章 懂道理三千,不如好好践行一条01.百人闻道,十人悟道,一人行道02. 转念即是转运03. 道德经,成功之人的游戏规则第七十三章 有一种人,老子认为他们会有灾殃道不是用来夸耀的,道是用来做的第七十四章 做人之道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01. 世界离开谁都不会有什么不同02. 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给别人留空间03. 人的问题是不自知第七十五章 生门死门,一念一瞬01. 无论善果、恶果,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02. 把自己做到别人没法争的地步03. 坦坦荡荡,顺顺当当04. 按天道做事和不按天道做事,结果大不一样第七十六章 法律是管不了一个不怕死的人的01. 生活幸福的人,不会触犯法律02. 法律应是道德的保护伞第七十七章 下头的人不服管,肯定是上头的人捞取太多了01. 什么是拉弗曲线02. 谁生活好了,都不想轻易去死第七十八章 什么样的人,能处处见生机01. 人越是坚强,越没有生命力02. 别太强了,会输的第七十九章 大脑里善恶并存动念即人生01. 富人不会一直富,穷人不会一直穷02. 天之道,从来都是雨露均沾03.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04. 人生幸福的终极之道第八十章 您的责任越大,所承受的就越多01. 做人要柔弱胜刚强02. 没有人是天生的恶人,相处之道是要将心比心03. 上天让您坐在领导者的位置,不是来享受的第八十一章 不管大怨小怨,都害人不浅01. 怨是人生的一个大敌02. 当负能量来的时候,我们要以正能量回馈03. 道是不讲亲疏关系的后 记身处红尘,无道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