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针对应用型工科院校学生的数学与物理基础,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编写。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力学、热学基础和电磁学三篇内容;下册包括振动与波动、光学、近代物理基础和能源专题四篇内容。注重基本概念的引入,强调基本理论的分析,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尽量避免复杂的理论推导。本教材适合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各类院校非物理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本书对《大学物理》2018版内容进行了修订改进。
2本书附录内容丰富,习题配有答案,方便学生巩固练习。
大学物理是普通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大学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过程。本书是为了适应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需要,根据教育部《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按照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依据编者多年从事大学物理教学的教案改编而成的。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大学物理课程(120~130学时)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各类院校非物理类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自《大学物理》2018年出版以来,受到用书师生厚爱,根据读者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修订,在修订中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考虑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实际,尤其部分选修内容的基础缺失,适当增加了对一些必要的物理基本理论的回顾与归纳,以便于查阅。
2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数学与物理基础,为了加强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注重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数学描述,适当增加例题的类型与数量。
3对部分内容进行了适当取舍,增加了部分理论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后续课程相关的内容、例题与习题,为了方便学生学习,增加了习题参考答案。
4在章节安排、讲述方式上,尽量考虑与高等数学的教学进度相适应。
5注重应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内容讲述和习题的选择上尽量避免复杂的理论计算与过程推导。
本书由郝虎在、于海宁任主编,刘斌、李蓉任副主编,关婷、李红玉、石家榕、王静、白宇晨、李彦荣参与编写。参加本书编写的教师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工作,刘斌负责编写第1、2、3章,李蓉负责编写第4、5章,于海宁负责编写第6、7、8章,关婷负责编写第9、10章,李红玉负责编写第11、12章,石家榕负责编写第13、14章,王静负责编写第15、16章,白宇晨负责编写第17、18章,李彦荣负责编写第19章,郝虎在负责编写第20章。郝虎在和于海宁负责全书的统稿和校核工作。
由于编者知识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缺点和疏漏在所难免,诚恳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郝虎在,太原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一直从事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近40年,并承担过硕士研究生固体物理、金属物理、X射线和电子显微镜、表面物理和界面物理、半导体物理、陶瓷导论、电子陶瓷工艺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的科研项目有涂层感应重熔工艺及基础理论的研究、PZT压电陶瓷变压器的研制、PTC电子陶瓷及其在矿用温度传感器中的应用等。